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分析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74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41 期2018 Vol.5 No.41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分析

陈之柏

(白沙黎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白沙 572800)

【摘要】目的 对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检测的狂犬病治疗患者的资料,对上述的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我院由2012年~2016年检测到的狂犬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犬伤人人群的分布特点,并进行控制,可以观察出,犬伤人男性比女性分布多二倍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中,15岁~45岁被犬伤的人群较多,基本是60%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狂犬病是一种一旦发作,预后不良的疾病,该病主要的发生的原因是在受伤后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伤口暴露后导致免疫力降低。提高群众对狂犬病预后的知识素养,下达至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并对狂犬病的法律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使有关狂犬病的法律监管走上正轨,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更严谨的监管。

【关键词】狂犬病;预防;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512.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1.74.02

在日常生活中,猫、犬等动物随处可见,人们常常不重视由他们带来的伤害。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人们一旦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动物抓伤、咬伤或舔舐后,狂犬病病毒通过患者的伤口和粘膜进入患者的体内,造成感染,感染后病死率达到100%[1]。因此对于狂犬病最好的抵制方法是在被咬伤、抓伤等后,对其及时进行处理,遵医嘱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在及时处理的前提是使人们了解狂犬病知识,知道受到伤害后及时进行处理的重要性。本文将对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犬伤人的流行病学的特征,以此来讨论针对狂犬病的预防以及处理措施。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x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犬伤人人群的分布特点

对我院由2012年~2016年检测到的狂犬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犬伤人人群的分布特点,并进行控制;由表1可以观察出,犬伤人男性比女性分布多二倍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中,15岁~45岁被犬伤的人群较多,基本是60%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7年11月入我院检测到的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

表1 比较犬伤人人群的分布特点 [n(%)]

组别20122013201420152016

n

15022035225621452365

1023(68.10)1403(68.94)1509(66.89)1432(66.76)1560(65.96)

性别

女479(31.89)632(31.06)747(33.11)713(33.24)805(34.04)

≤14岁302(20.11)415(20.39)512(22.70)425(19.81)589(24.90)

年龄15岁~45岁852(56.72)1256(61.72)1563(69.28)1489(69.42)1587(67.10)

>45岁348(23.17)364(17.88)181(8.02)231(10.77)189(8.00)

3 讨 论

由于目前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宠物的喜爱也随之升高,并由于这份不断升高的喜爱之情,造成动物咬伤的情况也随之增多,由于近年来禽流感、非典等感染性疾病在我国暴发后,我国对于暴发流行病的警惕越来越高,其中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是重中之重[2]。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病,它是由嗜神经病毒通过患者暴露的伤口处进行入侵感染,从患者的外周神经处进入并侵蚀患者中枢神经细胞,随之通过离心性的扩散感染患者其他非神经组织[3]。狂犬病病毒进行大量增殖导致有用的细胞被凋亡、浸润炎性细胞,引起患者神经症状。宠物犬是狂犬

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对于狂犬病的发生,及时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被暴露之后,立即将伤口用肥皂水进行冲洗,随后采取70%的乙醇溶液对伤口进行消毒;在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处理后,要进行疫苗的接种,采取5针法进行注射:受伤的当天、3天、7天、14天和28天对患者各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在伤口进行控制的同时对于狂犬病的健康宣教也是极其重要的,加强法律上对狂犬病领域的建设,使人们知道狂犬病可能产生的后果,阻止不良情况的发生。研究表明,犬伤人男性比女性分布多二倍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中,15岁~45岁被犬伤的人群较多,基本是60%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8 年第 5 卷第 41 期2018 Vol.5 No.4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75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分析

陆 海,曹森杨,李卫文,朱相干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目的 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 随机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3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引产,对照组采取常规引产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顺产率、剖宫产率以及手术情况。结果 将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也要更少,两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工作非常重要,分娩方式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方式,能够取得更优的分娩结局,有益于母婴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处理;母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1.75.02

胎膜早破,又称破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发生在妊娠满37周以后,则被称为足月胎膜早破,而发生在37周以前,则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率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升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2]。本次研究中,随机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来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情况,详细如下。

胎儿电子监护进行宫缩应激试验,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可以阴道分娩的帮助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若产妇不能阴道分娩,则给予麻醉并执行剖宫产。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引产,包括结合使用米索前列醇等,若产程进展顺利,则等待自然分娩,否则,行剖宫产术。若未临产,但发现有明显羊膜腔感染体征,应立即使用抗生素,并终止妊娠。如检查正常,破膜后l2小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破膜24小时仍未临产且无头盆不称,应引产。

1.3 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顺产率、剖宫产率以及手术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中顺产及剖宫产的产妇数量及占比,然后在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情况: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两组平均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以SPSS 19.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若数据以(n,%)表示则为计数资料,采用x2校验,若数据以“x±s”表示则为计量资料,采用t校验,如得到P<0.05,可判定存在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来进行分组处理,单号为观察组(n=31),双号为对照组(n=31)。观察组中,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产妇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32岁,平均(26.5±2.3)岁。对照组中,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产妇年龄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33岁,平均(26.8±2.7)岁。将两组中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可行。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引产观察产妇体温、心率、宫缩、羊水流出量、性状及气味,必要时B型超声检查了解羊水量,

2 结 果

2.1 两组中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将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并且差组胎儿窘迫发生率

(P<0.05)。

综上所述,狂犬病是一种一旦发作,预后不良的疾病,该病主要的发生的原因是在受伤后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伤口暴露后导致免疫力降低。提高群众对狂犬病预后的知识素养,下达至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并对狂犬病的法律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使有关狂犬病的法律监管走上正轨,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更严谨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周 航,李 昱,陈瑞丰,等.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2):139-163.

[2] 王 军,陈 静,朱良强,等.安徽省界首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

控策略[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0):1846-1847,1854.

[3] 冉海燕.狂犬病发病率增高原因剖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

药杂志,2012,16(16):135-136.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