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26 27 28 29 总 分 一、慧眼识珠(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共50分)

1.下列对十月革命理解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它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成功的现实 C.它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期间,苏联的状况是( ) A.颁布新宪法 B.正在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C.斯大林模式完全确立 D.同时出现经济大危机 4.一战后国际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此体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还不能完全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只有英法在外交中取得了胜利

5.读下表: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46.2% 德国 40.6% 英国 28.4% 法国 16.5% 日本 8.4% 从表中可以看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A.首先爆发于美国 B.范围特别广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破坏性特别大 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活动,确定了四个探究主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拿破仑与《法典》 B.罗斯福与巴黎和会 C.列宁与十月革命 D.希特勒与法西斯 7.改革是强国之路。下列事件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罗斯福新政 ②日本明治维新 ③戊戌变法④ 洋务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 8.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 B.都实行独裁统治和扩张政策

C.都在国内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建立 D.都对世界和平和进步事业构成威胁

1

9.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雅尔塔会议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D.二战期间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联合国 10.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 A.《联合国家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权利法案》 11.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 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2.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

A.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B.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格局 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13.右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

美英联邦 法率(%)统计表,据此可以说明日本( )

时间 日本 国 国 德国 国 A.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1952~2. 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8.2 2.8 7.5 4.8 1960 7 C.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1961~2. 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1.2 4.1 4.8 5.8 8 14.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1970 原因不包括( )

A.制订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D.重视科技教育 1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A.通过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B.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西欧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对美国提供经济援助

D.二战远离美国本土,对美国经济破坏较小,刺激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6.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是( )

A.西德建立 B.华约组织建立 C.1948年柏林危机 D.1949年北约成立

17.下列各项中,最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历史特点的是

2

(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8.关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B.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C.只有中国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复,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19.下列属于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抗争的历史事件是( )

①章西女王抗英斗争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史老师出示了以下三个提示,要求同学们说出与之相符的历史现象。该现象是( )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格局

C.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1.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地区冲突激烈

22.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巴以冲突使中东地区持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东地区武装冲突不断发生的原因包括( )

①宗教问题 ②大国干预 ③领土问题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是:( )

A.纳米比亚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巴基斯坦自治 D.埃及获得独立 24.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成员国。2012年联合国已经有192个成员国,其中新增的成员国绝大多数在联合国成立时还是殖民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非洲的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25.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下列新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B.俄罗斯一架飞机坠毁 C.朝鲜核武器试爆成功 D.微软公司向中国出售计算机软件 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共50分)

3

26.探究问题 (14分)

材料一: 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

材料二:美国历史虽然只有二百多年,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历经百年,始终居于世界大国地位。尤其战后有利的战略环境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客观上已经把美国推上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地位,美国事实上已成为超级大国。 ――摘自刘宗绪《历史专题30讲》

材料三:战后法国人的仇视------这道坎却不是每个德国人都能轻松迈过的。然而联邦政府经受住了考验。德国总统阿登纳强调:“在当今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的政策的核心。”从50年代起,包括德、法在内的欧洲国家先后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关税同盟以及建立共同市场。同时,德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德国又一次站在了世界强国之列。 ――摘自 乔明顺《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带领俄国走出“绝望之地”采取了什么政策?(2 分)

(2)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一例并说明是怎样解决的。(4 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战后德国崛起的主要因素。(4 分)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俄、美、德发展历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操纵和会的英法等大国无视中国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等合理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继承。这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

4

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运动。

材料二: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这于会议之外„„。协定签字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1)材料一中缔结的“和约”指什么?(2分)引发的“运动”名称和性质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当事国”指哪个国家?(1分)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2分)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说说你的看法。(2分)

28.结合下列两幅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雅尔塔会议 图二 赫鲁晓夫(苏联)与肯尼迪(美国)的较量 ⑴据图一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之间是何种关系?(2分)结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⑵据图二指出当时的美苏两国是何种关系?(2分)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图二中的关系对当时世界有什么影响?(2分)

5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808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等十几个国家的仲裁者,他以武力实现了欧洲“统一”。----《拿破仑传》

材料二:20世纪50、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首脑和外长多次会晤,表达“建立共同市场,促进共同体内经济活动和谐发展”的意愿。他们认为欧洲倚靠美国才能使自由制度得到恢复和重振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各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资料长编》

材料三:2004年5月,奥地利、意大利和斯罗文尼亚3国领导人聚会在3国交界地区的一座海拔1500米的山峰之巅,共同庆祝斯罗文尼亚加入欧盟。斯罗文尼亚总理安东·罗普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有机会站在这条明天就将不复存在的边境线上„„我们正在为欧洲书写新的规则。” ----人民网 (1)材料一中拿破仑武力“统一”欧洲有哪些积极影响?(4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欧洲联合的原因。(4分)

(3)斯罗文尼亚等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分)结合以上材料说明欧盟的形成和扩展体现了当今世界哪些发展潮流?(4分)

九年级历史答案(2016、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5 DBBCD 6-10 BAADA 11-15CBABC 16-20 CDCCA 21-25CDABB 28. 【答案】(1)新经济政策。(2 分)

(2)制度问题(2分):通过独立战争(或美国内战)解决(2分)。经济问题(2 分):通过罗斯福新政解决。(2分) (评分标准:答出一个“问题”得2分,说明相应的解决

6

方式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如国家统一问题。通过美国内战解决。) (3)走联合道路(2 分);发展科学教育。(或者提高劳动者素质)(2 分)

启示: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科学决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经济政策的调整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评分标准:4 分。答出其中两点得4 分。) 29.(1)《凡尔赛和约》(2 分);五四爱国运动(1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分)。

(2)捷克斯洛伐克(1分);绥靖政策(2分);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助长了它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 分)。

(3)大国操纵会议,无视弱小国家权益,反映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最终自食恶果。(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2分) 30.(1)联合(合作或联盟)(2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2分) (2) 美苏对抗(2分);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深(2分)。 (3)影响:苏美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或者: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2分)

31.(1)影响:传播法国大革命思想;破坏欧洲的封建秩序;为资本主义在欧洲发展创造环境。(任意2点即可,4分)

(2)原因:保障欧洲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得4 分。)

(3)历史条件:两级格局结束(苏联解体)。(2分)

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4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