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萃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l卷第6期 畜牧业转型瞄准全产业链 乔金亮 近年来,我国肉蛋奶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牛羊肉的价格更 是连年攀升。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虽然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发 展方式仍比较粗放,在农业中的占比也不高。专家认为,畜牧业 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规范化,鼓励企业向养殖、种植、加 工纵深发展,打造畜牧行业全产业链—— 6月15日,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省聊城市举 行。我国畜牧业如何谋求转型突破,相关部门代表与业内专家就 此展开讨论。 家一户的分散养殖,被认为是传统畜牧业的弊端。如何 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韩长赋表示,要支持建设一批畜 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解决好 “如何养”的问题。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养殖大户、家 庭牧场、合作社等,在项目资金、金融保险、技术推广等方面给 予支持,形成主体多元、协调互补的新型经营体系,切实解决好 一“谁来养”的问题。 此外,畜牧产业链条长,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涉及种养加 销等多个环节,还有饲料、兽药等支撑行业。对此,专家认为, 建设现代畜牧业,要在前伸后延、流通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 综合发力,鼓励企业向养殖、种植、加T纵深发展,打造全产业 链。 畜牧须快步走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升和城镇化推进,肉蛋奶消费需求还在 刚性增长。据测算,每年新增肉类需求超过80万吨。农业部畜牧 业司司长王智才说,目前,我国人均动物蛋白日摄取量33克,超 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结构还在升级,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 放心;不仅要有数量,还要上档次。确保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双安 全,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畜牧业消费需求升级的同时,畜产品价格波动更令人关注。 近几年,受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以及疫病风 险、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的影响,畜禽养殖收入波动加大。2009年 以来,养殖成本增加了将近40%,许多养殖户增产未增收。 国际经验表明,农业发达的国家,畜牧业都很发达。如今, 我国畜牧业已经从家庭副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但是发展仍显 粗放,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不高,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加比 例不协调。韩长赋认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种植业受经营规 模的限制比较突出。相对而言,畜牧业资本密集程度更高,技术 集约化优势更为明显,在经营规模上更容易突破,可以在农业中 率先实现现代化。 规范化是保障 牛羊奶是重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牛羊肉消费快速增加、价格连续多年上 涨,被人们戏称为“牛魔王”、“羊贵妃”。牛羊肉已从少数民 族消费为主变为全民性消费,从秋冬季节性消费为主变为全年性 消费。专家判断,我国已经到了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增加牛羊 肉供给的新阶段。 王智才说,要牵住母畜扩繁这个“牛鼻子”。母畜生产力 水平低是主要瓶颈制约,平均下来,一头母牛每年产不了一个牛 犊,一头母羊每年最多产两个羊羔。要用好基础母畜补贴政策, 按照“见犊补母”的方式,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母畜扩群增量, 夯实生产基础。同时,还要培育好养殖大县这支主力军。今年中 央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对内蒙古、青海等5省区的100个牛羊大县 实施奖励政策,以调动地方发展牛羊生产的积极性。 奶业最能体现畜牧业现代化水平。韩长赋说,振兴中国奶 业,要抓好“i品”,即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推进 “四化”,即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全面提高 经过近几年的整顿和发展,奶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 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40%,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6年保 持100%。 “着眼长远,尤其要大力推进奶业一体化经营。”韩长 赋说,牛奶生鲜易腐,生产加工不可脱节,这就决定了奶业最应 该实行一体化经营。 “我们国家大,不可能把全国奶农组成一个 奶业合作社,但可以分区域组建。各地要大力培育奶业新型经营 主体,建全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奶业组织 化程度。” 据测算,我国每天要消耗2.3亿公斤肉、8000万公斤禽蛋、1 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亿公斤牛奶。 “这么大的消费量,保证供给不出问题,最根本的 是要维持基础母畜的存栏量,保护农牧民养殖母畜的积极性。” 韩长赋介绍说,去年以来,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肉牛基础母畜扩 群补贴,取到良好效果,今后要继续完善扩展相关政策。 有了基础母畜,还要靠良种良法配套。畜禽良种选育关系畜 牧业发展的长远,专家认为,要实施好生猪、奶牛等主要畜种遗 传改良计划,念好“育繁推养”4字诀,做大做强良种繁育体系, 逐步减少对进口种畜禽的依赖。建成现代畜牧业,畜牧科技进步 贡献率至少要达 ̄U70%左右,而目前只有55%。 经济日报》201 5年6月16日第7版 新鲜血液、创造效益,注定穷途末路。我们为政策、资金缺位感 怕长计”的思想作祟,为减少长期投入让猪群省吃俭用。 到非常遗憾,但是我们连同整个行业都希望可以跳出“引种—— 谁料,蓦然回首,即使投入成本再小,如果产 成绩单劣迹 维持——退化——再引种”的囿途怪圈,自主繁育出华夏特色的 斑斑,也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还浪费我们最无可替代的资源—— 种猪群。这不是一个痴人说梦的希冀,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未 时间。品种发挥潜力、管理体现效果,营养是基础,一分投入一 来。 分产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耕细作,潜心选育,未来 至于亏多亏少,对猪价走势实在没有多大影响,只有降低综 合生产成本,才能化“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 猪业有你的精彩。 五、学习欧美,从“重成本”到“重产出” 我们一度认为将猪场扩增,引进国外良种,就能做大做强,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历年到欧美猪场差旅考察,渐渐为国内猪业 觉醒撕开了一道口子。它们成功的经验不约而同——提高综合产 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优势。 环境、种群、营养j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我 们发现国内猪场建设好,良种引进来都做到了,却经常被“小数 ・结束语:行业永远给大家机会,但是,只给一小部分人机 会。要知道,畜牧业要面临的未来,微生物前所未有的变异耐 药、雾霾弥漫笼罩、土地承载力下降,市场消费习惯变迁。猪企 本身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抗风险能力,超前预判行业动向,自动自 觉与时俱进。 “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坏的推倒,脱胎换骨,重 塑一个更好的猪业风貌。 《北方牧业 201 5年第1 O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