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成绩取决于老师还是取决于学生》辩论赛发言稿
【一】
1.学习是自己的事,全靠自律
2.学习的方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3.学习的动机只有自己知道,让自己以后过得更好,动力也源于自己。
4.学习代表成长,只有成长才最终受益的是自己,而不是老师。这些都会推动一个人成绩变好。
我认为好成绩决定于孩子。老师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孩子。孩子的智商,努力程度以及治理开发程度相当重要。古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个人的努力还是最重要。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才。这些都说明了努力的重要。
请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刘禅的事例要怎么解释呢?诸葛亮是“智绝”,是刘禅的老师,无论诸葛亮怎样教诲刘禅,怎样辅佐江山,而无心向上的刘禅最后还不是做了亡国之君?所以我方认为能否有好的成绩还在于学生是否努力!
《三国演义》七真三假,我们考证过了,诸葛亮和刘禅是真是存在的。
请你解释一下,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傻子,但后来自学成才,他是人才,却不是高徒,他的成材与老师有没有关系?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在座同学,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好成绩主要由自己决定。如果自己不想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没用。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证明能否取得好成绩还在于学生主观能否努力。
【二】
对方辩友:名师出高徒,我看不尽然。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而其贤者才七十二而已。众多弟子,跟随孔夫子周游列国,得到孔夫子的耳传面授,但终未成为执国家之牛耳的治国桥梁。孔老先生,可谓是圣人,作为教育家,后世有哪一个人比得上呢?他在教导学生时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教导的方式也不同。虽然如此悉心教导,但是许多弟子仍然碌碌无为。据说他的一名弟子叫宰予,懒惰成性,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喜欢睡大觉,整天昏沉沉,孔子也不得不感叹“朽木不可雕也”。可见名师未必出高徒。再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自学成才。举个例子,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爱迪生,他拥有2000余项发明,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傻子,但后来通过自己努力、发奋自强,他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他是人才,却不是高徒,因为他的成材与老师没有关系。
很多人都认为,有一位好老师,就能够把学习学好,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是否好,主要在于学生自己是否想学,有没有努力学。有一位好老师的指导固然好,但这只是客观条件,如果自己不想学,没有努力去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是没有用的。看:亦有扶不起的如蜀国后君刘禅,他也是诸葛亮的徒弟,诸葛亮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明君。诸葛亮是“智绝”,是刘禅的老师,可是刘禅主观不努力,最后做了亡国之君,后人称他为“扶不起的刘阿斗”。假设孟母不三迁,那孟子就一定不会名流千古吗?假如我们再上学求师,
我们就一定不会有好的成绩了吗?我认为不然。同一老师教一班人,学习成绩就不一样。功课能否学好,主要在于自己是否想学,有没有努力学,要由他的主观意识决定。有一位好老师指导固然好,但这只是客观条件。如果自己不想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没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证明能否取得好成绩还在于学生主观能否努力。投到了名师门下,能不能成高徒呢?主要在徒弟!师傅与师傅不同,徒弟与徒弟也不同,这么多不同,能不能成高徒呢?名师有名副其实的真名师,也有图有虚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不副实的名师。徒弟有青出于蓝而盛于蓝的奇才徒弟。“名师出高徒”果真如此吗?假设孟母不三迁,韩愈不访师,那孟子、韩愈就一定不会名流千古吗?假如我们再上学求师,我们就一定不会有好的成绩了吗?我认为不然。我方辩友举得事例也都说明了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学好学不好主有看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有了“名师”还需要“贤徒”,只靠老师一个人努力是没有用的。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推动作用。现在有些家长,到处访名师,想把自己的子女教好,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能理解。但你在找“名师”之前,有须要先问问子女想不想学,要不要学。如果把希望全寄托在老师身上,那就错了。可见对于“名师出高徒”,也有不同认识。有个老师在乡下教书,兢兢业业,不见出多大成绩,后来被调到市区一所重点中学,带实验班,依然兢兢业业,三年带下来,班上有十几个学生考上全国一流重点大学,这个老师一举成名。你们说,是“名师出高徒”,还是“高徒显名师”?
【三】
老师、各位辩友,大家好!众所周知,成绩是以学生分数为衡量的重要依据,而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具有良好学习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成绩的获得,不能以教师的教来决定,而要以学生学效果来衡量。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究
竟有多大,学习的基础究竟有多强,是决定成绩的最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而不是外部。好成绩的内部原因就是在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是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过程,教师的要求和措施,只有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内化于学生的整体心理结构才能实现。因此我方观点是好成绩是由学生决定的。
当今社会,教育的竞争就是学生成绩的竞争,成绩最直接的体现
者则是学生,因此学生是决定成绩的根本所在。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这说明连孟子这样的大家,都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名气高的大学是生源好,而非教学好”。为抢到优质学生,我们经常能看到某某大学的“奖金诱惑”,多的高达数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了!俗语云: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孔子门下的弟子能力也有高低之分,更别说还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的情况了。事实胜于雄辩,我方不否定老师条件这个不变的常量的作用,但其为外因是调剂,而最重要的是内因,也就是我们学生这个变量。它是起决定作用的。大家都知道老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基本上已固定,而学校面对着每年都在变化的学生,只有学生质量好了,老师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提高成绩决定因素是学生这个源头活水。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好成绩是由学生决定的。
【四】
老师、各位辩友,大家好!刚才我方一辩已经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以及当今社会教育竞争的源头两个方面表明了我方的观点:好成绩是由学生决定的。其理由有三:
1.好成绩的关键是在学生。众所周知,学生成绩问题一直是学
校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提高学生成绩是教学的中心目的,所以,要想从本质上提高学生成绩,必须抓好学生问题。如果学生不努力,再好的环境、再好的老师,学生个人的成绩好不到哪里去。
2.好成绩的取得学生因素重于老师。对一个学生来说,老师能
起到很强大的启蒙和引导作用。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即使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不理解,一切都好像对牛弹琴,毫无意义。语文课,老师要求我们用比喻句形象的描述事物,有的同学理解了,吸收了知识,写出了:在枪声响起的一刹那,同学们像离弦的箭飞奔而出;不理解的同学则写出了:在枪声响起的一刹那,同学们像脱缰的野狗奔出去,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这充分说明,学生个人差异,无论多好的老师都教不了。优秀的学生,老师工作事半功倍,甚至会促进老师的工作;而不愿意学的学生的学生,老师工作事倍功半,有时无力回天,这又一次说明提高成绩取决于好的生源。
3.学生的好成绩造就了好学校。每年到了xx月份的时候,大家都在看今年这个学校考了多少名一本、二本,多少名考入名牌大学;很多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在看这个学校近年来的升学情况,可以说学生的成绩就是学校的成绩。老师队伍的素质固然重要,但离开了学生万万不行,良好校园环境、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先进的教学理念,促使学校有了好的声誉,吸引学生以及家长,优秀的新生变成了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成了时代的骄子,时代的骄子给学校带来了声誉,造就了好的学校。所以,好成绩取决于学生本人。
【五】
老师、各位辩友,以上对方辩友的驳辩陈词,一味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却忽视了提高成绩的根本在于学生。这就好比农民种庄稼只知道浇水、施肥的重要性,却忘记了没有优质的种子,怎么可能提高产量呢?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好成绩是由学生决定的。
1.好成绩来源于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就拿我们班来说,都是一个
老师教的,同学们的成绩有好有坏,有的同学能考90多分,有的同学只是刚刚及格,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成绩是由学生个人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用心学习以及学生个人接受能力所决定的。就像老鹰教雏鹰飞,那也得雏鹰想学才会呀,反过来老师教学生,学生学以致用,才会考出好成绩。就算我们每一名老师的教学能力都很强,家庭环境很好,家长也很尽心,但是如果老师讲课时,学生因为知识枯燥乏味而放弃听课,上自习课时,学生因为意志薄弱心不在焉,在家时禁不住电脑和手机游戏诱惑而虚度光阴,在周末时因为贪玩而无暇顾及书本,试想一下,这样的学生能有好成绩吗?好成绩是由学生决定的。
2.好成绩来源于学生是否勤奋忘我。虽然我们学生的成长也需要
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生活的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关键取决于自己能否不懈地努力。历史上的大科学家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但他们用自己的勤奋开拓了美好的前程,成就了伟大的事业。牛顿终生勤奋学习,很少在夜里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是的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而尼专利局当了7年职工。就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年,利用业余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爱迪生又何不是呢?如果没有平时的勤奋,有哪来事业中的硕果呢?“形成好成绩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把这一句话浓缩起来还不就是那
6个字:“天才来自于勤奋!”,勤学有为,懒惰无知。博学多才来源于勤奋忘我的劳动。只要我们在学习上舍得花力气,用工夫,就必定能够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和智慧浇开芳香的理想之花,获得真才实学。事实见证,我方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好成绩是由学生决定的。
1.学生对好成绩起决定性作用。俗话说:高楼万丈平地起,没
有好的砖石是建不起摩天大楼的,没有好的材料生产不出优良产品。好的砖石、好的材料就如同是学生,学生自我不学习,就不能保证有好的成绩。抛弃学生的努力,来谈好成绩,只能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前苏联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天才是无师自通,而蠢才是有师不通”,这句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好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2.优秀的老师未必教得出优秀的学生。我方不排斥优秀的老师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但就提高成绩而言,还是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因为好成绩的评价是一个量化过程,是以学生分数为主要依据的。因此,它必须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智力因素、主动的学习意识、优秀的学习品质,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提高成绩的根本条件和有力保障。我们的祖师爷孔子,弟子三千才有七十二贤人;圣人尚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叹,何况我们凡夫俗子?因此,学生对于好成绩的取得有决定性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成绩的提高,完全取决于
“学生自身”,这一内在动力与源头,而不能依靠“教师”,这一外在辅助条件。不管对方辩友如何辩解,我方仍然坚定不移地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一切事物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内部,而不在于外部如何变化。如果对方辩友坚持认为:老师这一外部条件,能使好成绩这一事物发生变化,试问学生这一内在条件,又有何作用?对方辩友难道想推
翻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吗?
综上所述,好成绩就是要取决于学生,“风吹不动玲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当受教育者是“玲儿草”,“鼓子花”时,那么老师又怎么能吹动他们、打响他们呢?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学生这个关键,谈好成绩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花。对方辩友,好成绩是我们学生的追求,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够自主自愿地刻苦学习;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样我们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六】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这场友谊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我方进行总结陈词。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
1、与其他选手全面分析、讨论辩题,了解其他辩手的观点
2、全体辩手根据辩题和讨论情况,制定一个总体的功防策略,每个人负责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问题。
3、四辩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要照顾本方观点,同时加以升华。
4、四辩的总结陈词,在比赛前可以根据辩题的情况事先写好,但是在比赛中,应当根据对方的实际辩论情况,随机应变加以修改,争取做到在最后陈述时:既顾及、重申本方观点,又弥补对方再辩论过程中对本方的攻击,同时还能起到攻击对方弱点、再次全面揭示对方缺陷的作用。
关键是第四点,如果做好了,可以说是一石三鸟。这就要有较强的总结概括能力、随
机应变能力。当然,事前对变体的认真分析认真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全靠你在场上的听力集中抓对方的漏洞。你要总结一辨到三辨你方的观点,然后比赛中途找对方漏洞你方又没来得及辩驳的加进去。第二个陈述总结的占优势,你要把对方四辨最后的辩驳给驳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