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次月考试卷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次月考试卷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卷

2012-11

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所有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对应题号下的空格中。)

1.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思想与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速度定义式vx,当t非常小时,xt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

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关系时,应用的是实验归纳法 2.关于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对较近的月球有引力的作用,对遥远的火星则没有引力作用

B.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能紧密地保持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D.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比电磁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大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

D.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卷 第1页 共6页 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变微小时,弹力很小

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重合

C.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D.如右图所示,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跟物块A恢复形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B.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C.握在手中的瓶子握得越紧越不容易滑落下来是因为握得越紧静摩擦力越大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产生这个滑动摩擦力的接触面间的弹力的方向垂直 6.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7.如图所示,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

8.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2.45 m/s2 B.-2.45 m/s2 C.4.90 m/s2 D.-4.90 m/s2

9.均匀长杆一端搁在地面上,另一端用细线系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中,正确

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卷 第2页 共6页

的是:

10.如图所示,由F1、F2、F3为边长组成四个三角形,且F1<F2<F3.根据力的合成,在四个图中三个力F1、F2、F3的合力最大的是:

1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 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 m/s2):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大

1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1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

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卷 第3页 共6页 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砝码质量 m/102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标尺刻度 x/102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与砝码质量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__________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N/m。

x/10-2m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0 1 2 3 4 5 6 7 8 m/102g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是: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卷 第4页 共6页

14(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此实验中所得到的

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

表示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则可以判断

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物理规律,答题时要写出完整的数字和单位;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

15.(8分)如图所示,将足球用网兜挂在光滑的墙壁上,处于静止状态;绳所在的直线过足球的重心,与墙壁的夹角为,足球的质量为m,网兜和绳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1)把足球的重力按其效果分解,并画出分解示意图;

(2)根据(1)的分解示意图,求出足球所受重力的两个分力的大小。

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卷 第5页 共6页

16.(10分)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小石子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为0.02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1.6cm,同时测得实际长度

为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4.0cm。凭以上数据,试估算:

(1)曝光时石子的速度;

(2)石子开始下落处离开始曝光时所在位置的高度。

17.(10分)全国著名发明家邹德进发明了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如图所示。将它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面上时,可挂上衣帽等物品。如果挂衣钩的吸盘压紧时,它的圆面直径为

1410m,吸盘圆面压在墙上有

5的面积跟墙面完全接触,中间15未接触部分间无空气。已知吸盘面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这种挂钩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气压强p0=1.0×105Pa。)

18.(12分)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 m的C处开始以v2=3 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和人同时到达B点,已知AB=80 m,问:汽车在距A多远处开始刹车,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

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卷 第6页 共6页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4.(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物理规律,答题时要写出完整的数字和单位;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 15.(8分) (1)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10分) 18.(12分) 高一物理答题纸 2012-11

座位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的钢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自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注 意 事 项 答题

(2) 16.(10分) (1)

(2)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题序 能一 二 三 18 19 20 总分 分数 不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符合题意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对应题号下的空格中。) 内题序 1 答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线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3.(1) x/102m -封 55 50 45 40 35 30 密 25 20 15 0 1 2 3 4 5 6 7 8 m/102g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D 2 C 3 C 4 D 5 D 6 B 7 BC 8 D 9 ACD 10 A 11 B 12 C 二、实验题(共12分)

13.(1)描点连线如图所示(2分) (2)0~4.9N(2分) 25.0(2分)

14.(1)BD(2分) (2)BD(2分) (3)甲 (2分) 三、计算题(其他解法参照给分) 15.(1)如图所示(4分) (2)G1x/102m -55 50 45 40 35 30 mg(2分) cosG2

25 20 G2mgtan (2分)

16.(1)由题意可得x=

1001.64G1

mg 15 0 1 2 3 4 5 6 7 8 m/102g

×10-2m=0.4m (2分) v=

x0.4=m/s=20m/s (3分) t0.02(2)由v2=2gh (4分) 得:h=20m (1分)

D17.大气压力与墙对挂钩的弹力平衡NP0SP0250N (4分)

22fmaxN125N (2分)

由二力平衡有Gfmax (3分)

故这种挂钩最多能挂G=125N的重物 (1分)

30

18.人从C到B用时t=s=10 s,这一时间内汽车由A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t1开始刹车。

3(2分)

v1

v1t1+(t-t1)=x (4分)

2代入数据解得:t1=6 s (1分) 所以x1=v1t1=60 m, (2分) v2101

a==m/s2=2.5 m/s2. (3分) 2(x-x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