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建筑业的建设质量和工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既要满足人们群众的要求,又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施工技术上进行革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装配式建筑技术应运而生,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而,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如何在建筑施工中运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配式;施工技术 前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进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施工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风险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由于装配式施工技术的节水、节电、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使得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
1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简述
装配技术的关键是“组装”与“搭配”,它的整个施工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施工设备进场,工人参考施工图纸,对各个构件的技术参数进行检验;第二,根据施工项目的主要构件,对施工设备进行装配;第三,将装配好的建筑构件集成到一起,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成型。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是按照从下往上的施工次序来进行,在具体的施工中,将工程的细节组装与整个建筑的建造过程进行交叉。这种施工方式具有现场制造过程复杂性、施工资料多等特点。与此相比较,装配式建筑技术是一种将装配和建造结合起来的技术,严格按施工模板组装施工构件,再将其组合成整体结构,从而明确每一步的划分,简化管理,并合理使用建材,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1]。集有序生产、节能、绿色生产于一体的装配式施工工艺,指出了建筑业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向。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建筑质量提高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来完成各个构件的生产,这样的施工方法可以改善建筑的整体配合,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改善。其组装施工阶段采用工厂生产标准,保证了各构件的关键参数精度,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能够提高工程质量[2]。
2.2 降低建筑成本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边拼装边搭建”的传统结构形式,而是采用组装、装配、成型的新工艺。采用这种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工程的施工难度,并确定各个施工阶段的范围。此外,对施工人员进行灵活的控制,使基础材料的使用更加准确,可以减少工程造价。
2.3 提升管理效率
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在工厂化、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程序设计的改进,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施工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不确定,使管理内容更加简单[3]。此外,改进的施工方法,促进了施工规范化,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创新管理模式创造了条件。
2.4 突出环保理念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绿色建筑的典范,绿色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减少建材消耗,直接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如噪音、粉尘、有害物质的排放;二是通过有效地使用施工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垃圾的堆积;三是装配式建筑的室内装修及外墙涂装,大多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既能提高使用体验,又能保证建筑物的美观和耐久性[4]。
3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构件的设计和生产
在对建筑构件进行设计时,应全面认识整个建筑,深入地研究各个结构的连接,以保证构件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再利用三维造型技术对结构进行模型化,得出结构的受力及节点,并按照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和安装顺序。另外,还要保证产品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在进行构件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三维造型技术。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优点,使所设计的构件能够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在构件设计上要有一些创新,定期更新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把最新的建筑技术运用到构件的设计之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构件,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确保工程的安全。在构件制造中,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所以,预制工厂在进行构件制造的时候,不仅要保证产品的品质,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构件的制造,加强技术力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对已制造的构件应进行取样检验,以保证构件的稳定性、强度、刚度和精度,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检验,以保证试验的正确性。对已试验的构件,进行下一阶段的微调和研磨,以确保界面定位精度。
3.2 构件的存储和运输
在存放构件时,要保证场地的平整。在储存过程中,要保证各构件受力均匀,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构件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损坏。比如,在进行PC剪力墙储存时,必须配以堆放架。在设置堆放架时,必须确保其实际承载能力,以确保储存的质量。在构件的运输中,若运输距离较长,必须进行交通路线调查,重点考察线路情况、地质条件。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道路坑洼情况,降低运输过程中构件的损伤,必须对构件进行保护,一般采用柔性材料作为衬垫,以防止构件和运输车的摩擦[5]。
3.3 转换层预留钢筋施工
进行转换层施工时,为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应事先预先埋设钢筋以便于后续工程的衔接,预留的钢筋必须达到设计要求[6]。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钢筋外表干净,同时不能有钢筋的移动。在这一工艺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按预留钢筋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会发生偏移。在钢筋安装完毕后,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以保证其表面的干净。同时,混凝土的浇筑也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免造成
后续的安全隐患。关于配筋直径的选取,应视后期与预制件的连接数量而定,连接的预制件越多,其直径越大,并保证转换层和所有标准层的钢筋必须正确地插在套筒内。
3.4 预制墙板吊装
在吊装预制墙板的过程中,将墙体的四个受力点通过钢丝绳进行吊装,以保证在吊装时能够保持竖直和平稳。将预制件吊起到所需的位置,再由工作人员将其缓缓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底面的不同,所以可以对垫片厚度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可以保证预留的钢筋能够准确地与套筒相结合。通过对控制边线的调整,使预制墙板的边线与控制边线相一致,从而使预制墙板能够顺利地安装,达到设计的要求。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安装墙板的吊装工艺难度大,一般采用吊索多点吊装,利用特殊的带钩钢丝绳与预制件固定,再将墙板吊至预装位置,并严格按照控制轴进行微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领域。在建筑工程中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时,必须严格控制预制构件的生产、保存和运输、预制构件的现场组装等,使其优势在施工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余畅,陈成,官灿,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陶瓷,2022(7):136-138.
[2]詹培军.智能化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7):130-132.
[3]弓秀梅.装配式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J].砖瓦世界,2022(14):10-12.
[4]吕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J].建筑与预算,2022(4):65-67.
[5]潘功博.基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模型世界,2022(7):130-132.
[6]王传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模型世界,2022(13):120-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