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9《竹节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9《竹节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爱站旅游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竹节人》第一课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9.23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的相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要完全透过文字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科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其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而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2、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答问题做好衔接

1、提问:《竹节人》一课从记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2.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分小组探究学习

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

出示:【课件8】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小组探究,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

第一组:

【课件9】竹节人制作指南: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板书 制作:一截长的 八截短的)

玩法: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第二组:

【课件10】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利用破课桌玩竹节人,破课桌变成了古战场。

(2)玩出种种花样: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了呆子;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佩戴偃月刀,手持蛇矛枪的武士。

(3)课下玩,课上也玩。

(4)老师也会玩得津津有味。

(板书 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 下课时——上课时)

第三组

【课件11】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1)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2)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板书 故事:没收 全神贯注)

三、抓重点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12】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学生讨论: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为什么说毛笔丢了?

(2)卖毛笔的为什么生意特别好?

(3)“丢”了的毛笔和买来的毛笔都做了什么?

(4)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含蓄而幽默)

2.出示:【课件13】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学生独立思考:

(1)“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3.出示:【课件14】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学生独立思考: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老师也很喜欢玩竹节人,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四、 谈收获课外拓展

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