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会考高中物理复习提纲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高中会考高中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会考复习提纲

一、 力

1. 力的矢量性(A)

2. 重力(A)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3. 重心(A)

4. 形变和弹力(A) 形变: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等等,总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

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

支持的物体。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5. 滑动摩擦力(A)F=μFN

6. 静摩擦力(A) 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两物体

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7. 力的合成和分解(A)

8. 平行四边形定则(B) [附:坐标法] 9. 共点力的平衡(B)(∑F=0;a=0) 二、 直线运动

1. 参考系(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2. 质点(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3. 位移和路程(A) 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动的物理量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s,在编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平均速度一般是t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时间来说的。

5. 瞬时速度(A)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6. 速率(A)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

它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vv02s122as,sv0(vtv0)t,a2 7. 加速度(B) at,vtv0at,vt2v02tt1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位移公式:sv0tat2;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vvt是均匀改变的,他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v0

29. 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A)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A)

11. 自由落体运动(A)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4. 平均速度(A)v

1

12. 重力加速度(B) g2s t2三、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A)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定律)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 牛顿第二定律(B)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

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F=ma。

3. 牛顿第三定律(B)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一条直线上。

4.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A) 5.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A)P66 四、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 曲线运动(A)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

的速 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A)与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的

方向跟他的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A)

4. 平抛运动(B)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

动。

平抛物体在t秒末时的水平分速度vx和竖直分速度vy分别为vx=v0,vy=gt

5. 匀速圆周运动(A)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大小不变

s,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ts角速度:,rad/s

trt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2r2 关系:v,,vr

TTv2v2227. 向心加速度(A)Fmr,Fm,ar,a,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

rrv228. 向心力(B)Fmr,Fm,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

rmm9. 万有引力定律(B)FG122,G6.671011Nm2/kg2。

r10. 人造地球卫星(A) 11. 宇宙速度(A)第一宇宙速度7.9km/s;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6.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B)线速度:v

2

五、 机械能

1. 功(B)WFscos ;力使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离合位移

的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W;PFv t13. 动能(A)Ekmv2

22. 功率(A)P4. 动能定理(B)WEk2Ek1 5. 重力势能(B)Epmgh

6.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B)WGEp1Ep2 7. 弹性势能(A)P.145

8. 机械能守恒定律(B)Ek2Ep2Ek1Ep1

六、 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A)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

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Fkx(x位移) 2.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A)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f3.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A) 4. 单摆(A)F1。 Tlmg。 x;fkx;T2gl5.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A)P.175

6. 共振(A)P.176

七、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

1. 阿伏伽德罗常数(A)NA6.021023mol1

2. 分子动理论简介(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作物规则运动,分

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 布朗运动注意点: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4. 物体的内能(A)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热....力学能,也叫内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5. 热能(A)

6. 热力学第一定律(A)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

内能的增加U,UQW。

3

7. 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及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8. 热力学第二定律(A)注意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9. 永动机不可能(A)

10. 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A) 11.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A)

12.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A) 八、 固体、液体和气体

1. 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A)

①Tt273K

pVC(恒量) Tm③pVRT

M2.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A) 3.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A) 九、机械波

1. 机械波(A)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 横波和纵波(A)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波谷、波峰)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密部、疏部)-弹簧、声波

,vf T4. 超声波及其应用(A)次声波<20Hz,超声波>20,000Hz。超声波应用BII·P23 十、电场

1. 元电荷(A)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一种电荷,电荷量e1.601019C。所有带电体

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e1.601019C。

2. 电荷守恒(A)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3. 点电荷(A)

QQ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A)[静电力,库仑力] Fk122(k9.0109Nm2/C2)

r5. 电场(A)电场的基本形制是他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

电场和磁场虽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不同,但他们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

物质形态。

3.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A)v 4

6. 电场强度(B)EF(单位:伏[特]每米,符号V/m;1N/C=1V/m)电场中某点的q场强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

kQ。 2r7. 电场线(A)电场线从正极出发到负极终止。

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8. 匀强电场(A)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9. 电势差(B)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功,同一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

E电场力做功越多,就说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UABWAB,WABqUAB,qU(单位:伏[特],符号V,1V=1J/C) d 正点电荷周围电势大于零;负点电荷周围电势小于零。

10. 电势(A)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

电场力所做的功。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

UEd,E11. 等势面: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12. 电势能:电场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增加。 13. 电容器的电容(A)C14. 常见电容器(A) 十一、恒定电流 1. 欧姆定律(A)IQS(单位:法拉F),平行板电容器C(k静电力常量) U4kdqUU,R,I(电流单位:安[培],符号A;电阻单位:欧[姆],RIt符号)

2. 电功:WqUUIt 3. 电功率:PWUI t4. 焦耳定律:QWUItI2Rt 5. 热功率:PI2R

E(R外电阻,r内电阻) Rr7.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A)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通常叫

做路端电压。

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UEIr(电动势E和内阻r一定)

6.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EU外U内,,EIRIr,I

5

8. 半导体及其应用(A) 9. 超导及其应用(A) 十二、磁场

1. 电流的磁场(A)

2. 磁感应强度(A)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

F(单位:特[斯拉],符号T) IL3. 磁感线(A)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进入南极。内部磁感线从南极出发,进入北极。 ........................4. 地磁场(A)

5. 安培定则(A)[右手螺旋定则]

6. 磁性材料(A)分类:①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根据物质在外磁场

中表现出的特性)②金属磁性材料、铁氧体(按化学成分)

7. 分子电流假说(A)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

流,分子电流是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8. 安培力的大小(A)FBIL(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最大;

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电流所受的安培力为零。)(用于匀强磁场或短通电导线)

9. 左手定则(B)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

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源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10. 洛伦兹力(A)运动电荷受到磁场的作用力。FqvB。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

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磁感应强度。B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且处于同一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正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 十三、电磁感应

1. 磁通量(A)BS(单位:韦[伯],符号Wb)

2. 电磁感应: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

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就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

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t4.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A)EBLv

5. 右手定则(B)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

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 电磁场(A)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

6

就是电磁场。

2. 电磁波(A)电磁波是一种横波。(c3.0108m/s) 3. 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A)v4. 电视(A) 5. 雷达(A)

T,vf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