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学》教师教案
金融学院王振宇
第1章 绪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本章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学的总体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内在涵义,掌握证券投资基金这种投资组织形式的优越性,也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同时学生也能够把握证券投资基金的产生原因及发展历程,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关系体系、资产关系体系和市场关系体系,从而对证券投资基金形成总体上的认识,为之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比较、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掌握它的本质特征,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单位的特点、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特点和局限性。
2.区分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了解各阶段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特点和驱动力。
3.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与证券市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4.学习证券投资基金的三大基本关系体系,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关系、资产关系和市场关系。
◆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要点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通过发行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将投资者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有价证券以实现预期投资目的的一种投资组织。它具有自身独特的运作优势,也有着一定局限性。本章从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特点、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阶段划分和证券投资基金三大基本关系体系等角度对证券投资基金加以初步介绍。
1.1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特点 1.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通过发行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将投资者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有价证券以实现预期投资目的的一种投资组织。它有五大特点。
(1)它是一种专门投资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投资基金,即它的投资领域主要限于证券市场
(2)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的基本原则是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3)现代信托关系是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的基础 (4)它是通过发行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募集资金 (5)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独立核算的投资组织 2.证券投资基金单位的特点 证券投资基金单位与股票、债券等都属于有价证券范畴,都具有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的融资功能,但它们的来源不同和代表的权益不同。
3.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特点 (1)资金规模大
(2)可通过证券组合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3)具有专业化的管理
(4)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证券市场投资可降低交易成本 (5)可介入更多的投资领域 5.证券投资基金的局限性 (1)风险规避的局限性 (2)投资领域的局限性 (3)基金治理的局限性
1.2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综述
1. 证券投资基金创立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1)证券投资基金产生于英国,是适应资本对外投资需求高涨、外国债券收益较高等条件产生,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是“国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
(2)证券投资基金在设立之初表现出数量极少、规模小、投资对象及领域单一、基金运行结构简单、封闭等特点。
2.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1)证券投资基金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早期证券投资基金在美国主要以公司型开放式的形态出现。在二十年代末的美国股市危机中,基金业遭到重大打击,《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法律为日后美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打下了法律基础。
(2)在这个阶段,证券投资基金从英国和美国扩展到世界各地,基金形态、基金运作模式在各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整个基金业渐趋完善。
3 证券投资基金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在这个阶段,基金业发展的特点是 (1)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2)单只基金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3)基金品种趋于多样化
(4)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投资领域面向国际市场 (5)基金的投资者结构更加完善等特点 4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动力 (1)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力 (2)证券市场的直接推动力 (3)法律的外在作用力
(4)证券投资基金的自我创新能力
5证券投资基金与证券市场的互动发展关系
(1)证券市场的发展是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基础。一定规模、一定市场深度、较高的流动性的证券市场才能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2)证券投资基金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使得普通投资者可以方便投资于各类证券,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流入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改善了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证券投资基金促进了金融创新。
1.3 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关系体系 1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关系体系
在组织关系体系上,是由基金持有人、基金组织、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通过信托
关系构成的系统。
2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关系体系
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关系,主要由基金资本、基金资产、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基金托管人的托管费、基金收益及分配等内容构成。
3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关系体系 对于任何一只证券投资基金来说,它的市场关系主要由基金证券的发行、基金证券的交易和变现(申购和赎回)、基金的投资等构成。
二、讲授方法
1、详述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特点、证券投资基金的三大发展阶段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关系等内容。
2. 采用提问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考察学生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关系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归纳总结学生对基金的认识,分析学生各种认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寻找出正确答案。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
(1)基本概念: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关系体系 资产关系体系 市场关系体系 (2)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特点 2.教学难点
(1)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关系体系、资产关系体系、市场关系体系 3.教学关键
(1) 证券投资基金的局限性 (2)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阶段
◆ 课堂讨论
一、讨论题
投资基金共分几种?除了证券投资基金,还有其他什么形式的基金,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二、讨论题参考资料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己任,进而支持经济发展的一种金融制度创新。它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通过发行基金券,将投资者的不等额出资汇集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投资管理机构直接投资于特定产业的未上市企业,并通过资本经营和提供增值服务对受资企业加以培育和辅导使之相对成熟和强壮,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与回收,投资收益按出资比例分成。
三、参考答案及分析
投资基金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前者是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金融工具的基金,后者是面向未上市的公司股权的基金。其中,后者包括风险投资基金,这类基金主要投资于新兴高科技企业。产业投资基金要取得公司的控制权,随着公司上市可能逐渐向市场让渡股权。它们都具有集合融资、组合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等特点。
◆ 课堂讨论
一、讨论题
证券投资基金在各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是什么原因刺激了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大发展呢?
二、讨论题参考资料
表3-3 美国共同基金业数据:净资产、基金数目和股东账户数目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共同基金行业净资产 (单位:亿美元) 44682.006 55252.093 68463.392 69466.67 69749.759 共同基金数目 (单位:个) 6684 7314 7791 8155 8307 基金股东账户数目 (单位:个) 170367063 194147377 227260442 244409464 247841168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网站 韩国投资基金业的规模变动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年 份 股票基金 契约型 混合型基金 债券基金 合计 .7 股票基金 公司型 债券基金 合计 - - 8 5570.2 1459.0 3180.- - - .7 780060 - 704911997 7515.5 - 167771.7 174034.2 - 7 119.2 1998 6262..2 - .5 120802.5 172191.7 5451.8 13.3 .3 114894.2 1445.5 27.5 78873.2 136090.0 3125.1999 513893 33557.3 971742000 8 2463.5 347934122.2001.数据来源:韩国投资信托协会 三、参考答案及分析
1.股份制经济的发展是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证券投资基金业是在股份制经济和融资证券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股份制经济和融资证券化基础上产生了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直接结果。证券市场是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外部环境,证券市场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对证券投资基金能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经济发展、居民财富增加与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是良性互动的过程 经济发展、居民财富增加可作为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基础,证券投资基金业也可作为落后国家和资本匮乏国家政府筹集居民资金、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手段。而且,证券投资基金业进一步发展后会有效推动经济增长、投资收益的提高和居民财富的增加,会在更高程度
上推动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
(3)法制化建设是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必要条件
法律为基金业发展提供完善的制度框架。先发展、后规范、先发展、后立法是基金业先驱国家的必经途径,基金业后进国家完全可以借鉴先驱国家基金业发展暴露出的问题和立法经验,先行进行证券投资基金立法。
(4)养老计划和保险业是证券投资基金业规模扩张的重要动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借助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进行长期投资是绝佳的途径。养老计划与证券投资基金业以及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利于养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养老计划则可推动基金资产规模的扩张。
(5)创新是证券投资基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基金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基金管理公司扩大市场份额、追逐利润、便利投资者的结果。
◆ 习题答案与提示
一、重要概念
1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通过发行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将投资者的分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有价证券以实现预期投资目的的一种投资组织。
2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关系体系是指由基金持有人、基金组织、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通过信托关系构成的系统。
3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关系体系是指由基金资本、基金资产、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基金托管人的托管费、基金收益及分配等内容构成的系统。
4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关系体系是指基金证券的发行、基金证券的交易和变现(申购和赎回)、基金的投资等构成的系统。
二、思考题
1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投资工具还是一种投资组织?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投资工具,另一种认为它是一种投资组织。从投资者角度来说,证券投资基金就象股票、债券一样,是一种投资工具,实际上,这是把证券投资基金理解成证券投资基金单位了,主要是口语化的结果,因为人们在买卖证券投资基金单位时往往简称为买卖“xx基金”。从法理上和管理当局的角度看,证券投资基金应该是一种实行独立核算的投资组织。只有把它理解为一种投资组织,我们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的研究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促使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规范化运作,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相对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单位有什么特点?
(1)来源不同。股票来自于经济活动中的商业性投资关系;债券来自于经济活动中的商业性借贷关系;而证券投资基金单位是以股票、债券或其它资产的存在为基础,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单位是股票、债券等基本证券的派生证券。
(2)代表的权益不同。股票是代表股权的凭证,股东按投入的股份数享有资产所有权、收益分配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但股东在公司存续期内不得撤资;债券是代表债权的凭证,债权人可按期获得本金的返还和利息收入,但不能参与收益分配;证券投资基金单位是代表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份额的凭证,基金持有人可据此享有基金所有人的权利(类似于股票);同时由于开放式基金具有可赎回性,封闭式基金具有明确的存续期,基金持有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撤资,所以它又具有某些债券方面的特征。
3证券投资基金在运作上有那些特点和局限性?
(1)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资金规模一般比较大、可通过证券组合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具有专业化的管理、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证券市场投资可降低交易成本、可介入更多的投资领域。
(2)证券投资基金的局限性:风险归避的局限性、投资领域的局限性、基金治理的局限性。
4推动证券投资基金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力。经济发展带来社会和个人财富增加,投资需求广泛。
(2)其次是证券市场的直接推动力。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证券投资基金产生、发展的温床。
(3)再次是法律的外在作用力。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护基金的投资环境、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确起到良好的作用。
(4)证券投资基金的自我创新能力。基金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它的产品满足了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需要。
◆ 补充阅读资料
资料一:英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简述
基金作为一种为一般公众服务的社会化理财工具,最早起源于英国。1868年成立的“国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是英国最早出现的证券投资基金。1879年,英国颁布《股份有限公司法》,依据该法,契约型的基金逐步脱离了原来的契约形态而发展为公司型基金。在1870~1930年的60年间,大约有200多只这类投资基金在英国各地成立。1934年,“外国政府债券信托”在英国组建。该基金除规定投资者可以随时买进或卖出基金单位、基金公司应以净资产值赎回基金单位外,还在信托契约中明确了基金灵活的投资组合方式,由此标志着现代意义的开放式基金在英国的开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单位信托(Unit Trust)的发展比较缓慢。1982年,英国的单位信托才超过400个,总资产达到40亿英镑。1989年,单位信托的总资产为1982年的10多倍,达到560亿英镑。从20世纪80年代起,单位信托在资产规模上逐渐超过投资信托,成为英国资本市场上最具活力和影响的一种储蓄与投资形式,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契约型、开放式的投资基金成为英国基金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资料来源:证券市场导报,张南,2002年4月
资料二:美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主要发展过程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在19世纪80年代从英国传入美国,当时美国的基金通常采取英国投资信托的形态。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速度加快,这个时期的基金运作模式对美国现代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例如当时的亚利山大基金 允许投资者每年两次申购基金股份,它还随时接受投资者的赎回要求。此外,它还赋予投资者通过监事会对基金管理公司买进证券的决策施加影响的权利。随后的马萨诸塞投资者信托和政府大道投资公司向投资者提供了持续的申购和赎回机制,因此它们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共同基金业的鼻祖。
当时美国基金业的运作并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绝大多数基金向投资者承诺固定的收益率;其次,基金的运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也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治理,
许多经纪商将基金作为不受欢迎股票的倾销市场;再次,许多基金特别是封闭式基金在投资中广泛使用保证金杠杆投资方法,加大了投资组合的风险;最后,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非常不完善。如基金管理公司并不公布单位资产净值、封闭式基金也没有在交易所上市 。 正是由于基金运作的不规范性,采用高杠杆投资手段的封闭式基金业在1929年的股市崩溃中遭受重创。但是数目不多的开放式投资信托在股市危机中生存下来,并在30年代改名为共同基金,进而统治了投资信托市场。
汲取1929年股市崩盘的教训以及基金业的暴露出的问题,美国国会先后制订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和《投资公司法》 ,它们为美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勾画出比较完善的法律框架。
从40年代开始,美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呈现总体稳步发展和局部快速发展的特征。所谓总体稳步发展是指基金业的总体规模在持续稳步扩张,局部快速发展是指不同类型基金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有较大的差异。如60年代美国股市的波动幅度剧烈,因此积极成长型基金获得投资者的追捧;在经济滞胀的7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成为投资者的新宠;在利率上涨的80年代,债券市场基金则成为基金业新的亮点。这充分说明证券市场和经济形势状况决定了美国基金业的发展速度和基金类型的兴衰。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论》,何孝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资料三:日本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
从传统上看,日本证券投资基金业以契约型基金为主体,被称为“证券投资信托”。这与日本信托业的发达有莫大的关联。1922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信托法”、“信托业法”。1937年,票据经纪人藤本设立“证券投资组合”,它是由证券公司作为发起人,吸收法人投资者进行参股,组成民法意义上的合作社。合作社的资产主要对有价证券进行投资,然后将经营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由于“证券投资组合”的组织、运作与信托公司非常相似,因此政府对该合作社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导致该合作社在1940年解散。
二战开始后,日本政府采取证券投资信托的模式筹集战争资金。1941年,野村证券在借鉴英国契约型基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由野村证券公司作为委托人、野村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开办了与现代证券投资基金相同的投资信托业务。1942年日本监管当局在民法、信托法和信托事业法的框架下,允许山一、小池、川岛屋、共同、藤本等5家证券公司开办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初步构建起日本的证券投资基金体系。
战后,日本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大财团解体、股价下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资金支柱的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都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局面。政府和金融业人士在讨论基础上,决定以政策推动证券市场发展、吸引公众资金、以证券市场作为公司资金筹集中介,并选择投资信托作为证券市场发展的催化剂。
在参考战前本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日本监管当局于1951年6月颁布“证券投资信托法”,建立了以契约型基金为主体的日本投资基金制度的基本架构。1951年底,日本共有山一、野村、大和、日兴等7家证券公司开办了投资信托业务。
日本投资信托业在50年代初获得了快速发展,其推动因素有以下三点。首先,它可以吸引小额资金,符合中小投资者的需求,因此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其次,朝鲜战争爆发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契机,日本公司效益明显改善、公众收入也大大增加,有力刺激了证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最后,日本股票市场在1952年至1953年上半年处于战后首个牛市,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
从1953年下半年至60年代末,证券投资信托业的发展与日本证券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表现出息息相关的联系。当证券市场繁荣时,证券投资信托业的发展就非常顺利,反之,证券投资信托业的发展就非常缓慢甚至资产减少,这主要是投资者对证券投资信托的热情随证券
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并对证券投资信托业产生了影响。
此外,证券投资信托业运作的不规范也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此时日本证券投资信托业普遍存在基金管理公司大股东滥用基金资产的现象。为了规范证券投资信托业的运作,业界人士和监管当局决定在投资信托的制度和运作方面做出应对措施。1966年日本投资信托协会成员达成以下协议:1、减少母公司(证券公司)对子公司(投资信托管理公司)的干扰,实行投资信托管理公司自主管理制度;2、各投资信托管理公司加强内部建设和约束;3、大力发展单位型投资信托。同时,大藏省对证券投资信托法进行检讨,将“委托公司对受益人忠实义务”等条款列入修订后的证券投资信托法。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以及日本经济重现繁荣、向外国投资者开放证券市场的背景下,日本投资信托业的资产规模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增长。
1970年,日本投资信托可以持有外国证券;1970年,日本出现专门对外国证券进行投资的国际基金;1972年,日本又出现外国股票基金,基金品种和投资对象不断丰富。
80年代是日本债券基金迅速发展的时代。1980年出现的中期国债基金将长期投资与中期投资有机结合,并且在考虑不同投资者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90年代,由于日本股票市场陷于低迷,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股票基金。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论》,何孝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