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 现代情报 Journal ofModem Information Sep.,2015 Vol_35 N0.9 第35卷第9期 ・理论探索・ 社会媒体时代的政民互动现状分析 王玉琢 汪祖柱 王金树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社会网络媒体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需要利用新兴技术不断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社会媒体时代政府及其公共管理部门的政民互动有关的学术研究概况,然后基于社会媒体技术应用情境下, 选择部分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进行调研,对我国政府与公众之间开展交互的实践应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社会媒体;政民互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 DOl:10.3g69/i.iSSIq.1008—0821.2015.O9.008 (中图分类号]13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9—0039—05 Analyzing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in Socil Mediaa Wang Yuzhuo Wang Zuzhu Wang Jinshu (Management School,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In the social media time,the development of the e—government should keep pace up wiht times,and use e— merging technologies to strengthen he it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Several represen— tafive researehe¥,and then based on he use stocil media technolaogy,Selected a part of government websites and micro—blogs in China to survey,and analysed the interactiv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Key words]socila media;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het public;government website;government mlcm—blog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 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 的沟通效率和便捷性,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也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服务型政府”。当今社会媒体发展迅速,其应用已经或正在 逐渐渗透到各层次政府管理与服务中,为公民参与政府管 目前关于政务社会媒体的相关研究不在少数,但针对 政务社会媒体中的政民互动的专门研究很少看到。本文针 对政务社会媒体中政民互动的相关研究及其发展现状进行 了主要文献概述和选择性调研,指出问题和发展挑战。 理决策、发表建议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和灵活多样的参与方 式,社会媒体应用于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领域,为新时期 政民互动的推进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政府的创新管理提 供了新的挑战。 1相关概念和文献概述 1.1基于社会媒体的政民互动概念 社会媒体(Socila Media),也称社交媒体,是指在信息 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允许人们撰写、分享、 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或平台,当前主要其主要应 社会媒体应用于政民互动对于进一步推进公众的电子 参与、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以及政府的开放透明和反 腐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媒体对公众之间的交互以及 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交互的方式具有变革的效应,对政府能 够改善透明、减少腐败行为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变革作用…1。 用工具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 等。如国外应用较为流行的有Wikis、Facebook、Twitter等 另外,社会媒体应用于政民互动对于提高政府与公众之间 收稿日期:2015—05—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网络舆情日志挖掘的政府决策信息工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BTQ053)资助;安徽大学2013 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x12013069)资助。 作者简介:王玉琢(1995一),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通讯作者:汪祖柱(1969一),男,信息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39— 2015年9月 第35卷第9期 社会媒体时代的政民互动现状分析 Sep.,2015 V01.35 No.9 应用形式,国内则有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各种网络博 客和社区论坛等。社会媒体比其他通讯媒体更具有及时性、 灵活性。与一对一的问题求助方式比较,社会媒体更加有 效和透明化,有利于从一对多演化为多对多的对话关系。 当前,各种政府组织和部门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基于社会媒 体的一些政务管理和实践应用,其中政民互动是其应用的 一与社会媒体平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对不同的媒 体和内容类型的偏好似乎依赖于制度情境。公民参与层次 的显著不同在媒体和内容类型上和在不同的制度情境下也 有区别,从而得出结论:不同的交流策略对于改善公民参 与的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_5 J。 1.2.2国内相关研究 个重要方面。 国内关于社会媒体的政民互动方面代表性的研究侧重 于下列几个方面。其一,针对政府网站、社会媒体的信息 服务等功能属性,对如何改善信息服务以促进政民交互进 行研究。政府网站及其微博客平台丰富了政府信息公开的 基于社会媒体的政民互动是指政府部门及其管理人员 利用各种社会媒体工具开展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各种交互行 为及其过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政民互动的发展经历了从 传统意义上的一对一、一对多,及至如今的多对多网络交 互方式。国际上发达国家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政民互动的渠 渠道,实现了政府一公民之间的动态信息共享,其承载的 政民互动过程反映公众的信息诉求和参与政务的意识,因 此,政府管理者需要强化政府信息规范化、加强政府网站 和微博客管理能力 J。第二,对政民互动的相关理论进 行分析,并针对社会媒体应用中构建的政民互动模型进行 了实证分析_6 J。第三,研究政府如何与公众进行有效互动, 道已经突破政府网站的界限,较为普遍的使用了社会媒体, 如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等方面的新兴技术,因而丰 富了政民互动的参与方式。当前国内政府管理部门主要以 各级政府网站为基础,不同程度的使用政务微博、政务微 信以及微门户(手机客户端)开展政民互动中的电子参与、 多渠道服务等政府及其公共服务管理实践。 特别是如何利用社会媒体开展政民互动问题。针对当前群 体性突发事件,政府需要不断探索实现公共权力与民意有 1.2文献研究概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 国际上探讨社会媒体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研究开始于 2008年,主要集中于特定的社会媒体工具和应用,如Face— 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社会媒体在公共领域的应用研 究主题主要是公众参与、协同和透明等方面,也有关于开 放性、政府治理以及成本节省等方面的研究主题。政府管 效互动的新方法和新载体,加强利用社会媒体(例如微博、 微信等)具有沟通即时性、互动性和受众广泛性的独特优 势来了解和引导民意I 。 社会媒体时代,国内政民互动实践及其发展与社会媒 体技术的发展应用密切相关。2O09年之前我国电子政务建 设一直以政府网站为主,2009年之后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 新兴的信息发布、传播模式的出现以及智能终端的广泛使 用,使得政务微博和移动政务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 要组成部分【lo]。目前国内政民互动的渠道主要是政府网站 理中的社会媒体研究领域包括了相关理论、方法、政策领 域以及涉及不同的政府管理层次和国家等多个方面的主题, 同时,每个主题又具有若干具体研究兴趣的发展趋势l2 J。 本文主要从政民互动的视角来阐述相关典型研究。集中于 和社会媒体,二者在政民互动应用中逐渐呈现有机融合的 发展态势,有的政府网站的互动功能模块中结合了其他媒 体,如微博的应用,也有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媒 体中建立微博账号,与公众实现互动。本文接下来将选择 国内部分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以阐 述政民互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政务社会媒体政民互动研究的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R.Sandoval—Almazan等指出基层政府网站为公众参与 公共管理提供了主要的渠道,也是政府与公众进行交互的 重要平台,虽然通过新兴社会媒体技术如Facebook、Twitter 和Web2.0技术,如Blog、RSS,能够为政民互动提供更加 灵活便捷的交流方式,但其互动的有效实现却依赖于政府 部门制定使用这些技术工具的方法和社会媒体一政府网站 之间的融合机制l 。 2基于社会媒体的政民互动建设的现状 2.1基于政务网站的选择性调研 通过Web挖掘,本文对安徽省政府网站2014年10月 14日19时35分 22时25分的公众访问信息进行爬取,共 得出访问记录3 060条,剔除其中的网站首页访问记录1 182 条,对余下的1 878条记录进行整理分类,根据用户访问政 务网站功能模块的人数统计,得出网民的访问情况如表1 所示 K.Mossberger等从变革政民互动关系的视角,指出一些 新兴社会媒体技术对改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交互具有潜能, 论文检测了从2009—2011年社会网络和其他社会媒体交互 技术在美国最大的75个城市的使用情况_4』。E.Bons6n等实 证分析了社会媒体类型和内容类型两方面对利益相关者参 ・--——40・--—— 2015年9月 现代情报 Sep.,2015 表1显示公众在浏览政务网站时,多数是对时事新闻、 政府公开信息等进行浏览,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到政民互 动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公众通过政务网站参与政民互动的 参与率偏低,一方面反映了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不高,但更 多地则折射出我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2014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指出 “2014年中国主要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前l0的城市 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福州、青岛、厦门、 杭州、武汉、南昌”L1 。本文选取上海市、北京市、广东 省、深圳市等4个城市政务网站和福建省、山东省、浙江 省、湖北省、江西省等5个省级政府网站,根据网站用户 参与的有关历史信息,对其中政民互动情况进行调查。 2.1.1政民互动模块吸引力不够 (1)网站互动模块风格过于严肃 本文对九大网站的互动模块,包括政务信箱,民意征 集,网上调查,政务论坛,在线访谈交流区等进行了访问, 各模块的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形式严肃,语言较为官方 化,未能让人感到亲切随和之意,很多诸如“我部以接到 您的来信,将尽快督促相关部门解决该问题”的回复甚至 让人产生政府敷衍了事之嫌。众所周知,互动模块的建设 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和民众交流,因此应尽量让民众感到政 府是站在相同的高度与自己进行交流,而过于严肃的风格 只会塑造出一个仍然高高在上的政府形象,政府在民众心 里就永远处于“更高一级的掌控地位”,这与新公共服务理 论中“政府的职能不是掌舵而是服务”是相悖的_1 。 (2)社交平台互动形式单一 对于所选择的9个政府网站,本文分别访问了其所链 接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各自开通的新浪政务微博 为例,通过查看其最近1个月的动态可发现,多数微博以 单方发布消息、民众评论为主要的互动形式,仅在“北京 发布”的主页中出现了“最新活动”和“投票调研”两个 独立民众参与模块,而相关活动则在5个月之前就停止了 更新。随后本文对新浪微博“微访谈”活动中的“政府零 距离”模块记录进行整理,从2014年9月29日至2015年3 月20日,该模块共计举办微访谈活动98场,其中举办活 动排在前5的账户见表2所示。 表2新浪微博“微访谈”活动举办方统计表 举办方 举办次数 微言教育 12 北京发布 10 云南警方 8 清远发布 7 红桥发布 6 表2显示北京市多次采用“微访谈”与公众进行互动 交流,其他政府并未好好利用该平台。 相对于政府网站的严肃氛围,社交媒体的气氛要轻松 活跃的多,政府开通平台的初衷也就是营造轻松的环境与 民众进行双向沟通,“通过‘关注’了解舆情动向,并积极 运用‘发言人’的角色进行引导”_1 。但显然目前许多政 府并未利用好这些平台进行互动,而仅仅将其当作发布讯 息的工具,且所发布的消息形式单一,“微话题”、“微访 谈’’、“微活动”等方式都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能充分 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2.1.2政府对于民众参与的反馈服务意识不强 本文调研发现,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中,面对参与互 动的民众,政府对其留言、评论等反馈的情况也不甚乐观, 这也导致了民众逐渐失却参与互动的兴趣。 (1)对于民众留言答复少 在调查的9个政府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中,仅在省长 信箱选登的来信模块,出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量回复。 其他如访谈评论,政务论坛等模块,皆只出现民众单方的 留言。特别是在微博、微信这类本该政民双方积极交流的 平台中,竞也只有民众的评论,而极少有政府的回复,其 所担当的始终只是消息发布者的角色。在查看民众评论的 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的评论是相当忠恳,极有参考价 值的,而政府的不回应则会造成民众对于政府是否查看了 自己评论的质疑,从而对民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造成极大 的挫伤。 (2)对于公民参与的答复时间过长 本文分别统计了9个政务网站的“省长信箱来信选登 模块”的相关信息,共有4个省政府网站提供具体的来信 和回复时间,2个网站游客无法查询信件受理情况,2个网 一4】一 第35卷第9期 2015年9月 社会媒体时代的政民互动现状分析 Sep.,2015 Vo1.35 No.9 站分别只显示来信时问和同复时间,1个网站不 示任何 时间。对于网站提供的答复工作时间进行抽样统计可得出. 2.2基于政务微博的选择性调研 新时期的政民互动中,微博作为方便快捷的新兴互动 工具,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青睐,目前,我国省级及以下各 级单位政务微博认证账号已超过l9.4万个,累计覆盖20.8 亿人次 1 。本文在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各选取了两个省 4个网站的平均来信处理时问分别为:卜海市26.5天,深 圳市3.7天,浙江省26.8天,江西省20.6天。其中深圳市 的答复时间虽短,但答复内容多为“已转交相关部门进行 处理”,并无详细答复,其他3个网站答复虽然详细,但平 份,对其省级政府官方微博(新浪微博)的日常运营情况 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 均回复时问皆已达到3周以上,这与美国联邦政府的两工 作日回复要求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表3 6省官方微博2015年1月1日一4月30日运营状况表 (1)政民互动应用发展的区域不均衡以及公众的低参 与性 微博的内容与主题直接决定着民众是否愿意对政府发 布的讯息进行关注。6省份官方微博中,“安徽发布”发文 数量最多,且模块分类较为具体,本文对其2014年4月1 表3显示从政民互动(评论和转发)情况上来比较, 中、东部城市的官微运营情况要明显优于西部省份。表3 还说明了微博的转发数量要远远高于评论数量,即公众更 日~30日的微博发布情况及公众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如 表4所示。本文以“安徽发布”为例来分析微博发布内容 对于互动的影响性。“安徽发布”共分13个类别,这样, 基于每个类型的微博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相关性,便于公 众选择性参与。 倾向于做政府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而不是反馈者,政民 双方之间的互动水平仍然较低。 (2)微博发布的内容(相关性、形式和风格等)有待 修正和改善 表4“安徽发布”4月份微博发布情况统计表 相比与纯粹的文字阅读,图文并茂的微博形式更容易 而且,微博内容的语言风格对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影 得到公众的喜爱。视频的微博形式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微博 平台上尚未普及,在统计过程中原创的视频微博数量极少。 一响。表4显示,公众对于各类知识共享类的微博内容参与 较多,这与该类微博虽然贴近民生问题相关,但同时也和 42一 2015年9月 第35卷第9期 现代情报 Journal of Modem Information sep.,2015 Vo【.35 No.9 该类微博内容的灵活语言风格表述也有关系,相比较来说, 政务时事报道类微博的偏正式化语言风格特征在一定程度 上降低了公众参与度 (3)政务微博缺少对于公众参与与互动的及时回应 政务微博对于公众参与微博的评论、咨询、质疑和批 评是否能够及时做出响应,这些都能较为直观地反映政府 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通过对所选择的政务微博的 调研,政务微博绝大多数是单方面的信息传播,对于民众 的评论与其他参与形式做出响应的极少或没有。 公众对于政务内容的低关注度以及政民之间的低互动 率,共同反映出当前政务微博的弱项所在,即政务内容的 吸引度不高,且缺乏让民众参政议政的号召力和与民众积 极沟通的主动性。 2.3政民互动缺乏相关评价机制 目前政府的各项互动平台中,无论是通过政府网站的 互动,还是通过社会媒体渠道的互动,相关的政民互动效 益评价机制缺乏。在所调查的9家政府网站之中,仅山东 省和江西省的政府网站省长信箱模块设置了民众的追加评 价功能。政府的同复是否令民众满意,民众提出的问题是 否真的得到解决,除当事人外,其他人无从得知。这不仅 让政府相关部门在完善自身工作时,失却了部分参考依据, 也使得除当事人之外的民众无法对政府的工作质量进行衡 量,甚至产生对政府工作的透明化问题产生怀疑。从而让 政民双方在巩固信任度的问题上错失了一定的机会。因此, 一方面,政府的互动工作质量如何,民众是最直观的感受 者,也是最具备发言权的评价者。政民互动的效果如何, 需要以相应方式接受公众的评价;另外一方面,从客观公 正的角度出发,政民互动的评价需要要通过建立一套较为 完备的评价机制对政民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实施较为全面 的考量,以推动政民互动的健康有效发展。 3结语 社会媒体的应用为政民互动提供了多种渠道,也丰富 了政民互动的方式。当前我国政府及其公共管理部门与公 民之间的交互渠道并不限于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还有政 务微信、微门户以及其他社交媒体网站和论坛,如新华网、 人民网等等。本文梳理了政民互动的相关文献研究,并以 若干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为例进行调研,指出通过这些渠 道开展政民互动的现状及其问题。 实际上,社会媒体的发展为政民互动的变革提供发展 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挑战。比如,在政民交互中,政府 管理者如何引导公众参与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政民交互中 的制度性设计和公民参与政务网站的广泛性缺失(即公民 到底想要什么,政府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为政务网站和政 务社会媒体应用提出了挑战_2 ;如何加快政务媒体发展的 有关管理规范建设和守法建设制度建设、吸收社会智慧参 与加入政务媒体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政务社会媒体应用 的评价机制;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 如何利用政务社会媒体中的大规模公众交互数据加强政府 信息资源建设等等。本文研究团队将继续关注这些问题, 也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ohn Carlo Bertot et a1.Promoting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throughICTs,social media,and collbaorative e—government[J]. Transfomfing Government:People,Plx)cess and Policy,2012,6 (1):78—91. [2]J.I.Cfiado et a1.Govemment innovation throtlgh social media[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 ̄,2013,30:319—326. [3]R.Sandoval—almazan et a1.Are government internet portals evolving towards more interaction,participation,and collbaoration? [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29:72—81. [4]K.Mossberger et a1.Connecting citizens and local governments?Socila media and interacfivity in major U.S.cities[J].Government Infor- marion Qu ̄terly,2013,30:351—358. [5]E.Bons6n et a1.Citizens’engagement on lcoal governments’Facebook sites:An empirical analysis:The impact of diferent media and con- tent types in Western Europe[J].Government Ifnormation Quarterly, 2O15.32:52—62. [6]赵国洪,刘伟章.我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模型及实证分析 [J].情报杂志,2012,31(2):195—202. [7]李鹏,西宝.微博政务:政府微博客的信息公开服务[J].情 报理论与实践,2013,36(2):44—47. [8]王新才,何钟涵.基于社会媒体的政府信息服务障碍及策略研 究[J].电子政务,2014,(5):52—57. [9]赵大朋.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如何与民意有效互动[J].中 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3):53—55. [1O]姜秀敏,陈华燕.我国政务微博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路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64—69. [11]中国城市电子政务课题调查组.2014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 水平调查报告(EGDI)[R].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 心.2014—11—25. [12]李金兆,梁进,董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民关系重塑 [J].中国信息界,2011,(3):29—32. [13]李晓方.以微博为媒介的官民互动特点分析[J].电子政务, 2011,(9):61—68. [14]新华网 2014年全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EB/OL]. http://nb=w¥.xinhuanet.conr/live/2014—12/14/c 127302457.htm, 2014—12—14/2015—02—20.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