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阅读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啼: 风:
(2)本诗的作者是 ,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 ,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
7.阅读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第 1 页 共 15 页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 ,具体地点是 ,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的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 王之涣 C杜甫
第 2 页 共 15 页
(2)烟花三月的意思是
A三月放烟花 B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
(3)在这首诗中前两句 ,后两句 。描写了作者在春天里 的情景,表达了 的感情。
9.
江雪
,
。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了 、 、 等景物,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落寞心情。
(3)“千山鸟飞绝”一句中,“绝”字的意思是 。
第 3 页 共 15 页
(4)《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环境的诗句是: , 。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坚毅、孤傲心情的词语是 和 。
(5)请你写出刻画渔翁寒江独钓形象的诗句。
(6)请你想象一下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10.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并完成练习。
嫦 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1)这首诗中“烛影深”“ ”“ ”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其中的“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2)诗中用了一个“偷”字,显然与神话传说的“嫦娥奔月”的内容不符。你觉得画线的句子可改为: , 。
第 4 页 共 15 页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答案
6.阅读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啼: 啼叫。 风: 迎风招展。
(2)本诗的作者是 杜牧 ,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 小李杜 ,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大李杜 。著有《 樊川文集 》。
【分析】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和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
【解答】(1)出自唐朝杜牧的《江南春》。意思是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啼”啼叫。“风”迎风招展。
第 5 页 共 15 页
(2)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
故答案为:
(1)啼叫 迎风招展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2)杜牧 小李杜 大李杜 樊川文集
【点评】翻译重在求实,也即是需要一字一句的翻译,但是也可根据需要去掉诗中的枝蔓,留下诗的本质。还重在找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把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些经典的作品,不仅仅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还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在生活中,人们要锻炼自己的文笔,还需要多学习优秀作品的写法。
7.阅读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 6 页 共 15 页
(1)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 夜晚 ,具体地点是 芙蓉楼 ,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洛阳 。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的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
【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解答】译文: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
(1)考查从诗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寒雨连江夜入吴”中的“夜入吴”可知,时间是在夜晚。结合题目“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芙蓉楼”可知地点,结合“洛阳亲友如相问”中的“洛阳”可知友人所去的地方。
(2)考查了对诗歌的鉴赏。
寒雨连江夜入,平明送客楚山孤。此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孤”字写出了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
第 7 页 共 15 页
然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3)考查了对修辞方法的辨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句中,作者自比“玉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表现了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故答案为:
(1)夜晚 芙蓉楼 洛阳
(2)连 入 孤;
(3)比喻。表现了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第 8 页 共 15 页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
A李白 B 王之涣 C杜甫
(2)烟花三月的意思是 B
A三月放烟花 B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
(3)在这首诗中前两句 叙事 ,后两句 写景 。描写了作者在春天里 送别 的情景,表达了 对朋友的依依惜别 的感情。
【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解答】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1)考查了作者的了解,结合对古诗的了解完成。
第 9 页 共 15 页
(2)考查了对诗中词语的的理解。
结合译文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知,“烟花三月”指的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故选B。
(3)考查了对诗歌的理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这两句叙事。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这两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为写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
(1)A;
(2)B;
(3)叙事 写景 送别 依依惜别。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9.
第 10 页 共 15 页
江雪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写了 千山 、 万径 、 孤舟 等景物,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落寞心情。
(3)“千山鸟飞绝”一句中,“绝”字的意思是 绝迹 。
(4)《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环境的诗句是: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坚毅、孤傲心情的词语是 孤舟 和 独钓 。
(5)请你写出刻画渔翁寒江独钓形象的诗句。
(6)请你想象一下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第 11 页 共 15 页
【分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解答】(1)考查了把诗句补充完整。熟读背诵,注意字要正确。补充的诗句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知,这首诗写了 千山、万径、孤舟等景物,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落寞心情。
(3)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结合句子内容理解,“千山鸟飞绝”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绝”是“绝迹”的意思。
(4)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诗人一个“绝”和一个“灭”字,描绘了一个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环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意思是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孤舟”和“独钓”表达作者坚毅、孤傲心情。
(5)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前两句主要描写环境,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刻画渔翁寒江独钓的形象。
(6)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想象合理即可,例: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
第 12 页 共 15 页
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故答案为:
(1)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2)千山 万径 孤舟;
(3)绝迹;
(4)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 独钓;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10.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并完成练习。
嫦 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第 13 页 共 15 页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1)这首诗中“烛影深”“ 长河渐落 ”“ 晓星沉 ”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其中的“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2)诗中用了一个“偷”字,显然与神话传说的“嫦娥奔月”的内容不符。你觉得画线的句子可改为: 嫦娥应悔吞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分析】《嫦娥》是唐代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解答】(1)考查了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理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意思是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其中的“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2)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与神话传说的“嫦娥奔月”理解,神话故事中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故可改为:嫦娥应悔吞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故答案为:
第 14 页 共 15 页
(1)长河渐落 晓星沉;
(2)嫦娥应悔吞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