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来源:爱站旅游
铁铺镇中心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修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需求评估 (一)学生需求

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但所有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另外,学校硬件设施齐备,老师们教学方面素质过硬,各任课教师都能够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教学。 (二)师资介绍

我们学校是偏远的山区农村学校,现有600多名学生,14个教学班,全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学生渴望丰

富的学习生活。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我现有40名教师,教师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且这些教师所学专业丰富,各有所长,为学校提供了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三)社区资源

学校地处铁铺镇蔡楼村,这里有纯朴、谦让、坦诚的村风、民风,而且拥有“何家冲”爱国教育基地,为我校成功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课程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资源,设置编排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二)学生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三)教师发展目标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需要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需要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操作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 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五、课程结构与分类

1、体育类(乒乓球、羽毛球、跳绳); 2、棋牌类(象棋、军旗);

3、书画类(绘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剪纸); 4、口才类(朗诵、演讲、主持); 5、歌舞类(唱歌、舞蹈);

6、综合类(写作、课外阅读、数学探究、了解红色文化); 7、特殊体质学生可以选择静态活动或者自主活动。 六、课程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金继才

负责全面调控学校的校本课程分布及设置 副组长:何兰兰

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组员:潘倩、潘晨、王桔、王刚、杨萍等

负责制定课程纲要,积极从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并承担校本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开发课程资源,积累课程成果,探究评价方式。 2、实施步骤

(1)面向全体教师学生。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校本课程活动课,加强校本课程活动的研究。

(2)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校本课程需要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3)撰写好校本课程教本

负责校本课程撰写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等。 七、课程评价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价程序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

会。

评价方式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学时总量;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和领导。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宣传,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促进校本课程顺利进行。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和审议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和教师的相关资质进行审议,确定是否执行。

3、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研究能力。 4、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控,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生、检测、评价都有规定。

5、加强课程档案管理,及时收集资料,为校本课程的逐步完善提供依据。

6、制定有利课程开发的支持政策,给予经费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