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广角
广东省地方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研究张露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当今,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形势下,原始的贫困生就业指导传统形式面临着新挑战,本文以传统贫困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缺陷探讨展开,探索广东省地方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新模式。
【关键词】贫困生;就业;资助;帮扶一、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并重点“扶持困难群体”。高校贫困生群体作为高校的困难群体,不仅面临着经济、生活和心理压力,还面临着就业压力。其中,高校贫困生群体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因此,高校要关心每个贫困生个体,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贫困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也明确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二、贫困生就业难原因及传统指导模式的缺陷(一)贫困生就业难的个人原因
随着高考改革,高校招生人数直线上升,高校的贫困生随之增加,贫困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是性格比较自卑,独立,不太合群,不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沟通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和团队协作能力。由于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贫困生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找到一份好
工作来改变家庭情况,所以绝大多数贫困生学习精神压力很大,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甚至心理疾病。同时,贫困生因为需要通过工作来改变家庭的经济情况,所以他们在就业投简历时会选择高薪稳定岗位,或者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上广深、广东的珠三角地区,西部或山区等贫困地区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根据近五年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大部分贫困生就业意向为珠三角地区,但是依据就业率统计发现,最终工作地点在珠三角地区签订三方协议的贫困生相对于就业意向的比例是大幅下降的。贫困生这种就业观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难的局面。
再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相对非贫困生来说缺乏社会资源,综合素质相对来说差一点。而且,因为经济原因,贫困生会失去一些需要付费的入职考试培训。这两点原因也会造成贫困生就业难。
(二)贫困生就业难的地方高校原因
大部分广东省地方高校没有建立完善体系的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课以及事务性的工作都是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来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及具体。课堂教学与实习见习实践脱节,不结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效果会相对较差。目前,企业招聘时相比于五年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高校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是一份薪资较低的工作。加上广东省的地方高校,尤其是粤东西北相对离珠三角地区较远的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交通不便利导致的求职费用较高,限制了贫困生外出求职的次数以及选择范围,从而影响了贫困生的就业情况。
贫困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跟踪中断。学生毕业后,由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的不足,院系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忙,一般学生毕业后就业跟踪情况持续到毕业后半年至一年。这个阶段的跟踪一般仅限于基本的就业信息情况。对于长期的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调适等内容基本很少涉及。(下转第112页)
96
且在实践中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三是抓住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和途径,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调查和具体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社会现实、强化理性思考、牢固理想信念的基石。参考文献:
[1]刘新如:胸中海岳梦中飞—从包容性看中国梦的思想内涵[N].解放军报,2013-5-28.
[2]池伟:刍议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EB/OL].
共产党员网.[2013-5-8].http://www.12371.cn/2013/05/08/ARTI1367978248523779.shtml.
[3]楚丽丽:新时期怎样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7):128-129.
作者简介:谢志杰,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现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关锡飞
(上接第96页)
(三)贫困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社会对于就业大学生的人才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歧视,在同等条件下,会考虑家庭经济背景相对较好的大学生,因为作为家庭关系延伸部分的人际关系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便利。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比较少向贫困生倾斜。并且整个社会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不只是白领、公职单位等“铁饭碗”才算是好单位,转变眼高手低的就业观。贫困大学生所背负的社会期望高和心理压力大,也是造成就业难的社会原因。现有用人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把接收贫困大学生就业当作份内事,积极搞好内部挖潜,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贫困生就业指导新模式研究
(一)建立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培训模式
广东省地方高校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企业,安排提升就业能力的专业性实践。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坐落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市属于粤西偏远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石化基地,学校与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石化广州分公司、中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公司、沈鼓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里的相对应的专业如石油、化工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实际的就业实践,亲身了解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学校安排具体的职能部门管理学生的职业培训,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针对专业及个性,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以及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改进求职方法与求职礼仪,学习就业相关政策等。
(二)建立贫困生就业创业高校地方政府一体帮扶模式
贫困生就业创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问题,也是需要各方面相互协助、共同统筹的问题,既关系到高校以及地方政府,更加关系到贫困生本人和及其家属。只有调动全社会共同的力量,才能把贫困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形成一个稳定的帮扶模式。需要各级党政机关牵头,
民政部门与企业参与,社会与高校积极配合,整合社会
的全部能提供的帮助力量,帮助贫困生顺利从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
(三)完善贫困生就业创业资助模式
对于贫困生就业创业资助工作,高校学生处(学工部)应对就业办和资助办的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资助工作。学校及各个二级院系建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经济困难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经济困难毕业生学生档案信息,特别是跟踪就业档案更新,对毕业后仍未就业的贫困生提供就业信息、失业救助。形成专项资助资金,对贫困生进行外出应聘工作的补贴,助学贷款利息补贴等,切实解决毕业时的实际经济困难。
〔基金项目:2016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科研基金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2016qn09)〕
参考文献:
[1]诸云,范彬: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教育及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3).
[2]庄静:浅析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J].招生与就业,2014(17).
[3]曾继平: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8).
作者简介:张露文,海南文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陆一霖
著作权授权声明
全体著作权人同意:论文提交给《南方论刊》期刊发表,一经录用,本论文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独家授予《南方论刊》杂志社,并许可《南方论刊》杂志转授权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维普资讯网、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使用。
南方论刊杂志社
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