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茶业口镇汪洋中学 张玉俭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课堂教学,用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 诱发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 矛盾对立型 出乎意料型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是说思维来源于疑惑,而疑惑又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事实上,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课堂教学,用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又称课堂设疑。设疑与解疑的良好配合,既能理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应用,又能从解答的质量、速度上“诊断”出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操作方式一般是提问,但与一般课堂提问有所不同,它要求提问能创造较高的价值的疑问,帮助学生从困惑、不解和探索中走出成功之路。创设“问题情景”一般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针对教学的难点和易混、易疏忽之处或典型的错解去设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一举中的,解决学生的困惑和补救知识缺陷。
2、诱发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所设问题应能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愤、悱”情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寻找规律,从而深化学生已有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3、层次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时,所设问题要注意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这样,能降低学习的难度,理顺学生思路,排除思维障碍,激发学生解疑积极性。另外在学习解释的过程中要适时的进行启发、点拨、架桥、铺路或做必要的提示,以使学生顺利的找到问题的关键,化难为易。
4、适时性原则
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的结尾创设“问题情境”,能乘上启下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境界,激发学生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课堂中间创设“问题情境”,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掀起学生认知高潮。适时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时刻设疑并作适当启发诱导,
使学生从“疑无路”走向“又一村”。
5、熟境性原则
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例和熟悉的情境,巧妙地结合化学问题去设置疑难,让学生在解疑求知的和谐学习气氛中“顿悟”出问题的关键,既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巩固,又使他们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6、量力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必须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达到巩固深化学生知识技能及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需思考即可回答的简单问题和深奥玄虚即使教师提示也无法说请的复杂问题,均不足取。有价值的设疑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能获得解决的。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内容产生直接内在兴趣,利用“问题情境”本身的新异性、迷惑性、困扰性等特点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强度,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有关的学习情境,进入思想的兴奋状态,使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展开积极主动紧张活跃的思维活动,并在自己发现和找到问题结果的过程中,品尝到思考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显然,这种策略本身就具有形式与内容、思维与情趣、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优点。
二、在化学思维兴奋教学中,通常可以设计并采用下面四种形式的“问题情境”。
1、矛盾对立型问题情境
就是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诱使学生对结果作出矛盾对立,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预测,以激起学生较强烈的情感反应和急切的求证欲望。然后,可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各抒已见,甚至展开辩论;最好用实验或事实材料来验证,以便学生进入急于想了解自己究竟为什么对或错的状态。如在学习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相关知识后,可提出:浓盐酸和浓硫酸若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与质量分数将会怎样变化?原因是否相同?学生经过争论、讨论,印象将会非常深刻。
2、出乎意料型问题情境
就是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普遍作出一种较为一致的并很自信的回答或预测,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使他们一下子全神贯注于“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之中,产生一中“噢,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的满足感。这种“问题情境”对于增进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崇拜感有独特作用,也常常会使课堂出现一些戏剧性的愉快气氛。例如,在通过一系列实验使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够从盐溶液中置换后面的金属”这一规律深信不疑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钾、 钠等金属能否把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再实际予以演示,结果自然会大大出乎学生意料。
3、选择困惑型问题情境
就是设计一种“问题情境”有几种比较相似、迷惑性较大的答案选择,学生一时难于作出正确决断,即便做了选择,往往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情景下,学生不得不认真对待面前的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装置时,就可以创设此种“问题情境。”
4、无所适从型问题情境
就是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好像明白却又好象不明白,不知究竟该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样容易激发起学生非要将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的斗志。如学习中和反应知识时提出:酸碱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是否有办法证明两者已确实反应?适时提出这个问题,对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有好处。
上述四种形式的问题情境中,其中选择困惑型和无所适从型对学生来说,一般来讲诱惑强难度大,且需要经过比较艰苦的思考过程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但这样的过程带给学生的也将是较高层次的成功愉悦和思维锻炼。
以上几种“问题情境”可以在实际教学中穿插设计,合理组织。实施“问题情境”策略的具体办法很多,如:实验法、复习对比法、直观形象法、事实材料法等,只要符合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