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自己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知道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2)能力目标: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演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师(深情地):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就像是雏鹰展开了理想的翅膀;艺术节上,我们施展才华,纵情歌唱,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健康成长!
2.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自主交流)
3.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小学生活说“再见”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已经从丫丫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提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
(二) 展示资料,探究记录方法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作简单的说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面适时予以鼓励、表扬。
3.师: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如果能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该多好哇!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同学制作的成长册,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4.(演示教学课件: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个人成长记录册)
5.师:看过了这个成长记录册,你觉得怎么样?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成长册,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呢?你
1
觉得制作这样一个成长册,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你想和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吗?
6.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 7.小组交流。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8.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如:按时间顺序记录成长中的大事,设计成长册的板块、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等。
(三)合作学习,制作“成长册”
1.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撰写“成长大事记”。说说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 最得意的事 最有意义的事 最感兴趣的事 最遗憾的事 学生选择一个方面来说一说。 2.议一议。
(1)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呢?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鼓励。请把你对同学和朋友的真诚赞扬写出来。
3.小组合作,展开竞赛,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予以适时评价和鼓励。
4.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成长册。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拟定一份成长宣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成长宣言。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
(四)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1.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成长册,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2.对于新颖、有个性的设计,教师予以表彰鼓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请学生了解各行各业。
2.培养学生尊重各行各业人员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看图片,听歌曲引出职业这个话题。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职业。 (3)老师介绍新型的职业,揭示课题。 2.产生主题
(1)引导提出问题。 预设:
①(教师、医生、司机、警察„„)这种职业是怎么产生的?②我国或所在的城市有哪些职业?
③哪些职业之间有什么联系? ④(教师、医生、司机、警察„„)这种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与本领,具备怎
2
样的职业道德?
⑤他们工作辛苦吗?收入是多少? ⑥哪种职业最受欢迎? ...... (2)引导梳理问题,产生小课题。 预设:
①(教师、医生、司机、警察„„)职业的产生。 ②(我国或所在城市)职业的种类 ③职业之间的联系。 ④(教师、医生、司机、警察„„)需要具备的知识、本领及职业道德。 (3)完成调查:
①你了解的其他职业及特点 ②我最喜欢的职业(职业名称、喜欢的原因、将来的设想)学生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派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了解身边的人的职业入手,认识各行各业的特点,对各种职业有较为客观的了解。 2.通过采访调查、观察交流、换位体验等方式,深切感受各行各业的艰辛和存在价值。 3.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确立职业目标,并在学习中步步靠近。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各行各业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我能干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走近我们自己 (1)比拼“班级吉尼斯”
这是活动的序曲,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申报活动、激烈的竞赛活动和感受收获的喜悦,对自己的特长、对周围同学的能力有一个了解,想一想“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2)谈谈“自己的理想”
接下来的活动中,要了解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理想是什么,理想与自己的爱好、特长一致吗?学生对自己到底有怎样的认识,对形形色色的职业有多少了解。从中捕捉信息,剖析学生对职业与理想了解的片面性,调整活动内容与形式,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父母的工作是什么?”——走近爸爸妈妈的世界 (1)合作完成调查问卷
了解职业首先从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开始,如父母、亲人和老师,首先谈谈自己对相关职业的认识,再对身边的人来次采访,听听他们的介绍,对熟悉的人的职业特点有所了解。
小组派代表发言。 3.活动延伸:
收集名人成长故事,说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
3
开展一次“谈理想”主题班会活动,搜集名人实现梦想的故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纸的变迁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了解纸的发展历史。2. 通过调查、收集、讨论,让学生获得与纸有关的知识。3.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纸的发明及变迁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方式:收集、调查、讨论 四、教学的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大家知道纸的历史发展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发展故事。 (二)探讨:纸的发展历程
小组讨论,各组汇报 资料:纸的发展历程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三)造纸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
4
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四)讨论:说说有关纸的故事 五、拓展:四大发明如何传播
资料:公元105年造纸技术发明后,逐步向全国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另外,纸和藻饰书通过丝绸之路也先后传向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我国在发明造纸以后,先是把纸本书携往国外,然后造纸术也逐渐外传。纸和造纸术首先是传向我国山水相连并早有交往的朝鲜。公元384年,东晋熟悉造纸的和尚摩罗难陀从山东乘船渡海至百济国,带去各种书籍献给百济国王,并在朝鲜传播造纸。唐、宋之后,朝鲜高丽纸质量一度超过我国。
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公元751年。
总结:造纸术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学生认识纸的种类2.通过观察和收集纸制品,学生了解纸的广泛用途。 3.通过用纸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生从家里收集各种纸的样品、纸制品。2.老师收集各种纸的样品,查找和借阅有关纸的书籍资料。 3. 折纸用纸,剪刀、彩笔、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
(一)纸的种类
同学们天天要和纸打交道,那你们认识和了解纸吗?知道纸 的特性吗?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纸吧。
1.设计主题活动。那我们怎么研究纸呢?请大家尽管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2.开展收集活动。
A师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家里和邻里收集各种常见的纸(如书写纸、复印纸、宣纸、铜版纸、牛皮纸),并把他
5
们做成样品,写下它的名称、特点。
B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如邮票纸、信纸、报纸、餐巾纸、包装纸、包装盒)。 3.认识各种常见的纸的名称。
⑴交流:我们通过采集样品,整理样品,认识了许多种类的纸的名称。 ⑵讨论:它们有什么区别?
⑶认识更多的纸。但是还有许多种类的纸我们不认识,怎么办呢? 引导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查书、上网、讨论、问人等办法来认识。 4.认识纸的广泛用途。
思考:纸用在生活的哪些方面?它有什么优点? (二)做纸工
老师:同学们天天要和纸接触,那你们知道纸除了用来写字、作画、印刷等以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学生:纸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老师:怎样美化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以做装饰,做贴画,做纸工 教师:我们现在用纸来做纸工,好吗? 1.活动
纸工包括哪些形式?折纸、剪纸、造型设计
请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纸工活动,可以单独做,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做,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看哪些同学合作得最好。 2.制作纸工。
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动脑,制作各式各样的纸工作品。
交流、展示和评价。
评价:他的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纸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2.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进行节纸教育,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6
(一)引发活动
师:我们知道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树木,节约用纸就等于保护森林,保护环境。反之浪费纸张,会引起什么后果呢?
放录像――森林被砍伐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请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环境保护资料。
师:通过看录像和收集的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二)引出生活实际.纸的浪费: 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 :你是否经常使用草稿纸?问题2 你是否经常只用一面就不再使用了?
问题3 你在草稿纸上写的字是否比平时要大? 问题4 你是否常有意或无意地在草稿纸上写一些字或画? 经过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发现:有90%以上的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草稿纸,而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人在用过草稿纸的一面后就不再使用了,这可是相当大的浪费了;在使用草稿纸时又有60%以上的人在上面写的字要比平时大;大约70%的人喜欢在草稿纸上写一些无目的的字或画一些无聊的画。小小的草稿纸在校园中的浪费实在是很严重的。这种浪费不止是在我们校园中存在,更是社会中纸张浪费现象的折射。
(三)节约用纸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1.过度砍伐森林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
(1)大气污染、表土流失。(2)引起天气反常:如沙尘暴等。 (3)黄河断流
2.造纸厂严重污染环境,造成“癌症村”。 (四)确定活动主题
1.讨论想研究些什么?2.教师及时点拨,推荐确立有研究价值的主题: (1)生活中的废品应该怎样处理比较科学。
(2)选取可以再利用的废品进行加工,制作一些手工艺品。 (3)如何才能变废为宝。
(4)废品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 (5)废品再利用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
3.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 4.制作工艺流程
(1)学生讨论准备活动。 (2)收集废品 (3)我的设计 总结:
纸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更应用于我们的学习。下面不妨来听听几组惊人的数字。
7
目前,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我们使用、消耗大量的纸张,实际上是在消耗森林资源。现在,地球上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制造1吨纸需吹伐约20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全世界约有35%的商品木材用于造纸。可参考课本38页小资料。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多彩的建筑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建筑的范围2通过辩论明确建筑的范围,通过观察社区建筑,体会多样性。3.明确观察建筑的范围,体会建筑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建筑的范围2.教学难点:同上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
当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当我们以城市到农村,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建筑的差异是明显的,再走出国门,建筑的风格就截然不同了。由此看来,建筑真的是丰富丰富多彩呀。(情境设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房屋发展史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三)活动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
1. 讨论建筑(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2/建筑的范围有多大,具体研究
A桥是否是建筑B防空洞是否是建筑C纪念塔是否是建筑D造船台是否是建筑 教师小结
(讨论回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虑能力)
(2)给我们居住的房子画个像,要求不仅画房子,还要画周边环境,用简易的文字说明,你对居住的房子的态度,
8
是否喜欢等。
(3)观察社区内的各种建筑,写出这些建筑的名称。 占地面积最大的 占地面积最小的 最高的建筑 形状怪异的 有教育愿意的 工厂建筑 学校建筑 剧院建筑 医院建筑 幼儿园建筑 (4)看图说明哪个国家建筑(按书上图,及教师搜集的一些有特点的建筑,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 (5)查资料,了解现代建筑的特色(门、窗等„„)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能力。 四、活动延伸
说一说中国民居特点;了解中国各种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爱国喜爱中国文化的意识) 小结:
观察社区内的各种建筑后,我们体会到建筑真的是丰富而多彩的呀,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调查现代建筑的特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建筑的材料,了解房屋各个基本部分的作用。2.通过知道建筑的材料,知道建筑的作用,体会多样性。3.让学生体验建筑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筑的材料。2.教学难点:各类建筑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
出示梧州本地的一些图片,学生观察,说出名称。 师:同学们,知道图片的建筑是什么结构吗? 学生看图片讨论,说出自己的猜测。 参照课本55页,了解房屋结构。
师:房屋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基本部分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请学生回答。
(房屋由基础、墙、楼层和地面层、楼梯、屋顶、门窗组成) 师:大家知道这些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吗?
9
1.基础:是房屋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结构,它的作用是把房屋上部的荷载均匀传给地基,避免地基收到破坏和产生大量沉降,因此,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大小,并保证坚固、稳定、可靠。
2.墙:在墙承重的房屋中,墙既是承重结构,又是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的房屋中,柱是承重结构,而墙仅为分割房间、遮蔽风雨和阳光辐射的围护构件。
3.楼层和地面层:楼板是水平方向的承重结构,并用来分隔楼层之间的空间。它支承人、家具和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墙或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地面层是指房屋底层的地坪,地面层有均匀传及防潮等要求,应具有坚固、耐磨、易清洁等性能。
4.楼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设施,作为人们上下楼层和发生紧急事故时疏散人流之用。楼梯应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做到坚固和安全。
5.屋顶:主要是房屋的围护构件,抵抗风、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屋顶又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承受风雪荷载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荷载。屋顶应坚固耐久、不漏水和保暖隔热。
6.门窗:门主要用来行人流,窗主要用来采光和通风。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应该防水和保暖隔热等要求。 二、桥的构造
1.出示各种桥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桥梁的构造。 师:你知道桥从功能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吗?
回答:公路桥,铁路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立交桥(课件呈现各种桥的图片让同学辨认) 师:知道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为几类?
回答:主要分梁式桥、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 2.学生探究
呈现立交桥图片,提出问题:各类桥梁的作用。 (简略解说梁式桥、拱式桥,结合图片重点立交桥作用)
知识:立交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堵塞问题而修建的。一般在交叉路口上建立立交桥,不同方向的车流就可以在不同高度的马路上互相穿插跨越,互不干扰,更不会发生迎面相撞的事故。 如果用红绿灯管理交叉路口,则要等一个方向的车辆通过后,再通另一方向,这样车流量很少,所以堵车就会成为必然。立交桥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出示图片,埃及金字塔,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三、中外建筑欣赏
呈现世界各地特色建筑,最后呈现下面两个国家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10
(一)活动探究
1.学生汇报收集的关于上面图片的资料。(1)埃及金字塔(2)人民英雄纪念碑 2.查找资料,调查现代建筑的特色。 窗:门:建筑材料:造型:
赵州桥:拱形结构。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泰姬·马哈尔陵:圆屋顶结构。 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柱型结构。金字塔:三角结构。铁塔:框架结构。 四、拓展
学生课后思考56页查找,查查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本节课同学们了解了建筑的材料及构造,对中外的建筑又增进了了解。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建筑风格不同。2.让学生了解一些建筑的科学价值3.让学生感叹中国建筑的神奇,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地充满本土特色的建筑。 2.难点:与同学交流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 三、教学过程:
11
(一)导入:
师:上课时我们了解了各种建筑的构造及作用,我们为这些建筑的构造感到震惊的同时,又感叹了我们人类的智慧。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今节课我们了解学习不同风格的房屋建筑。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不同风格的房屋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 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 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 楼房构成的简图: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 (三)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拓展,制作一个未来的建筑模型。 制作要求:
(1) 设计图稿(2)用纸板制作;工具:胶水,剪刀,订书器;记录制作程序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并且构思制作了一个未来的建筑模型,很有创意。
12
第四单元 风味小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出名的中国特色小吃。2.了解广西的一些风味小吃,并了解制作工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特色小吃的品种。2.难点:了解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如果到别的城市旅游,你们除了对风景名胜感兴趣,还对什么感兴趣呢?(美食,小吃)。今天我们来了解下中国出名小吃的品种。出示课件(图片)。 1. 成都小吃
成都风味独特、品类繁多的小吃,与其肴馔一样脍炙人口。从各色小面到抄手、饺子,从腌卤到凉拌冷食,从锅煎蜜饯到糕点汤元,从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满目,各味俱全,种类不下200种。成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各种小吃店。 2. 北京小吃
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萨其玛、焦圈、糖火烧、豌豆黄、豆馅烧饼... 3. 广东特色小吃
传统的粤菜就不说了,乳猪,盐锔鸡,叉烧,白云猪手,鱼丸,牛丸,鱼肚,烧鹅烧鸭,手撕鸡,早茶,各种点心,萝卜牛腩,鹅肠,各种海鲜,燕窝鱼翅鲍鱼„„但极具代表性的小吃有三道:艇仔粥、马蹄糕和蒸肠粉。 4.云南10种美味特色小吃
(1)过桥米线;(2)宣威火腿豆焖饭;(3)呈贡凉伴碗豆粉;(4)蟮魚米线;(5)石屏烧豆腐;(6)大理鸡丝凉米线;(7)寻甸风味小土豆;(8)腾冲大救驾;(9)端士街卤饵丝;(10)老昆明烧饵块。 5. 新疆风味小吃
烤羊肉串,抓饭,那仁,拉条子,烤肉,烤包子,馕,馕包肉,烤全羊,羊杂碎,油塔子,皮辣红,丁丁炒面,碎肉面,过油肉面,大盘鸡,伊犁马肠子(就是马肉灌的肉肠),熏马肉,酸奶疙瘩(就是奶酪,一般内地人吃不惯,有酸的,咸的,酸甜的),奶茶(跟内地的奶茶是不一样的,是用砖茶和牛奶加盐煮成的)等等。 6. 台湾小吃
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凤梨酥、蚵仔煎,卤肉饭、盐酥鸡„„。甜不辣、担仔面、鸡排、十全药炖排骨,这些都广受世界各地游客好评。桃园大溪有豆干,台北县的淡水有阿婆铁丹蛋和淡水鱼丸,台北县永和市,则有正宗的永和豆浆,基隆市有螃蟹羹,彰化县有肉丸,新竹县市有贡丸和米粉,嘉义有鸡肉饭、蚵仔面线、炒花枝、菜脯蛋、鱼羹、卤肉饭、肉臊饭、担仔面,高雄有旗鼓饼、高雄木棉酥、左营棋饼、牛轧糖、木瓜牛奶、旗山枝仔冰等等。
13
(二)广西特色小吃
师: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不同,气候也不同,所以每个城市的人们热爱的小吃也不一样,老师今天准备了广西省内不同城市的小吃的图片,来考考你们能分别说出每种小吃是哪个城市的特色吗。 呈现广西各个城市小吃图片,学生欣赏。
师:广西小吃兼收并蓄了粤、川、湘、浙、赣、闽等地方美食的特点,广西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包括北海小吃、南宁小吃、北海小吃等等,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广西特色小吃。南宁生榨米粉、生菜包 、老友粉、老友面、八仙粉、干捞米粉 、卷筒粉、鱼头酸笋汤 、桂林粽子 、干蒸烧卖等。 (三)活动探究
1.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小吃讨论,说说这些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 2.派小组代表发言。 资料:
1.冰泉豆浆,一种广西小吃,梧州特产。
优质黄豆用当地名泉“冰泉”水浸泡,经磨、滤、煮,制成豆浆,以汤匙舀而滴下如串珠,誉为“滴珠蜜味”。汁浓味香。 冰泉豆浆斐声遐迩、得天独厚的是“冰井泉香”的井水。“冰井泉香”自唐朝已出名,《梧州府志》记载:“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梧州市冰泉豆浆馆坐落在白云山脚的冰泉冲,已有60多年经营历史,冰泉豆浆以它“香、滑、浓”独具风味,驰名中外。冰泉豆浆以优质黄豆,利用冰井泉水精工制作,保持黄豆的原色,是一种内含植物蛋白质,营养极其丰富的饮品。冰泉豆浆凉冻后,面上凝成一层薄豆皮,滴在桌上成珠,聚而不散,谓之“滴珠豆浆”。这种豆浆醇浓、甘甜、香滑。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人都慕名而来以先饮为快。“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之说已传遍中外。
2.老友粉又叫酸辣粉,这种粉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宁小吃的独特风味之一。07年南宁公布首批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友粉入选其中。“老友粉”可以算是南宁最受欢迎的独特地方风味小吃之一,酸、辣、咸、香兼备,据说食之具有驱风散寒、通窍醒味之功效。
材料:(一人份):切粉(河粉)或伊面二~三两;酸笋一两切丝;豆豉少许切细茸;姜丝蒜末各少许;小辣椒两颗切细末;青菜几片;葱花少许;肉类切片一~二两(看各人喜好,可以猪肉、牛肉、猪肝、粉肠)。 作法:
1、肉类用料酒、盐、糖、生抽、嫩肉粉、胡椒粉调味,味道可稍重;
2、起油锅放姜丝、蒜末、辣椒末、豆豉茸炝炒,出香味后放入肉类翻炒至变色,加入酸笋丝炒一分钟,加高汤或水煮开后,放入湿面,捞散后加青菜,煮开后加葱花即成。
煮面时先将碱面放入滚水中煮至七成熟,然后捞出过清水,以除去面汤中的黏糊,过清水后面就会变得筋道有韧劲,这边再将备好的蒜蓉、豆豉、辣椒、酸笋等配料放入热油中爆香,接着放入半肥瘦肉片(碎肉最好)稍炒一下,加入骨头汤烧开,放入面条再煮至八九成熟,再加入醋、胡椒粉及其他调料。至于老友粉,则少了一个“煮七成熟、过水”的过程。有时遇到小店里的湿面卖完了,直接把粉倒入已煮好的老友面汤汁中煮一下就可以了,一样
14
的酸辣鲜香,一样吃得酣畅淋漓。
典故:
“老友粉”的由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南宁码头有家由一位老翁开的米粉食肆,因实惠、便宜,每天都吸引很多码头工人光顾。一日老人得知往日常来的工人阿三因重病卧床,于是用精制米粉佐以爆香的酸笋、蒜末、肉末、豆豉、辣椒、胡椒粉等,煮成热米粉一碗,送到阿三的床边。阿三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竟然不药而愈了。他对老翁感激不尽,于是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送给老翁。南宁一带流传这碗米粉的佳话,渐渐传遍广西八桂,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南宁“老友粉”。因为佐料丰富,老友粉又酸又辣,但酸辣得绝不过分,刚好是勾起了食欲又不会太过刺激的地步,米粉滑爽筋道、弹性极强,与脆笋丝和肉末搭配起来吃,是一种非常酣畅过瘾的享受。 五、课后调查
通过互联网、问卷等形式,查查梧州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地方,饮食有不同的特点。2.了解家乡饮食的主要特点。 3.初步认识饮食和当地的环境、气候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了解梧州的饮食与其他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梧州作为一座旅游城市,连接两广地区,饮食文化也与广东相近。高铁开通后,多了有人来梧州旅游。“民以食为天”,梧州的小吃驰名中外,作为本地的我们,你会怎么介绍梧州的小吃呢? (二)了解梧州本地小吃
四人小组,完成课本76页调查,教师予以指导。 师:你会分别怎么向游客介绍这些小吃呢?
师:向游客作详细、全面的介绍,我们自己得对这些小吃有一定的了解才行,为了让我们的推荐更有吸引力,现在我们来为自己喜欢吃的小吃做名片吧。
小组为单位,制作名片。(特点,原料,制作方法) 预设:
家乡风味小吃的种类;家乡风味小吃的制作方法;家乡风味小吃的制作原料;家乡风味小吃的名字由来; 家乡各种风味小吃的制作成本及销售价格;家乡各种风味小吃的经营状况;...... 师生进行问题的提炼、归纳整理,并将问题转换,最后生成活动小课题。 (教师举例梧州有名的小吃,鼓励学生找出更多小吃)
15
资料:1.双钱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老少皆宜。
2.梧州豆浆入口莹滑香甜,浓郁芬芳。所谓“滴珠豆浆”就是将一滴梧州豆浆注入到茶水里面,它会像一粒珠子似的,保持原貌一直沉下去。梧州豆浆,不只在豆浆馆里卖,还制成一袋袋、一盒盒的豆浆晶,远销海内外。 3.梧州依山傍水,古时便有许多水上人家,他们生活、劳作都在船上。于是一些商贩便把生意做到江面上去,商贩摇着小艇装着生活必需品、食品沿江叫卖,其中,以卖粥为最多,称为“艇仔粥”。每年西江水涨,这种艇仔粥又卖到被水浸的街市居民中去,久而久之,艇仔粥便成了梧州出名的地方小吃。 艇仔粥开始时只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配入熬烂的稀粥中,后来增加了许多配料,如海蜇、花生、腐皮、葱花、鸡肉、鸭肉、瘦肉、猪牛上下水等,吃起来鲜香可口,大受顾客青睐。
4.梧州因常年温暖多雨湿气重,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就很容易生“火气”(当地人称之为“热气”),尤其是吃过油炸食品,休息不够都容易让“热气”爆发出来,随之咽喉、牙龈部位都会有强烈的不适感。因此,梧州民间历来有喝凉茶消暑祛湿的传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梧州凉茶由精通中医的人以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品种繁多,常喝可以解暑生津,除湿去火。
5.传统的纸包鸡制作技艺,是精选本土农家散养三黄鸡为原料,将切好件的鸡肉用纸包鸡秘制酱料腌制后,以玉扣纸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锅浸炸而成。独创的隔纸浸炸烹饪法,锁住了鸡肉及调味料原有的味道,所以能保持鸡肉的鲜嫩甘滑、醇厚不腻,色泽金黄、气味芳香。
小结:同学们从今天的活动就发现,我们梧州本地跟其他地方的饮食文化不同,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物产不同、造就了食品和风味不同。梧州靠近两广,饮食文化跟广东接近。同学们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对梧州的风味小吃的种类、加工制作和历史背景等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乱吃零食、乱花钱的危害。2. 通过调查让学生对小摊小贩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小摊小贩摆卖的零食的危害性,做勤俭节约的好学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总能看见一些小贩在街边卖各种小吃,你有没有买过呢?或许你很喜欢吃这些小吃,但是,你注意过这些小吃摊的卫生状况吗?要知道,吃了不卫生、不健康的食品,有可能引发各种疾病。街边的小吃摊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关心街边小吃的卫生情况。
16
(二)自主学习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考察街边小吃摊的卫生状况。你们都去了吗?(课件出示 自主学习 了解街边小吃摊的卫生情况。)下面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卫生情况。 生1:一会儿用手找钱,一会儿用手抓煎饼。
生2.:妈妈告诉我食物和碗盘不干净,而且使用地沟油。 生3:报纸上说,烤地瓜用的铁桶是装过柏油的。 (三)小组合作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自由组成探究小组,分头去实地考察。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考察的地点 考察时间 选择理由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组长汇报。
师:为了能使考察行动安全、顺利进行,你们是怎么做的?跟大家说一说你们的好办法。 生:回答略。
师:经过考察,你们发现街边小吃摊的卫生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生:小组汇报。
师: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街边小吃摊的卫生状况真的不容忽视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良好的建议吗?下面请同学们小内讨论交流一下各自的心得体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小吃的危害
师:小摊小贩上的东西无生产日期、不卫生、质量差,影响了同学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请大家说说小吃的危害。 资料:
乱吃零食既不卫生,有损身体健康,又污染学校环境;乱花钱,不但会让学生养成恶习,又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98%以上的食品进货渠道不明,里面的成分杂质很多,非常不卫生。就拿学生最爱吃的“酸酸梅”来说吧,里面的梅子均是已腐烂的、可称之为垃圾的梅子,为了不让学生看出是腐烂的,他们只好加上色素,糖精等。再比如,学生喜爱吃的“辣条”,里面的豆筋已发黄、发酸、变质,厂家给它们添上色素,辣椒末等,再包上没经消毒的塑料袋就卖给了学生„„长期吃这些东西,轻则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发育、成长,重则促使畸形,甚至有生命危险。
小结:通过本节课,相信大家也了解到了小吃的危害,特别是三无产品。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校园一定会被净化,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定能杜绝乱花钱和乱吃零食的坏习惯,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少年。
第四单元 创造与发明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调查了解身边技术创新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树立技术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观察问题、分工合作、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
17
验调查、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技术核心是创造、理解创造的价值。难点:树立技术创新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技术创新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 2.已学过的造纸术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谁改进了它?
西汉初年,劳动人民,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今天我们要学习印刷术、火药、还没有列入四大发明但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的桥梁技术。先请看视频,了解情况后阅读课文。 3.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脑筋急转弯活动。 4.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打破常规的思维就是一种创造。 (二)走进生活,寻找灵感。
1.请同学们读一读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发明创造?有什么启发? 3.小结:平凡的生活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请学生结合以上发明创造的故事,谈一谈感受。 2.集体交流。
3.小结:如果向他们学习,那我们也能创造。 (四)走进生活、激发潜能。
1.教师结合儿童发明的充气雨衣的创新事例,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发明。 2.从他们的故事中你有什么想法? 3.小结:发明源于生活。 4.填写“创意新点子”表格。 (五)课后实践。
1.讲讲自己同龄人发明创造的故事。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只要平时多思考,多动手,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18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技术创新,认识技术创新的意义。 2.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技术创新的意义,知道创新改变生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思考:创新需要什么条件?创新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引入:创新改变生活。 (二)学习与探究
1.交流搜集到的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料,分享新技术新成果。 2.谈谈交流活动的感受。
3.同学们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还要学会一些创新的方法,你知道哪些方法呢? 学生自由汇报 小结:可以在原有物品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功能,或改进原来物品的不足;也可以从人们的需要出发。只有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寻找改进的措施、方案和方法,才能不断创新。
(三)实践与体验
1.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你知道哪些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学生列举:“超级稻”品种的培养、火车飞机的等交通工具的发明等。
2.调查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新技术、新成果。 3.学生汇报。 小结: (四)总结交流
(五)拓展与创新(5分钟)
1.搜集发明家的故事和学生创新发明的事例。 2.课下做一个小创新小发明。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技术创新,了解认识技术创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19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专利的含义,知道如何保护创新成果。 2.尊重知识产权,学会如何申请专利。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热情和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如何申请专利,保护创新成果。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创新成果,都有一定的价值,作为创新成果的发明人,应主动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就要学会申请专利。
(二)成果展示,真切感受
1.教师展示已申请专利的学生成果,学生观看。 2.阅读知识窗,了解专利的含义。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阅读文本,讨论专利的申请“占早”原则。 2.了解申请专利的基本步骤。 3.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创新成果可以申请专利,提出自己的设想,并记录下来。 (四)走进生活,激发潜能
1.阅读“资料在线”,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 (五)总结交流,拓展内化
1.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尝试对水壶产生水垢的问题进行探究,对解决这一问题,你有哪些设想? 小结: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专利的含义,知道如何保护创新成果,如何申请专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热情和灵感。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