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语文 主备人:马艳玲 授课时间:第 5 周 星期 五 2017年 3 月 16 日 单元(章节)课第一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题 本节课题 《鲁迅》(第一课时) 1.《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是学生以自学为主的阅读课,也是一门励志课,学习传记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阅读并鉴赏中外传记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触摸那些成功人士课标要求 的独特的生活轨迹,体味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和忠告,感受精神的提升。 3培养学生阅读优秀传记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品味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以及作者由衷的敬佩之情。 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传记的一种——“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 三维目标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教材分析 气质。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与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因为同学们毕竟年轻,对鲁迅作品及其为人还不能充分理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对鲁迅高度评价的定论,先入为主地框定了我们的头脑,反而阻碍了对鲁迅精神丰富性的认识。要让同学们了解,属于经典的东西,对于学情分析 后世读者特别是年轻人都是有距离的,包括对他所属时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隔膜,都可能成为阅读障碍。阅读传记时引导学生利用自习或者课余时间来欣赏品评人物,课堂上引导学生一定要看每篇传记前的阅读提示,先用“快读法”阅读,然后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做一个总结归纳。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2、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提炼的课题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PPT、学案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由两则“毛主席语录”导入: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教师教与学生学 学生说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及作品印象 个性化修改 一、 导 入 教师:提起鲁迅,大家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这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 愿意“亲近”他,鲁迅曾尽其所能地帮助和教导过他们,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来到上海,曾和鲁迅有过一段很深的师生情谊,得到过鲁迅直接的关怀和提携。所以在1939年鲁迅逝世3周年之际,萧红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题为《回忆鲁迅先生》。本文由于 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读过此文才感到:原来,深刻的社会批判者鲁迅,他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平和。这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1、回忆录,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但凡回忆录有两种形式:一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即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学完之后,要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篇传记属于上述中的 二 相关链接 1、了解作者 2、关于回忆录 哪一种。 2、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三、 目 标 导 航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 自主预习 自由阅读课文 1、给下列字注音。 调羹( ) 勉强( ) 校( )样 悠( )然 抽屉( ) 虔( )诚 阖( )眼解剖( ) 遭殃( ) 抹煞( ) 窘( )态 弄( )堂 贩( )卖 挟( )着 揩( )桌子 踌躇( )( )荸荠( )( ) 门闩( ) 混( )浊 搭讪( ) 2、积累下列词语。 深恶痛绝 变幻无常 不以为然 1、 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共有39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这39节课文全部标上序号。 2、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示范下(示范前四节,其余各节由学生自己先归纳、回答,教师再点评、明确),按照下列方面归纳每节课文的主要信息: 3、认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示例:事件或角度 表现的性格、品质 写作方法 第⑴节 鲁迅的“笑” 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 略写、细节描写 第⑵节 鲁迅的步伐 轻捷 略写、动作、细节 第⑶节 品评衣着 善解人 意、知识丰富 正侧面结合、详写 小结 回忆录的特点之一:萧红以细腻的感受捕捉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细节,随意点染,写活了鲁迅。 五、 小组探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也就是传主)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同小说一样,传记一般可以虚构。 课堂检测内容 B.传记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等等。自传第一人称形式。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代诗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诗句。 D.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课后 作业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写三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布置 预习内容阅读《鲁迅》 布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