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微博的媒介特性与舆情应对

浅谈微博的媒介特性与舆情应对

来源:爱站旅游
传媒e时代I NEWS WORLD 浅谈微博的媒介特性与舆情应对 。徐栩 【摘径。 要】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因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得微博舆情一旦形成就呈几何倍的速度扩散。然而, 基于情感认同而聚集的微博舆情有时是非理性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微博舆情,以微博应对微博舆情,不失为一条直接、快速、有效的途 【关键词】微博微博舆情舆情应对 140字蕴涵大乾坤。短短几年间,微博 世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几何式的扩 张。2009年9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测试 门槛低于微博。在法律的框架内,微博用 户没有身份、职业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 的兴趣爱好随意发布内容,一个字、一张 着比任何媒体都快速的舆情源头的作用; 二是微博几何倍的传播扩散速度,致使突 发事件可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迅速被全 国网民关注及热议;三是在微博上可在短 版,之后腾讯、网易、新华网、人民网等都 推出了各自的微博平台。截至去年12月 底仅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就已超过5亿。 巨大的微博用户数,形成了一种全新 的、开放的、全民的媒介力量,人人都是 图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构成一条微博,最 大限度地体现了用户的自发自主性。 2、开放即时性 短的几天时间聚合高达数亿条对同一事 件的热议信息②。 微博的舆情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广泛 流传的一句话可供参考:微博粉丝超过一 百,是本内刊;超过一千,是布告栏;超过 一微博突破了出版时间、发行地域、审 核机制上的种种限制,用户只要能上网, “媒体”的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新闻事 件始发于微博、扩散于微博、轰动于微博, 微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舆情风波,微博 舆论场业已形成。 一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发布信息,速度 远远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 3、交互发散性 万,是本杂志;超过十万,是份都市报; 超过一百万,是份全国报纸;超过一千万, 微博用户作为发布者,发布内容供关 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个亿,就是CCTV了1 、微博的特性 注者浏览,并可通过“@他人”主动传播 信息;同时又作为关注者,浏览其他用户 发布的信息。这种交互性构成了不断传导 的传播链条:用户发了一条微博,关注者 转发,关注者的关注者再转发……,使得 2、微博舆情的非理性 不容忽视的是,微博舆情的形成机制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 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 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 带有先天上的不足。微博舆情不是通过事 实而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情绪加以聚合, 那些能够激起用户本能反应的事件成为 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① 广义上说,一切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 平台的载体都可以称之为媒体。因此,微 博是一种新的媒介平台,是一种新媒体。 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以视作一个独立的 信息具有无限扩散的可能。 二、微博的舆情影响力与非理性 1、微博的舆情影响力 微博感情共同体的基础③。这种舆情形成 机制,造成微博传播带有强烈的情绪化、 主观性,信息失真、谣言四起成为微博舆 长久以来,舆情的传播很大程度上都 有赖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微博既是一种新 媒体,就有可能成为反映舆情的一个途 径。而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介特性,使得 公众快速将微博作为宣泄情绪、表达意 情研判的难点。 当前,社会多种矛盾聚焦,名人明星、 媒体,借助于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等移动 终端,随时随地报道原创或是他创的新闻 信息。 公共安全、权钱欺人、贪污腐败等等话题 一经微博发布,极易点燃公众情绪,引发 大规模的网络围观。一方面,这种“围观” 体现了微博强大的舆论监督能力,如:雷 政富从不雅视频微博曝光到被免职和立 相较于传统媒体,微博表现出独有的 自发自主性、开放即时性、交互发散性等 见、反映问题的第一选择,更使得微博舆 情一旦形成就呈现铺天盖地之势。 媒介特性。 1、自发自主性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 告》认为,国内重大突发事件的曝光及传 播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微博越来越扮演 案调查,前后仅用了63个小时;微博上对 陕西“表哥”杨达才经济状况的不断质 疑,最终导致了纪检司法部门的介入。另 迄今为此,还没有哪一个媒介的进入 耘瘸啦带 2ol3年第s蠲 NEWS WORLD l传媒e时代 一方面,基于情感认同而聚集的微博围观 年底相比增长近2.5倍。 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认识到开设微 博的重要性。能否妥善应对微博舆情,直 而在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下,24小时足 以完成一次舆情的大规模传播,人民网舆 情监测室认为“在4小时之内至少要给 有时是非理性的,猎奇、泄愤甚至网络暴 力等不一而足。过度情绪化的非理性围 观,带来明显弊端: 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是对党政 机关执政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新考验。借助 微博这个平台,党政机关可以在出现涉及 出第一条权威信息”。无疑,第一处置时 间越早越好。只有抓住微博舆情处置的 “黄金时间”,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声, 才能避免舆情持续扩大,从而掌握舆论引 导的主动权。 (2)有一说一,不乱语。我们常说,网 (1)捕风捉影,伤及无辜。今年3月 12日,新浪微博“音乐小巷”发帖称:4月 12日,在83版《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 的演员六小龄童因病去逝。尽管该不实微 博中连日期都写错了,还是引发了许多关 注,不少加V认证微博也转发了,这让当 时正在拍片的六小龄童心情受到严重影 响。 本部门的舆情时,不缺位、不失语、不滞 后,第一时间发布原本需借助报纸、电视 等传统媒体发布的消息,谨防不实言论扩 散、不被微博谣言绑架,在时间、空间上抢 占微博“话语权”。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0年 络无改稿,微博更是如此。鉴于微博的快 速传播特点,无论是政务微博还是官媒微 博,对所发信息、尤其是涉及敏感话题、社 会舆情的信息都应慎之又慎。发现舆情 后,“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不 失语不妄语”⑤,有一说一,切忌“前后不 ”一(2)未经证实的信息在微博上扩散, 严重扰乱公共秩序。今年3月9日一条关 于杭州}{_{现不明原因疾病传播的微博发 布,并在近一周的时间被转发了近两万 次,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经杭州市 卫生局核查,该微博内容为谣言。杭州警 来最强暴雨袭击。“北京发布…‘北京消 防…‘平安北京”新浪政务微博持续不断 发布相关灾情信息,对“涉水车辆被贴罚 单”“房山一敬老院受灾200余老人伤 亡”等微博舆情及时释疑辟谣,充分发挥 了政务微博的“话语权”,有效引导了网 络舆情。 ,不断提升官方舆论场的公信力。 (3)直面舆情,不回避。微博舆情发 生后,许多网民会对事件始末、细枝末节 提出各种疑问。有些政府部门作风粗暴, 直接删帖、删评论,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也 谣言止于公开,政务微博应与官媒微博积 极配合,不回避、坦诚应对,始终保持信息 公开、透明,用官方舆论场的声音化解舆 情危机。 方查明,捏造谣言、散布疫情虚假信息的 是江苏籍网民吴某、张某、施某和杭州某 职高学生姚某,动机仅因无聊、无知。 (2)官媒微博。抢占微博阵地,做强 发出清醒、全面、权威的声音,继续发挥主 流媒体的影响力,是主流媒体的应有之 责,也是主流媒体业务的必然延伸。 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出现后,尤 其是事件初始阶段,微博信息真假难辨、 莫衷~是,最能以正视听的无疑是来自新 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因其固有的品牌影 响力,对微博舆论场的净化具有得天独厚 的优势。 去年7月22日,适逢“7・21北京暴 做大官媒微博,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 置之不理,这种做法只会生出更多猜忌。 (3)微博监督异变为“微博暴力”。 最常见的微博暴力,是带有评论或指责内 容的微博发出后,经过大量微博用户的转 发,在微博的舆论空间内形成一种强势, 而被指责的人或单位成了众矢之的,有苦 难言④。去年5月29日,拥有数十万粉丝 日武汉暴雨,华师武传二号楼过道被淹, 清洁阿姨冒雨背多名学生进楼上课。”, (4)说真话,不打官腔。“相关部门 “高度重视”式的官方语言,屡屡出现在 政务微博的舆情回应中,对此网民极其反 感,于舆情的平息无济于事。面对舆情,唯 有开诚布公,不打官腔,不说套话、空话, 的新浪用户“武汉路边社”发布微博“今 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声音。这些 24小时内微博上转发量突破16万,受助 女生颇受指责,事实却是“学生的脚受伤 了”。 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声音取得网民信 任,才能真正取得微博话语权。 参考文献 雨”次日凌晨,“人民日报”新浪微博开 通,于04:58发出第一条微博“北京暴雨, 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 守望……”,并持续发布有关信息,单条 微博最高转发十万余次,在关键时刻对扭 转舆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以微博应对微博舆情 ①⑤周滨: “微博问政”与舆tt ̄-)a对》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面对汹涌而来、复杂多变的微博舆 情,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用足用好微博这 个特殊的新媒体平台,以微博应对微博舆 情,不失为一条直接、快速、有效的途径。 1、两大应对主体 ②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 究所: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 告》,http://www.i ricn.com/index.php? option=com—content&view=artiC1e&id= 308&I temid=7 2、微博发声四原则 结合微博的媒介特性,政务微博和官 (1)政务微博。政务微博是应对微博 舆情的第一主力军。经历了201 1年的政 媒微博如何更好地释放官方舆论场声音, 有效引导、调控微博舆情,实践中要注意 四原则: ③刘海龙,《对微博舆论场的四个误 读》[J]. 人民论坛》,2O12(6) 务微博元年,2012年的微博“政能量”愈 演愈烈。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④丁陈锋, 新闻人须提防“微博暴 力” [J】. 青年记者 ,2 O12(1 3) (作者单位:新华社安微分社) 新近发布的《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 估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政务微 搏客账号数量已经超过17万个,较201l (1)第一时间发声,不失语。传统观 点认为,在突发事件发生24小时内,发布 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然 责编:刘冰石 178 2o1.3 ̄s凝 赫 啦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