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减”背景下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双减”背景下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来源:爱站旅游
“双减”背景下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有效

性的对策

摘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实施以来,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为核心内容的“双减”政策,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双减”政策并非单纯要求学校与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而是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学足学好,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难度增加了,教师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对策 引言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每个节点如何设计,每个结点如何提升,节点与结点如何融合,是课堂教学能否减负高效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围绕课的不同类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从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新媒体技术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通过文化渗透提高数学作业的高度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在数学作业中充分体现人文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内涵、理解数学精神、体会数学方法和建立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学生要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点。该章节的作业可以设计为:观察达·芬奇的名画《维鲁特人》,在画中找到学过的图形,并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这幅世界名画中的人体双手以V字形上举,双腿张开,四肢正好在一个圆形之中;当人体双手伸直,双腿并拢时,他的头部和四肢又构成了一个正方形。这幅作品中出现的图形让学生理解了“图形对称”,也感受到了人体比例的神秘之处,体现了数学魅力和科学文化内涵。

二、采用“微课堂剧”教学,创造趣味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年龄越小,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便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吸引到课堂上。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微课堂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还能够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在“微课堂剧”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考虑“微课堂剧”是否具有趣味性,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在数学“微课堂剧”中提高学习能力。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倘若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传授人民币概念,学生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并且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微课堂剧”。教师引导学生创设市场交易的情境,然后将物品和相应的价格相对应,让学生扮演买方与卖方以及观众。通过“微课堂剧”的表演,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设计学生口算速度和准确度的比赛环节,增加活动的竞争性。通过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既能保障学生在课堂学足学好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以创新教学方式为减负手段

教师要从最为关键的教学项目入手,通过合理设置探究问题、优化课堂结构、集中解决学生问题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前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点”“长方形、正方形与其他平行四边形有哪些不同”等问题,在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适时提出,使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探究思考,进入更加投入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负数”之前,教师先将“负数的定义”“正数的定义”“负数、正数与0之间的关系”“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课程知识整合起来,制成微课、导学案等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这些学习资源进行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

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重要辅助、指导,帮助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为课前预习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四、追求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全部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下,缺少对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时间,整体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一些教师对于师生关系处理不到位,促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凝重、严肃。现代教学论曾经提到过,教学其实属于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如今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基于平等之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将成绩作为判定学生的唯一标准,需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接受这些差异的同时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每一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能力水平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为其建立各自的学习目标。以“乘法”教学作为研究案例,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需要掌握乘法的概念就可以,中等生则需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巩固提升,加强乘法习题的训练,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而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要求有新的突破,给予学习建议,提高数学水平。有了目标就会有努力方向,在数学学习中有新收获。

五、设计趣味性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要比被动学习的效率更高。因此,我们在做练习时不要一味地做题,应该注重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题海战术”往往使老师和学生都很疲惫,因此,在练习设计时我们要学会“放弃”,学会“简化”,只有精简出来的才是精华。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中,教师就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游戏”,这个游戏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游戏规则方面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由学生扮演超市售货员,并准备不同的产品摆放在讲台,同时标注好价格,如一套练习册共188元,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要求购买40套,快速正确计算结果并累积小组得分,每次更换三样物品,小组轮流参与,最后获得积

分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加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用,与以往听教师讲解的形式相比效果更好,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在生活中面对此类问题可以快速获得答案,这也是教学的根本目标。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如何提升小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可采用“微课堂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涛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出版者不详],2021:505-507..

[2]季霞.浅谈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J].教育界,2021(45):11-13.

[3]张丽琴.基于前置作业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16-17.

[4]何锦蓉.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五).[出版者不详],2021:483-486.

[5]周斌.“双减”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思考[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出版者不详],2022:46-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