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来源:爱站旅游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2009年秋季心理咨询员考试培训

《社会心理学》结业试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 )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

A、哲学 B、历史学 C、人类学 D、传播学

2、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是( )年由德国学者谢夫勒提出来的。

A、1879 B、1875 C、1897 D、1908 3、(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两本书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A、1895 B、1897 C、1908 D、1924

4、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24)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人际关系 B、行为和态度 C、人际关系和态度 D、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 5、奥尔波特(1968)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 )的影响。

A、虚幻的 B、隐含的 C、真实的 D、无意的 6、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 (P,E)中,P代表( )。

A、行为 B、个体 C、个体所处的情境 D、函数关系 7、社会心理是(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A、社会意识 B、社会刺激 C、社会规范 D、社会动机 8、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的中观层面指( )层面。

A.个体 B.群体 C.团体 D.社会

9、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 )。

A、实验控制研究阶段 B、假设研究阶段 C、实证分析阶段 D、社会认知阶段 10、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 )。

A.上半叶 B.中叶 C.下半叶 D. 20年代

11、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经验描述阶段是19世纪中叶到( ) 。

A.19世纪末 B. 20世纪初 C.20世纪中 D.20世纪30年代 12、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阶段,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 )转向应用研究。

A 纯理论研究 B经验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 哲学思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B、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C、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D、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1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1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

1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 16、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勒温 C、班杜拉 D、奥尔波特 17、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为( )。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C、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 18、霍曼斯是社会心理学中( )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论 B、社会交换论 C、社会作用论 D、社会认知论 19、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德和戈夫曼 B、勒温和詹姆斯 C、斯金纳和华生 D、弗洛伊德和荣格 20、对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贡献比较大的心理学家是( )。

A、勒温 B、安德森 C、荣格 D、奥尔波特 21、弗罗姆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A、新精神分析学派 B、本能主义 C、社会生物论 D、社会学习论

22、“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中的( )。

A、 成功命题 B、刺激命题 C、价值命题 D、剥夺与满足命题 23、下面哪个不是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A. 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

B. 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在事物自身中.

C. 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D. 语言是自我形成的机制.

24. 对再社会化正确的理解是( )。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 D、成年人的社会化

25、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为条件的。

A、早期社会化 B、语言社会化 C、性别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 26、(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住房 27、企业家属于( )角色。

A、表现型 B、功利型 C、自由型 D、创造性 28.道德社会化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A. 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 B.道德情操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9. “性别角色”指( )。

A. 男女在社会行为上的差异 B. 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2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C. 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 男女在性别认同上的差异

30、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 )。

A、 角色不清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31、自我的结构有( )个层面。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2、哪个不是自我概念的功能?

A.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 C.决定期待 D.知觉别人 33.自我概念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 ),最后到( ).

A. 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C.心理自我,理想自我 34、“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这是指( )。

A、 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35、詹姆斯(1890)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36、自尊是个体对其(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 C、成功与失败 D、价值 37、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的知觉

A、自己 B、社会 C、自然 D、环境 38、对自己和别人行为原因的认知,叫做( )。

A、人际关系知觉 B、归因 C、印象 D、态度 39、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有( )。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光环效应 B、刻板印象 D、定型

4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这被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41、形成对他人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每一特征的重要性的信息整合模式称为 ( )。

A平均模式 B加法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逻辑平均模式 42、印象整饰也称( )。

A、印象形成 B、印象管理 C、印象装饰 D、第一印象 43、对“归因”正确的理解是( )。

A、对客观刺激出现的原因的推测 B、是对他人的综合认知

C、是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

D、指在事件研究中,回归到事件产生的原因的一种研究手段 44、控制点理论认为,个体的归因倾向有( )。

A、内控型和外控型 B、主动型和被动型 C、稳定型和易变型 D、可控型和不可控型 45、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叫三维理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归因,这三个维度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和( )。

A、背景 B、特异性信息 C、共同性信息 D、一致性信息 46、( )不是基本的归因原则。

A、不变性原则 B、折扣原则 C、协变原则 D、伦理原则 47、归因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属于( )。

A、社会视角的影响 B、动机性归因误差 C、情境的影响 D、人格障碍 48、动机的功能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 )

3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A、调节功能 B、平衡功能 C、置换功能 D、反馈功能 49、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符合( )。

A、线形关系 B、指数曲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50、亲和动机的起源是( )。

A、早期学习 B、社会化作用 C、依恋 D、父母教育 51、亲和动机是人际吸引的( )层次。

A、最低 B、中级 C、高级 D、最高级

52、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很复杂

53、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很复杂

54、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 )。

A、人格特征 B、心理倾向 C、反应模式 D、行为方式 55、( )不是态度的基本成分。

A、认知成分 B、意志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56、“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 )功能。

A、工具性 B、自我防御 C、价值表现 D、认知 57、“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这是态度的( )属性。

A、方向 B、强度 C、深度 D、外显度 58、“个体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这是态度形成的( )阶段。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从众

59、霍夫兰的态度转变模型中,传递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可信度、吸引力和( )。

A、畏惧 B、说服意图 C、信息差异 D、压力 60、下列各项中,( )是不能影响态度转变的情境因素。

A、预先警告 B、人格 C、分心 D、重复 61、海德的P-O-X模型中O代表:

A、个体 B、他人 C、另一个对象 D、情境 62、认知失调论是( )提出来的

A、谢利夫 B、海德 C、费斯廷格 D、勒温 63、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是( )的代数和。

A、 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 B、好的评价和坏的评价 C、正负情绪 64、态度测量一般使用( )。

A、间接方法 B、直接方法 C、实验方法 D、逻辑方法 6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上的关系。

A、认知 B、心理 C、行为 B、态度 66、( )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

A、个体性 B、直接性 C、情感性 D、系统性 67、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经过( )个阶段。

A、3 B、4 C、5 D、6 68、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 )。

A、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

4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B、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C、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D、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69、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取向是( )。

A、 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70、主动支配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B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表现对他人喜爱、友善、同情和亲密

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1.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A.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遵守社会规范 C.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D.培养社会角色 2.社会化的载体包括

A.参照群体 B.学校 C.家庭 D.大众传播媒体 3.社会化的外延包括

A.政治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语言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4.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A.先赋角色 B.功利角色 C.自觉角色 D.成就角色 5.自我的结构包括

A.物质的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6.自我概念的功能有

A.保持个体内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 C.决定期待 D.反思自己 7.身份的特点有

A.客观性和主观性 B.多重性 C.稳定性 D.契约性 8.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

A.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B.是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C.是一种高级需要 D.觉得自我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的自我满足感 9.詹姆斯提出自尊的经典公式,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

A.自信 B.社会的强化 C.成功 D.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10.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A.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B.行动表现的反馈

C.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D.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11.社会知觉的范围包括

A.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B.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C.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D.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12.影响亲合的因素有

A.情境因素 B.情绪因素 C.先天因素 D.出生顺序 13.关于一个人的抱负水平以下哪几项是对的 A.个体的抱负水平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5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B.以往成败经验影响抱负水平

C.个体的抱负水平与实际成就是有差异的

D.个体的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是一个倒U型关系 14.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A.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B.个人的价值观极为重要

C.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 D.社会化是否顺利进行

15.以下哪几位是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

A.弗洛伊德 B.罗伦茨 C多拉德 D.伯克威茨 16.侵犯的构成,主要有( )几方面因素

A.破坏道德规范 B.伤害行为 C.侵犯动机 D.社会评价 17.挫折-侵犯学说有以下哪几个要点 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 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

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主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18.利他者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利他行为,它们是 A.心境 B.内疚 C.动机 D.人格 19.态度具有( )等性质

A.社会性 B.内在住 C稳定性 D.对象性 20.态度的成分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社会评价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21.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 )几个方面

A.工具性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认知功能 22.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 )三个阶段 A.内化 B.评价 C.服从 D.认同

23.语言社会化在个体社会化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为 A.语言能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B.语言是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

C.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D.掌握某种语言才能接受社会习俗和态度 24.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把角色分为

A.规定型角色 B自觉型角色 C.成就角色 D.开放型角色 25.身份是由个体的( )决定的自我认同

A.出生地位 B.社会地位 C.处境地位 D.他人的期待 26.( )因素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自尊

A.成功行为的反馈 B.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C.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D.说服孩子追求他认为有价值的目标 27.刻板印象与定型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即 A.使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B.不易作深入的加工 C.加深了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D.容易形成偏见 28.( )的归因是属于内归因的

6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A.把行为原因归为一个人的人格 B.把行为原因归为人的心境

C.把行为原因归为个人的努力程度 D.把行为原因归为自己的心情不好 29.以下哪几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内控者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将来可能会有所改善 B.外控者往往会把责任推卸于外部因素 C.内控者面对困难情境,愿付出更大努力 D.外控者遇到困难往往企图寻求救援 30.社会动机亦称

A.原发性动机 B.衍生性动机 C.自然动机 D.精神性动机

7

温州市慧泉心理学培训学校

社会心理学答案

答案 1 7 13 19 25 31 37 43 49 55 61 67 3 9 15 21 27

C B C A B C A C D B B B Abcd Cd Ab Abcd Bd 2 8 14 20 26 32 38 44 50 56 62 68 4 10 16 22 28 B B D A D D B A C D C B ad Bcd Acd 3 9 15 21 27 33 39 45 51 57 63 69 5 17 23 C C C A B B A A A C A D Abcd Abcd Bcd Bcd Abcd 4 10 16 22 28 34 40 46 52 58 64 70 6 12 18 24 30 D A C D B C D D A B A B Abc Abd Abd Ad Bd 5 11 17 23 29 35 41 47 53 59 65 1 7 13 19 25 B B A D A B C B A B B Abcd Abcd Abc Bcd Bc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2 8 14 20 26 B A B B D A B A B B D Abcd Ab Ac Abd Abc Abcd 11 Abcd 29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