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
ISSN l002~4956 『『二 l,彳_ 实验技术与管理 第27卷第3期2010年3月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0【.27 No.3 Mar.2010 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 郭捷,张秀萍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2)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由于多方因素,该课程的教学一直面临一些亟待解决 的难题。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从该课程的特点、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4956(2010)03—0122 04 Constructing an MIS course for management specialty, explor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Guo Jie,Zhang Xiu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2,China) Abstract: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is a core course for the management specialty,and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eaching.Based On the authors’teaching experience of MIS course,the material selection.teaching plan for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presented. Key word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teaching method;course construction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和 (4)成熟阶段。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 系统的战略作用及其和企业组织变革之问的关系成为 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之中,并起着日益重要的作 用。管理信息系统做为一门课程,体现了介于管理科 讨论焦点,课程内容开始有很大的变化。管理信息系 统课程开始“大众化”。课程的目的是在介绍学科的基 础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具备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支 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 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从该课程及其应用 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合理利用和规划企业的信息资源, 创造企业的竞争力。 发展来看,自引入我国以来,总体上经历了4个 阶段一 : 高等院校的课程设计中,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比 较重要的课程,各高校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开设了管 理信息系统课程 ]。由于学习该课程学生的专业和层 次有极大不同,使得该课程具有“广、宽、难”的特点。 “广”。该课程涉及的授课对象的专业广,不仅有 工科的学生,还有管理类、经济类学生,不仅有本科生, 而且也有专科生、自考生等。 (1)起步阶段。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授课 内容随意,授课教师是外请IT行业内具有一定信息 系统开发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 (2)发展阶段。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出现,管理信 息系统应用有所发展,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科基础 知识。 (3)普及阶段。学科进一步成熟,它的应用开始 “宽”。该课程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学生需掌 握很多相关学科知识,如管理学、信息学、系统学、信息 技术等。 普及,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 系统方面的知识。 收稿日期:2009—04 29修改日期:2009—07 10 作者简介:郭捷(1976),女,湖南省常德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 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经济和信息系统的研究. E-mail:quojiegogo@yahoo.com.cn “难”。该课程学好和教好都比较难,一是授课对 象基本没有企业管理和系统开发背景,如何深入浅出 地讲授概念、方法、原理和技术,是一难题;另外,特别 是对于非工科的学生来讲,如何综合利用相关基础知 郭 捷,等: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 123 识,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施、维护,更难 以实现 j。 3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手段改革 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讲,管理信息系统应更多地和 专业特点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也要更多地体现专业特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广,如何让 没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非工科的学生,能较 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方法、原理和技术,达到在 紧跟最新技术和方法的同时,适应学科发展和培养人 才的目的,是管理类专业针对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色,因材施教。针对目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效果不良 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容缺乏侧重点、教学方法陈旧,以及 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本文结合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 实践,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法诸 2 文科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定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企业和组织的各 个层次,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管 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技术,了解系统开发过 程及系统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是 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但该课程在针对管理类专 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曾面临过一 些难题。 2.1学生基础方面 管理类的学生很多是文科生,对技术、理工类知识 本身了解较少,在该课的授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 题是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原因多样,主要有 以下几点: 第一,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太难,不好学,尽管很 多学校开了计算机方面的前导课,但效果似乎并不 理想; 第二,缺乏实践环节,尽管授课时对相应的系统进 行介绍并演示,但由于学生无法操作,感觉不到系统的 真实性,导致学生对系统认识比较模糊; 第三,相对而言,学生感觉这门课似乎涉及面广, 但是对实际的帮助却又有限,将来不去从事信息系统 的技术开发工作,则并不需要深入了解开发的技术流 程,如果从事信息管理的工作,或仅仅是管理信息系统 的使用,则对技术部分的兴趣更少。 2.2课程教学方面 课程教学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授课教师,二 是课程设计。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于授课教 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很高。授课时如果注重技 术方面,会使得课程显得不够生动,学生只是简单应 付,而流于形式;如果注重信息系统的作用、信息系统 与企业战略的对应、信息系统的资源管理等方面,又会 很空泛。同时,如果授课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有 限,或缺乏实际参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经 验,就会使课程更加空洞干瘪。 该课程实验环节比较棘手,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 投入,随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购买软 件的经费少,课程设计中实验环节课时有限,将导致教 学效果不好,学生缺少兴趣。 方面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3.1教材编写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早期从事管理信息 系统教学的教师,开始编写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如哈尔 滨工业大学的黄梯云教授、清华大学薛华成教授等,分 别出版了一些适合当时我国条件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 的教材。最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 学、华南理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 校也陆续出版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国外的英文版教材 中,以Kenneth C.Laudon,J8ne P.I audon编写的管 理信息系统——网络化企业的组织与技术(第6版影 印版),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数字化公司(第8版影印 版)E4]最为典型。国内教材与国外教材相比,差距还很 明显,如知识面窄,本土案例缺乏等。 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适合管理类专 业学生的教材 。编写过程中,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的问题:一是难易程度适当;二是理论体系新颖;三是 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水平。本教材按照国际通 用教材的编写体例,为使一些理论、原则、规范更鲜活, 在每章前通过引例导人本章的核心内容,每章内的知 识点都配有相应的实例和管理信息系统视窗,每章后 附本土化案例。 3.2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内容的来 源和选择应体现与社会发展需求一致。为此,一方面 对该课程内容、体系进行系统设计,突出基本概念、理 论和方法,体现其偏管理、重技术的特点;另一方面,合 理增加新内容,加强案例教学、上机操作等课时的比 重。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 息系统教学内容可以分为3个层面: 一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介绍用于支持管 理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概念、框架、技术和过 程,包括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系统基础 知识,数据资源管理与数据库技术,以及数据通信与计 算机网络技术 ]。 二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包括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以及企业信息系统成功标准和失败归因、信息系统的 124 实验技术与管理 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培养学生能够承担对管理信息 系统的规划、分析、开发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了解系统 例而去讲案例。 3.3.3 重视实践教学 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维护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 三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通过本课程学 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评价有关在组织中开发和 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问题,充分认识到信息系统在企 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信息技术(系统)如 何正在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 另外,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时间,还可以安 排一些专题来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根据公共 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类专业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分别 安排6~8个专题,如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 务、电子政务、客户关系管理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专 题口],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 师本人的要求较高,在备课方面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 与精力。 3.3关于教学方法 对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及其模式才是最佳的 教学方法的讨论,尚没有得出统一的定论。根据授课 对象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3.3.1启发式教学 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针对 问题去思考。比如,在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数 据流程图的绘制时,可以引入具体的某企业物资采购 流程,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部分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注意力格外专注,同时又鼓舞了教师的情绪,更好 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提高 教学效果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3.2 强化案例教学 充分利用案例、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有 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更新方面,可以突出 案例教学ll6]。有些学生学完后觉得不知道学了些什 么,这和学生完全没有实践经验有很大的关系。针对 这样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应用案例。案例教 学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决策分析,建立真实的实践 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案例应注意自身所反映问题的代表性、全 面性,还应当注意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 案例的选用很关键。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选取 相关的具体案例。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可以选取客户 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与财务专业,可以选取用友财 务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专业,可以选择国内外知名酒店 现在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等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几 点:要有趣味性,理论难度不宜过大;案例不要与理论、 实际脱节;案例不要过于复杂,要短小,一般2~5页的 长度比较合适;不能用案例去套理论,也不能为了讲案 教学环节,更加关注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信息系统 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计算 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管理 水平和竞争力的实务能力。可以直接从公司企业引进 一些工程师到学校集中一段时间来做~些培训,如从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提供商请两个工程师到学校,集中带学生对一个ERP 系统实施系统分析到系统实现,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 统从理论到实现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对于某些实务性比较强的内容,请企业专家讲 比任课教师自己讲效果好得多,比如有关业务流程 再造、ERP系统的实施等。企业专家可以结合自己 的工作经验来讲,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但由于 企业的工作繁忙,很难保证企业专家按照我们的课 程教学时间来安排讲座,这样很有可能打乱我们的 教学计划。 参观企业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 方法,选择2~3家服务型企业,了解大型管理信息系 统如何运作。但是,企业参观存在困难,主要是没有建 立固定的教学基地,没有稳定的企业关系,而且现在许 多企业对学生参观不感兴趣,这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困 难。还可以采取观看视频资料来弥补实践资源不足的 缺陷。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模拟系统的视频随堂播 放,如播放沃尔玛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美国著名的酒 店客户管理信息管理等录像,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了 解国内外先进信息系统管理经验。但目前具有典型教 学意义、比较系统完善的模拟系统及能满足教学需要 的信息系统视频资料还很少。 3.3.4 实验环节 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学生在课堂掌握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 作。很多院校的管理专业实验室都提供模拟系统供学 生使用,如用友、金碟的ERP系统等。在沙盘模拟实 验中,可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分别参与到系统中部署 各相关应用。如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 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OA(office an— tomation,办公自动化)以及系统安全管理。开始时, 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流程、数据流程等 概念感觉有些生涩,使用效果可能不佳。但随着应用 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另外,实验环节也可以采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 网站。在制作网站过程中,融入系统设计的思想,这样 郭捷,等: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讨 既可以满足学生对网站的兴趣,又可以动手初步制作 一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是作者在 个基于B/S的管理信息系统。 安排几个与上课内容相关的主题,让学生收集资 教学改革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部分心得体会,作为抛砖 引玉,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和改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 的方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郭捷.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王宝荣.论工商管理主于课程、实验课程建设‘j教学方法改革一体 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0):150 l 52. 3.3.5 专题形式 料,分组讲解,强化团队精神。如在电子商务等章节时 让学生将自己在卓越、当当、蔚蓝、淘宝等的经验和大 家进行讨论。在电子加密时也让大家将电子银行使用 经验进行分享。在RFID方面结合物流管理知识,讨 论国内外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区别等。 另外,利用课余,让学生实践调研,体会管理信息 系统的应用情况,从学生班级管理、食堂管理、教学管 [3]王国清,李成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6):261—262. [4]Kenneth C I.audon,Jane P 1.audon.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 理等方面的需求出发,指引、启发学生,总结系统在超 市、学校、公路、银行等地的实际应用和出现的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司:影印版[M].8版.周宣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王全春,刘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辨析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5):73 74. [7]郭捷.工商管理实验课程若干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25(5):1 56—158. 4 结束语 积极地开展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探讨课程建设与 (上接第121页) 义和谐社会建设,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 3达到的效果 近几年的勇于实践,为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收到了明显成效。 通过课程同步实验,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方法运 用于实际中来,内化了专业价值、伦理,提高了专业素 队伍”战略任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有了巨 大的社会空间和制度空间,社会工作专业机制必将产 生重要的社会功能。有资料显示,美国的专业社会工 作者数量,每1 000人配备2.3人,按照这个水平,中 国需要300万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加快社工人才队伍 建设,是人才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社工人 才队伍建设,必须紧扣社会工作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创 新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与集聚社会化 人才并重的思路。培养创新型社工人才需要构建与之 相适应的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型社工人才培养体系, 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创新是社工事业发展的 质和个人素养。在拓宽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注重在 教学方法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打造 ]。充分给 予学生实验条件,如投影、笔记本、白板、游戏技巧训练 空间,加上实录过程设备,融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等,让 学生开放思路,形成了学生自主实验环境营造、自主角 色扮演,充分调动了文科学生知识丰富、演讲口才好的 优势,改变了文科学生4年没有实验,枯槽无味的单调 学习生活。有的学生刚实验时,连开口都结巴,别说交 不竭动力。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的功效,使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工素质在科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 中得到培养和熏陶。 谈了。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开放的环境,给了未来社 会工作者广阔的舞台,在这里可以播种社工技巧、技能 的种子,几年后在社会的土壤中发芽、茁壮成长。学生 做完一次实验,通过小组成员评估、组外成员评估、教 师评估过程后,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近两届社会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江士方,胡学琦,马继迁,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的设计与实 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 2):166—168. [2]朱眉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4(4):24—26. 工作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来看,实验室给 予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为创新、发展文科实 验室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3]王小逸,白广梅,客慧明,等.创新实验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索 l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l2-13. [4]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7):1 3. [5]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27(10):1 3. 4 结束语 构建和谐社会,既提出了新的人才需求,又开辟了 人才工作新的发展领域。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 [6]郑净植,胡建,柏正武,等.优化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