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聆听了余嘉文老师的《火烧云》一课,感受到了余老师对改进课堂的愿望,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升。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在文中,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然后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作者把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用四个段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因此,余老师抓住这一部分进行重点教学。
这篇课文主要突出了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我们对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选取的点最好是人文精神和语言因素结合的非常紧密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学生可以通过作者那具体形象的描绘,充分感受到它形状变化之丰富,速度之快,从而感受到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的奇妙与伟大。这正突显出课文所要表现的人文精神!此外,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在脑海了各自描绘着丰富多彩的画面;其次,在余老师声情并茂的引导中,他们脱离课本,将自己的思维放飞出来,随意的想象着书中没有的奇特景象。这样的思维具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孩子们的学习在这里不断的延伸……
我认为,《火烧云》这篇课文的选取,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因此,要引入课文资源,余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关于有趣的自然现象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运用集体交流的时间,不仅让这些资源达到共享,更使“感受自然的奇妙、探索自然的奥秘”的种子深深的扎根于孩子的心里。
本文注意锤字炼句,有时一个字,就含不尽之意。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
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所以,余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红和“烧着”了整个天空后颜色之“变”:一会儿红通通,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一会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等,还有叫不出名的颜色;之后是写火烧云形状之“变”:一匹头南尾西跪着的马只两三秒钟便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找马的尾巴,马又变模糊了,来了一条大狗,后面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见了。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采取不同方式的读,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