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特质
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的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
2.中心特质
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3.首要特质
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4.次要特质
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次要特质接近于习惯或态度,但比这两者都更具有概括性。 5.主观幸福感
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6.习得性无助感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7.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通常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否胜任该项活动的一种直觉的或私下的判断。 8.成功智力
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 9.图式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 10.人格面具
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是为了使个人在社会上得当某种身份的认可而存在的。 11.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挫折感时,焦虑挫折感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12..人格
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3.阿尼玛
1
男性潜意识之中的女性特质 14.阿尼姆斯
女性潜意识之中的男性特质 15.原型
镂刻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 16.自性
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吸引到自己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17.创造性自我
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 18.自我同一性
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 19.个人潜意识
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这些东西也许曾经在意识中出现,但由于种种的原因而被压抑或忽视了。 20.集体潜意识
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 (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持下来。 21.机能自主
所谓机能自主(或动机独立)是那些成为独立的动机,即这些动机与它原先赖以产生的需要已没有依赖关系。 22.统我
各种特质并不是散在地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假定存在一个人格组织者,叫作“统我”。
2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