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时期,由于身体发育很不完善,防御机能也较脆弱,易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 引起各种传染病。 小儿为何要预防接种?
宝宝出生以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 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 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则极易患传染病。旧社会,由于不重 视儿童保健,许多可爱的孩子被天花、麻疹夺去了幼小的生命。染上结核夭折者也大有人 在。得了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或脑炎,即使治好了,也会留下肢体瘫痪,智力低下等后 遗症。不仅患儿终生痛苦,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负担。所以,必须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最重 要的就是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同 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 些入侵之“敌”。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预防接种,医 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 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
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 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援兵”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 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 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参考资料:
我国儿童接种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接种率?
1985年我国政府在世界儿童生存专题委员会上对1990年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做出了承 诺,并提出分两步即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儿童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85% 的具体实施目标。1990年我国政府宣布对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提出 的“到2000年一岁以下的儿童免疫覆盖率至少达到90%”的目标在我国已经实现。卫生部、
WHO和UNICEF已于1989年3月和1991年3月对我国1985年承诺的“两个85%”达标情况进行了全 面评审,结果表明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在我国已经实现。在此基础上,1992年我国国务院颁 发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又进一步提出了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四苗免疫接 种率分别达到85%的目标。
目前,用于评价接种率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种:①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法:这是WHO推 荐的标准组群抽样法,适用于较大人群,属回顾性调查。②按质量检验抽样(LQAS)法:这是 一种简便、快速、及时、经济的接种率评价方法。其原理是从一单位(如一个乡)所有适龄儿 童N中,随机抽取n名,根据接种率达到85%的要求,规定一个合格判定值c,并设d为n名儿童 中不合格接种儿童数,当d≤c时,认为该单位达标,当d>c时,该单位未达标。③推测法: 可根据参考人群来进行推算,如根据AFP监测系统上报的非脊灰AFP病例的免疫史来推算正常 人群的脊灰疫苗接种率。也可在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基础上,根据人口资料推算。 小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种类及接种方法: 初生
卡介苗 皮下划痕法
2个月 小儿麻痹疫苗(Ⅰ)口服糖丸 3个月 小儿麻痹疫苗(ⅠⅡ)口服糖丸 6个月百、白、破(第一针)注射 7个月百、白、破(第二针)注射 8个月麻疹疫苗注射
9~10个月 百、白、破(第三针)注射 1岁 小儿麻痹疫苗(ⅠⅡⅢ) 口服糖丸注射 百、白、破、麻疹疫苗、 乙脑疫苗
2岁 小儿麻痹疫苗(ⅠⅡⅢ) 口服糖丸注射 乙型炎疫苗
4岁 卡介苗 皮上划痕法
6岁 百、白、破 注射
为什么有的同一种预防针要打几次?
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预防针就是按照 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 得一次“轻病”。与自然得病相比较,预防接种使人所产生的抗体量要少些,维持的时间也 短。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打一次预防针,把预防的作用加强一下,使抗体保持在一定 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
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 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 隔4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 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 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 胎盘球蛋白能否代替预防接种?
健康产妇胎盘血含有丙种球蛋白,从胎盘纯化提出的丙种球蛋白,称为胎盘(丙种)球蛋 白;若从正常人的血清提取的,则称为人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与丙种球蛋白都含有 一些抗体,主要用于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或用于免疫力特别低下的人。但 它们并不能代替预防接种,因为它们是蛋白质。一般来说,胎盘球蛋白注射于人体后三至四 周内,体内有一定的抗体浓度,过了这段时间,抗体浓度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因此,注射 球蛋白以后能防病只是短暂的,而不能持久的增强体内的抵抗力。况且注射球蛋白预防疾病 的能力与注射球蛋白含量有关,注射量过少,仅能起到部分的甚至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作 用。归结一句话,球蛋白不能代替预防接种。 为什么不要经常注射球蛋白?
有人迷信丙种球蛋白,把它看成是防病的万能药,要求医生给小孩注射球蛋白。某些家长不 惜花钱买球蛋白来经常给孩子注射。
当然,球蛋白也不是不能经常注射,如果孩子患先天或后天性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时,经常 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治疗的方法。
但是,球蛋白并不是能防百病的,而且这些制剂如果处理不当,还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 它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注射后可导致小孩患乙型肝炎;还有的制品如果保存不妥,注射后 有时还可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危及孩子生命。因此,不能经常注射球蛋白。 小儿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有下列情况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1、 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 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 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
3、 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 患有皮肤病时。
5、 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 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 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 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
8、 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可否预防接种?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如小型室隔缺损、房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这些先天性心脏 病早期都不至于出现心功能改变,因此预防接种不会对他们产生严重影响。相反,这些儿童 因为心脏有缺陷,所以比健康儿童更易感染疾病,而且一旦感染疾病也较难治愈,因此更应 该预防接种。只有那些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如青紫四联症或其他复杂畸形),或已经出现 心功能障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才不能打预防针,但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还是安全 的。
曾经抽过筋的儿童可否预防接种?
首先要弄清楚抽筋的原因。并不是所有抽过筋的儿童都不能预防接种。譬如,有的儿童因低 血钙而发生过抽筋,但已经好了几个月,就不影响接种。还有一些儿童在新生儿期有过颅内 出血,或者以后曾有不明原因的抽筋,且伴发热或不发热,怀疑或已经脑电图检查证实患有 癫痫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使已经治疗,但还没有治愈的,就不能接种。有些儿童在3岁 以内曾因高热有过抽筋,但没有昏迷等其他情况,体温下降后也没有再抽筋。这些儿童在预 防接种后应该仔细观察。
对有过抽筋的儿童而言,接种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一般都没有关系,注射麻疹 疫苗关系也不大,但接种百日咳菌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必须谨慎,以免产生神经
系统的严重症状。如果儿童在第一次注射时哭吵特别厉害,再次注射时也要特别注意。 儿童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哪些?
1、 接种后全身性感染:原有免疫缺陷或医源性(如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功能不全
的儿童,在接种后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必须立即注射特异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并迅速送医院 治疗。对于这类儿童应严禁接种活疫苗。
2、 诱发潜伏的感染:如夏季接种百、白二联疫苗,可能诱发小儿麻痹症;伤寒菌 苗可诱发单纯疱疹,种痘可诱发脑炎等。
除了上述的一些原因及表现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没有严格掌握禁忌征,接种途径、 部位的错误,接种剂量过大、消毒不严及误种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但这与接种制品无 关。实践证明,预防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极少的。只要医务人员认真负责,家长密切配 合,在各个环节上把好关,是完全可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 预防接种后的儿童是不是都会发热?
预防接种后的儿童不一定都发热,这要看预防接种的种类。有的疫苗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 糖丸疫苗不会引起发热;而“百白破”、伤寒、副伤寒、乙脑、流脑等疫苗,则会使有些儿 童发热;麻疹疫苗接种后一周左右,少数儿童会发几天热。预防接种引起的发热一般都不会 很高。如果体温特别高,就要仔细检查,并继续观察是否会有其他疾病并发,以便及时发 现,及时治疗。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正如前面所说,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 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 敏反应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病, 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 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前做好孩子的 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 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伤寒、副伤寒三联菌苗为什么接种后反应比较大?
三联菌苗是一种杀死了的菌体菌苗,由于伤寒、副伤寒菌体内含有的内毒素毒性比其他肠道 菌大,所以菌苗接种后反应比较大。常见的反应有注射部位红肿、胀痛,全身高热、嗜睡、 疲倦等反应。
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如何?
流感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
减毒活疫苗常规使用鼻腔喷雾法接种,发热反应率偏高,适用于一般人群。接种后二周开始 产生抗体,一个月后达高峰,免疫力持续六个月到一年左右。我国多次观察减毒活疫苗预防 效果比未接种者高2~4倍。
灭活疫苗目前较常使用的有浓缩提纯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接种反应较低,适用于减毒活疫苗 的禁忌者中的“高度受威胁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一般第一年皮 下注射两针,以后每年加强一针。其预防效果比未接种者也是高2~4倍。
由于流感病毒有时常发生变异的特点,从而使疫苗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需要随病毒变异而 更新型种,所以流感疫苗的效果不稳定,且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控制流行。因此,目前只 有部分国家在重点人群中应用疫苗预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