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郭氏的来源及分布
广东郭氏的来源及分布
广东郭氏的来源及分布
广东省居民按其语言习俗可分为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其祖先大部分从福建、江西迁来。著名的移民中转站为:广府人之南雄珠玑巷,客家人之宁化石壁村,潮汕人之福建莆田。在潮汕地区有句俗语叫“潮汕人福建祖”,意即潮汕人的祖先是福建人。广东三大民系的来源及区别是区域文化研究的课题。客家人文化研究已形成客家学,潮汕文化研究已形成潮学。其中姓氏族谱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可补正史之不足。
广东郭氏具体人数未有统计,据袁义达&It中国姓氏:群体遗
传与人口分布>推算,广东郭氏占全国郭氏 5.5%,全国郭
氏有1382 万人,则广东郭氏有76 万多人,可能排在27 位左右。郭氏之迁广东,我不知始于何时。据《百越先贤志》载:汉朝时韶关郭苍在朝为官。则汉朝时广东已有郭氏人居住。目前郭氏由于迁居地之不同,上述三大民系都有郭氏之
分布。探究其来源及分布,对研究郭氏迁移史乃至区域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我涉猎所及的有关广东郭氏资料分述如下:
、广府郭氏来源及分布
据我所知有:广州芳村区东漖村、白云山区郭塘、汾阳里、中山市郭氏排第12 位,有2 万多人,出两大商业家族,遐迩闻名。其一是中山永安百货郭氏家族,创业上海、香港,族大财广。据《良都竹秀园郭氏家谱》云:入粤一世祖致政公是汾阳王郭子仪之裔,北宋庠士,由南雄府仕东莞黄田场勾,卜居石岐仁厚坊。二世复公居茶其落,分支竹秀园、鸦岗。其二是中山石岐郭德胜及其三子郭炳湘、炳江、炳联家族之新鸿基地产,执香港地产之牛耳,郭氏在兄弟也成为香港第二富豪。顺德郭氏排第15 位,约有2 万人。台山郭氏排第7 位。南海郭氏也较多,明朝时也出有官贵。郭尚宾,字朝谔,万历进士,为刑部、兵部右侍郎。郭棐,字笃周,嘉靖进士,官光禄寺正卿。著有《粤大记》、《岭南名胜记》、
山市南区竹秀园村、顺德西樵镇朝山村、西边村等。
广东通志》、《四川通志》等。
广东芳村发现明代郭氏大宗祠
2000 年2 月21 日11:54 南方日报
本报讯:继聚龙村古建筑群之后,芳村又发现一间建于
1577 年的明代祠堂。昨天,芳村区东漖村这间名为“世德堂郭氏大宗祠”的祠堂里,摆上了72 桌宴席,迎接来自海内外的郭姓子孙祭祖联欢。
世德堂占地近千平方米,堂内碑文显示,世德堂始建于
明朝万历五年即1577 年,距今有423 年历史,曾四次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
1993 年。据了解,每年逢喜庆节日,如春节、重阳、冬至,或郭氏子孙结婚做寿,都要到这里摆宴
祭祖。
现今操持世德堂日常管理事务的是郭氏代孙郭
鹤龄。这位74 岁的老人介绍,郭氏子孙散居于广州、香港、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从1993 年起,每年正月十五后的第一个星期天,郭氏子孙都要来此团聚。
世德堂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手抄或石刻的碑文。笔
者看到一幅“远祖汾阳王子仪祖选世系表”,表明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是郭氏先祖。在一幅“郭氏追源小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郭氏源于西周周武王的“姬”姓,岭南一支于
1205 年自南雄迁居广州。
、潮汕郭氏来源及分布
按:详细可参看《潮汕郭氏资料及补正》。潮汕列第16 位大姓,占潮汕人口1.37% ,约18.5 万人。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1.5 万多
人;潮阳区6.7 万多人,聚居贵屿、铜盂、
西胪、棉城、河溪、金玉等镇;潮南区1 万多人,分布峡山、司马浦、陈店、两英等
镇;澄海区3000 多人,分布澄城、溪南、上华等镇;南澳1000 多人;潮州湘桥区4000 多人;潮安1.5 万多人,分布庵埠、龙湖、登塘、浮洋等镇;饶平
3000 多人,分布上饶、坪溪、柘林等镇;揭阳市区1 万多人;揭东1 万多人,分布白塔、炮台、玉湖、登岗等镇;揭
西1 万多人,分布棉湖、塔头、东园、金和等镇;普宁 1.2
万多人,分布流沙、南溪、大坝、池尾等镇;惠来2.5 万多人,聚居神泉、惠城、东港、隆江等镇。其中贵屿镇南阳乡
有3 万多人)和铜盂镇(有1 万多人)。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郭陇、溜龙、龙坑、梅溪四村有1 万多人,系庵埠镇第
大姓。郭陇乡移居新加坡华侨甚多,其中龙坑郭琰成为越南潮帮领袖,成为富甲一方的工商巨子。揭西县棉湖镇有郭氏大楼,系清初富商郭来建,现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和郭氏研究会办公室。
、客家郭氏来源及分布
据我所知有:南雄县浆田郭屋、坑村,大埔大麻镇,桃源
镇对门村,翁源连新镇莲花村,铙平,惠阳,蕉岭县北礤石寨村(有土楼及郭氏宗祠,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化保护单位。)等,此两者按族谱是上杭郭福安公裔孙迁居广东之血脉。大麻和桃源郭氏较兴盛,人才辈出。清远郭氏也较多,也出有官贵,如清初一代名御史郭仪长等。
《崇正同人系谱》郭氏条
郭姓(汾阳堂):望出汾阳(今山西汾阳),故以为堂名。据
《姓纂》载:周文王季弟虢叔受封于虢(今河南陕县),或称郭公,因以为姓。《崇正同人系谱》称:“考郭氏得姓以来,宗族繁盛,代有闻人,……唐中叶,有郭子仪,为朔方节度
使,平安史乱,服回纥,征吐蕃,以一身系安危。累官太尉、
中书令,封汾阳郡王。有八子,七孙。其第七子喧,出
守福建汀州,年近六旬,纳妾刘氏,生子福安,进士擢第,任福建泉州太守,袭职承事郎,以官福建故,遂家于汀州郭坊村,此为郭氏南来播族之始。谱载一世祖十六承事郎者,即福安公也。历唐、五代、及宋,传至九世,有十三郎一支,
念二郎、念三郎讳万,号直礼,生十三世仲一、仲二、仲三、仲四、仲五五人。时已入明之中叶,仲一迁嘉应石寨河贝村。
其子惠元,又分居黄佑。仲二亦迁居石寨神下村,又分居狮公脚、田贝、红田等处。仲三留居竹山下大坪内。仲四迁居长乐郭公塘。……而仲一之裔,至十五世时,当清初,有福联、能定、仕升、仕龙,又迁居增城之池岭官塘各乡。其三世以前,另有分居于惠阳淡水、三多祝等处。从以上可以看出,今闽、粤之郭姓客家人,是“安史之乱”后,自北方辗转南迁至该地的中原客家先民的后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