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创新 导航引领
-----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海南卷试题分析与启示
海口市第一中学 张德明
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海南卷试题(以下简称“2015海南卷”) 的命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卷多维立意,凸显创新;命题导向,引领教学改革,较好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但瑜不掩暇,试卷缺憾,值得商讨。 一、试卷特色:多维立意,凸显创新
2015海南卷更加突出多维立意,主题立意、目标立意和生活立意并存。试卷设计以主题立意为统领,突出综合素养考查;以目标立意为航标,突出综合能力考查;以生活立意为主线,突出学以致用的考查。
(一)试卷以主题立意为统领,突出综合素养考查
2015海南卷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从不同视角突出主题立意命题导向。宏观上,命题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下简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主题统领全卷。中观上,在对毎个模块的考查时,都突出一个具体的主题。微观上,在毎道试题命制时,又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各有侧重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1、全卷以“四个全面”主题为统领,凸显国家意志
2015海南卷以“四个全面”主题为统领,形散而神不散,凸显国家意志,引导考生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无论从选择题的设计角度上看,还是从从非选择题的考查意图上看,大多数试题的选材注重时政化、生活化,知识考查情境化,寓知识考查于情境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突出考试育人导向和综合素养考查。例如,选择着力考查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第1、4、5、8题)、民主法治建设(第9、10、11、13题)、党风廉政建设(第12题)、改革开放(第
1
6、10、15、19题)、文化的作用及文化遗产保护(第15、16、18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第19题)。非选择题突出考查影响财政税收的主要因素(第23题)、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第24题第1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及其哲学意义(第25题)、道德对金兴安成功人生的意义(第28题)。这些试题突出核心价值,体现时代要求,贴近社会,将最新的时政热点与德育功能紧密结合,引导考生挖掘隐藏在试题背后的教育内涵,价值导向鲜明,从不同层面增强考生的国家观念、公民意识、社会责仼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模块试题设计主题鲜明,彰显价值取向 (1)《经济生活》模块命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重点考查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突出考查价格与企业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财政与税收、国际竟争与合作、对外开放与服务业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市场意识、效率与风险意识、开放与包容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责仼感(见附表1)。
《经济生活》模块命题分析表1 主题 题号 热点材料 考点定位 综合素养考查 1 我国消费对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树立正确的消费 增长的贡献率:观、增强可持发 第二、三产业比展的责仼意识 较 2 图表:运动鞋的价格与供给量 树立市场意识 价格上涨及其对 供应量的影响 3 网络零售交易额供给量对经济发展的影科 与生鲜电商高速响(生鲜电商与生产、学 发展主要原因 投资和消费) 发 4 种植大户和普通投入与产出比(效率) 树立效率意识 展 5 农户种植作物的效率和经济结构调整 品种、投入产出情况比较表 6 7 全面开放国内快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树立竞争与合作递市场 本的流动与资本合作 意识 树立风险意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2
沪港通开通和资股票、资本市场
市场的发展 全的责仼意识 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 8 我国服务贸易的外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 进出口现状(逆 差) 23 要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关注国家与社会就应提高税率素(税率变化与财政收发展,树立义务(辨析) 入) 意识 (2)《政治生活》模块命题以“民主法治建设”为主题,贯彻依法治国和党的执政理念,突出考查民主法治教育,引导考生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基层民主,关注国內民主与国际民主,树立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见附表2) 《政治生活》模块命题分析表2 主题 题号 热点材料 考点定位 综合素养考查 9 依法治国------建立宪依法治国以及行政机树立法治观念和民 法宣誓制度 关依法行政以及公民公民意识;体验主 的权利与义务 政府是法治政10 依法治国------行法 府、支持工作 政机关不得法外设治 定权力 建 11 考评成绩直接影响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设 干部的奖惩 腐败斗争 12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惑悟升华对党的设、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认识,增强拥护党的领导的信心 13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自觉履行维护国治久安工作及其意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 家统一和民族团义 结的义务 14 西非国家爆发严重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关心祖国在国际的埃博拉疫情及中外交政策、主权国家社会的地位,增国伸出援助之手 及国际新秩序 强民族自信心;树立负责仼大国公民意识 24大数据数据特征---(1) 借助先进技术手段---为生产生活服务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及决策 体验政府在科学决策、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树立政治责仼感 3
(3)《文化生活》模块命题以“文化的作用”为主题,重点考查优秀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注重考查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意义,突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交流、创新和发展的考查,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见附表3)
《文化生活》模块命题分析表3 主题 题号 热点材料 考点定位 综合素养考查 15 海南省某县着力文化创造的主体、体验感受优秀文化的文 打造的群众文化文化塑造人生、加作用,提高自身文化化 活动模式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素质 的 明建设 作 16 海南文艺工作者文化的继承、创新领悟传统文化的价用 创作了一批本土和发展、传统文化值,树立正确对待传题材的剧目,展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统文的态度 示了海南独特的的区域性特点 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18 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将中国珠算列入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观念,增强做中人类非物质文化化 遗产代表作名录 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仼感和使命感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 25丝绸之路的发展(1) 及其经济带建设 增强文化竞争意识,树立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意识 (4)《生活与哲学》模块命题以“实践的观点”为主题,以重大
社会热点、名人名言、古诗词为背景,重点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历史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与社会意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与创新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用哲学的思维看待人生,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见附表4) 《生活与哲学》模块命题分析表4 主题 题号 热点材料 考点定位 综合素养考查 17 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实践和认识、实用感悟传统文化的 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价值,树立实践实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系 第一的观点 4
践 的 观 点 19 马克思名言:(略)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树立辩证法的矛盾观,正确解决矛盾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20 21 古诗词:(略) 量变和质变 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名言(略) 22 桉树异地种植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 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24大数据的特征---借(2) 助先进技术手段---为生产生活服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创新推动思维发展 社会意识的作用 树立创新意识 25丝绸之路的发展及其(2) 经济带建设 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5)《公民道德伦理》模块(以选修6为例)命题以“道德建设”
为主题,着重考查考生道德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塑造完美的人格,不断进取,回报社会。(见附表5)
《公民道德伦理》模块命题分析表5 主题 题号 热点材料 考点定位 综合素养考查 做事做 金兴安成功成功和幸福的支柱(道德在树立正确人生价人道德28 人生的经历 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值观和伦理道德为先 观 (二)以目标立意为航标,突出综合能力考查 1、试题注重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对思维含量大的核心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如,价格与供求、企业经营、科学发展观、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基层民主;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交流、创新与发展、传统文化;意识的作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认识过程的特点、联系及其特征、矛盾、辩证否定观点、人生价值观等核心主干知识几乎年年考查。
5
典例1(15海南卷2)市场上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后,其供应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项目难度系数 题号 第2小题 0.46 A 10405 B 4664 C 3803 D 3379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供给量)的影响。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对生产者而言,有利可图,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规模,供应量增加。价格与供应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故B入选。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对消费者而言,需求减少,而题意是供应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反映的是价格不变,数量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不符合题意,因为题意指的是价格上涨。故排除CD。答案选B。
【点拨与启示】点拨:第一,此题属于图表型试题,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两个关键点,一是价格上涨,供应量增加,说明二者成正比关系;二是图表反映的是价格不变前提下,供应量增加。依题意,容易排除选项①③④,正确选项为B。
第二,价格与供给量、需求量的关系是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容易混淆的经济学理论,以这一知识为载体,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读图、审题及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辨力。
启示:纵观各地高考政治试卷,此种题型毎年在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轮番考查,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类似的典型试题,讲清讲透,变换角度反复训练,讲解时重在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点拨。
2.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将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融入到具体情境中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命制都遵循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试题几乎没有脱离具体情境的纯理论知识的考查。试题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迁移与运用知识,考查其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海南卷选择题情境创设----问题----选项的设置及非选择题情境----问题----答案的设置上,大多采用“演绎式”方法,将理论知识的考查融入到其具体情境中,具体考查“隐藏”在真实情境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
典例2【15海南卷14】2014年初,部分西非国家爆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截至2014年底,中国向埃博拉疫区提供了价值约7.5
6
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的传染病专家和医护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积极帮助疫区国家开展防疫工作: ①显示中国具有防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实力 ②表明国际援助是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有效途径 ③体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 ④表明中国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项目难度系数 题号 第2小题 0.934198 A 408 B 497 C 11307 D 9342 【考点定位】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权国家的义务、国际新秩序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中国向西非埃博拉疫区提供资金、人力援助,帮助疫区国家开展防疫工作的意义。选项③表明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符合题意;选项④表明中国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符合题意;选项①显示中国具有防控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实力,表述不符合实际,选②观点错误,应排除ABC。正确选项为D。 【点评与启示】点评:此题选取的热点---西非疫情创设情境,旨在让考生根据情境中的关键词,经过综合分析判断,针对性的选取隐含在材料中的政治生活的道理。选项③和选项④符合题意,入选。此题的突出特色是在情境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在教学中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和形成过程,通过选取和编制精典试题,训练培养学生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题是怎样考査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能力的?(西非疫情---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隐含着国际社会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应肩负的国际责仼(普遍性原理,是论据----大前提)-----中国给予西非国家人财物救助---隐含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和应肩负的国际责仼(是已知判断----小前提)-----选项中显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积极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是论点,结论)】
3、创新命题方式,考査学生即时学习新知和运用新知的能力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引入一个新知(概念、特点、观点等)并解释其內涵、外延或特征,要求考生即时学习这一新知,并将这一新知与所学知识、材料有机结合,旨在考查学生学习新知和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例3【15海南卷24(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新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
7
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 答案:①便于全面高效收集与整合交通、环境、资源、户籍人口等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水平;②能够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提高行政效率;③有利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项目题号 第2小题 难度系数 3.392849 【考点定位】政府职能、科学决策
【试题分析】试题引入了“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这一新知,并引导考生依据这一特征,通过现场学习,围绕题目旳要求回答问题(收集与整合信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能力)。
【点评与启示】点评:这是一道新知学习类试题,研读新知,把握关键信息,明确其特征是什么,并以此作出判断、选择和分析问题的依据。
启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知识,创设新知学习情境,让学生即时学习。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运用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4、试题以综合能力的考查为核心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供海南省使用)》政治科部分考试大纲要求,试题着力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以下简称“四项基本能力”)的综合能力,在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并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1)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考查“重阅读”的能力,包括三个层次:正确审题---分析整合---综合解读。
典例4【15海南卷4】
某村一个种植大户和一个耕种自有承包地的普通农户在2014年种植作物的品种和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所示。回答4题。 作物品种 种植面积(亩) 土豆 玉米 白菜 小麦
种植大户 普通农户 投入产出(元) 种植面积(亩) 投入产出(元) (元) (元) 45000 20000 9000 120000 98000 90000 8
50 100 30 10 15 3000 5500 10000 14000
合计 180 74000 308000 25 8500 24000 4、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种植白菜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土豆 ②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低于种植小麦
③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是种植小麦 ④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大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项目 难度系数 题号 第2小题 0.64887 A 3034 B 6489 C 7587 D 4831 【考点定位】效率(投入与产出比) 【试题分析】下表所列数据和项目是材料中的有关信息整合表 类 别 投入/产出(元) 选项/题支 种植土豆 45000/120000 0.375 ①种植白菜的投入产出比A.①② 大户 高于种植土豆 白菜 9000/90000 0.1 玉米 ②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20000/98000 0.204 选 题 B.①③ 低于种植小麦 普通玉米 项 ③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是种支 3000/10000 0.3 C.②④ 农户 植小麦 ④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小麦 D.③④ 5500/14000 0.393 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大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土豆的投入产出比是45000/120000=0.375.白菜的投入产出比是9000/90000=0.1,说明同样投入,白菜收益更多,①正确;普通农户玉米的投入产出比是3000/10000=0.3,普通农户种小麦的投入产出比是5500/14000=0.393,说明玉米的效率高,②错误;③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是种植小麦,说明效率低,符合题意;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是3000/10000=0.3低于种植大户,④错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投入产出比的理解,投入产出比越小,说明效率越高,反之,投入产出比越大,效率越小(如:投入产出比为0.3即3/10,说明投入3,产出10;投入产出比为0.1,即1/10,说明投入1,产出10。投入产出比0.3>0.1,说明其效率低,投入产出比0.1<0.3,说明其效率高。 【点评与启示】点评:此题是典型的数表结合的计算题和跨学科综合题,着力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近年来,一些高考政试题信息较为隐含,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难度加大;一些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明显针对考生对信息的误读,构成解题陷阱。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其他三种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考生理解试题,正确解答问题的关键。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包括三个层次:获取信息----提炼有效信息,与相关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信息的解
9
读。这三次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层层深入,层层递进。题干中蕴含着设问的要求、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提示、思考的线索。如何准确解答,需要采取以下步骤:首先,通过阅读材料,获取如下信息: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种植作物的品种和投入产出(效率)----各自种植的作物品种和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第二步,提炼有效信息,与相关知识相结合:依据表中提供的不同的作物品种的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然后通过运用效率公式,计算得出各自的投入产出比;第三步:通过提炼有效信息,再结合选项内容,进行纵横比较分析,形成综合性信息的解读,得出结论:①种植白菜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土豆,符合题意;③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是种植小麦,符合题意;②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低于种植小麦,选项错误;④普通农户种植玉米的投入产出比高于种植大户,选项错误。ABC排除,正确答案选B。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转化与整合、分析与判断,实现了在情境中融入知识,运用知识分析情境,在情境分析中获得了技能与方法,在获得技能与方法的过程中拓展了思维,在思维的拓展中培养了效率意识和升华了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启示;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政治命题的目标要求。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提供案例,设置问题,实战演练,分析点拨,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炼有效信息,与相关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信息的解读”的能力。
(2)注重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考査“重基础”的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调动学科知识---运用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选用自己知识库中的知识。
典例5【15海南卷3】
3、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万多亿元,其中生鲜电商的交易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生鲜交易的10%。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 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 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项目 难度系数 题号 第2小题 0.689196 A 2889 B 6711 C 6892 D 5423 【考点定位】供给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试题分析】此题以网络交易时政为背景,考查供给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显示的信息是,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展的主要原因在于: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故供给增加,符合题意;④商业模式的改变
10
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吸引投资,故供给增加,符合题意;选项①和选项③都不是从供给的角度上看的,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BD项,正确答案选C。
【点评与启示】点评:此题侧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实现其他两种能力的前提。有些考生在解题时,由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扩大了调动知识的范围,可能调动和运用了无效知识;就可能偏离运用知识的大方向,严重偏离题意,选出错误的答案。“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正确解题的一种重要能力。
如何“调动和运用知识”?第一步,先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生鲜电商的交易额,同比增长221%----“从供给角度看”(关键词)--------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关键词);
第二步:依据试题中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归纳调用知识,可归纳为:供给量对经济(产业或生产)发展的影响(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明确需要调用什么知识)(归纳调用---前提);
第三步:运用“供给量对经济(产业或生产)发展的影响”的知识,将选项內容进行转换,归纳出选项本身所隐含的经济学道理:选项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能增加供给;选项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入门的多了)----能增加供给(有效调用---关键);
第四步:再进行思考判断、迁移和转换、综合分析(基本技能),做出正确取舍: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和选项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都不是从供给的角度上讲的(综合调用---目的)。
启示:如何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学会归纳调用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明确需要调用什么知识, 建立起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相关联系。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调用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凸显试题的综合性和 融合性。
第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注重材料和设问的结合,构建知识体系,正确确定选用什么知识培养学生有效调用知识的能力。
(3)突出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考试时对解题的具体要求或任务,即考查“重分析”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包含三个不同层次:描述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分析阐释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综合阐释评价理论现实问题。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高考政治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即考查“重创新”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包括三层意思:发现提出问题---得出合理结论---表达过程结果。
典例6【15海南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项目 题号 24(2) 难度系数 1.976114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创新推动思维发展 【试题分析】此题以大数据为背景,各有侧重地考查“四项基本能力” 问题 教材内容 材料信息点 信息点对应的答案 大数据的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大数 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据促 力) 进了 ①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产(1)大数据认识 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的运用(立的发 究 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足实践)---展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为生产生活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认识思维方式的变革。 服务 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③实践锻炼了和提高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判断推理能力(思维能力) 创新①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②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推动变革,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2)新的认思维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识工具具体发展 的 发展。 运用在生产②创新使认识的对象和范围③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生活中(立日趋广阔---思维能力和水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足实践) 平不断提高 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点评与启示】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重阅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重基础)----“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重分析)----“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重创新)等考纲规定的四项基本能力。首先,引导考生从文字中获取(正确审题)---理解并整合信息(综合解读)。接着,调动检索学科知识,描述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分析阐释现象认识事物本
12
质---综合阐释评价理论现实问题。最后,通过论证和探讨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此题凸显出试题的探究性,答案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启示:此题启示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十分重视“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两大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两大能力的考察密度逐渐加大。试题突出体现综合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重组,注重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思考问题,重视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三)以生活立意为载体,突出学以致用的考查 典例7【15海南卷2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 大题24(1) 满分值: 10.0 总人数: 23596 难度系数0.38 及格率: 9.2% 最高分: 9.5 最低分: 0 【考点定位】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 【试题分析】此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时事热点为背景,突出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设问 丝路带对绸经建促之济设进教材内容 材料信息点 信息点对应的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1)古今丝绸之路发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互影响、相互交展---促进亚欧经济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融 文化社会交流 相互交融。 文化交流的原则----共推世界文化的繁荣(2)我国发展与丝绸和发展---文化之路沿线各国经济政交流的途径 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 ③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文化交流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交流)) 13
【点评与启示】点评:此题主要通过设置现实生活热点情境,突出考查考生学以致用的的能力。首先审清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设问信息要求考生主要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的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其次,引导考生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文化、社会交流”“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经济合作、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最后,要求考生,根据题意,联系材料提供的信息迁移知识,组织升成答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也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启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此题积极贯彻这一要求,设计试题。试题凸显生活主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2015海南卷的显著特点和一大亮点。2015海南卷大都通过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分析非选择题第25题第(1)问,可以看出,此题的设计遵循了生活立意的思路。试题始于生活,源于生活,将知识融入生活,架设由生活通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桥梁,实现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抽象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将生活引入试题,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和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和探究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努力的感悟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在生活中陶冶情操,提升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这一生活化试题的设计对引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和启示。
二、试卷命制:美中不足,值得商榷
1、引入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进行考查的题量过少,仅有1题(第24题),不能有效排除教学资源不均衡对学生造成的不公平。
2、各模块试题和主客观试题设置的难易系数不均,经济生活模式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过多(4道难题占3道,如:第2、3、4、19题);主观题难度系数过大。
3、选择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区分度不大。
三、试卷评阅:寻找问题,理性反思 (一)透视几组高考数据统计表
海南省高考政治近5年平均分对比表1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人数 19297 20282 20498 22462 23596 14
平均分 41.29 42.15 45.11 50.058 45.2
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选择题每小题平均分统计表2 人数/ 分值 1.351827 22963 评均分13 值: 25.8 1.39973 7 1.514349 0.466402 8 1.082872 14 0.934198 20 1.312024 0.689196 0.64887 1.451727 11 0.89936 1.11893 12 1.104821 9 10 1.142011 1.535339 15 1.643426 16 1.88242 1 2 3 4 5 6 17 18 1.749684 0.922702 19 0.554196 人数/ 分值 22963 平均分值: 19.5 21 22 1.076427 1.244458 24(2) 1.976114 28 3.862352 25(1) 25(2) 3.832099 3.556504 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非选择题每小题平均分统计表3 23 24(1) 3.686256 3.392849 26 1.47409 27 2.756274 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成绩基本情况统计表4 总人数: 23596 人均分值: 45.3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60----70 2785 11.8% 及格率: 14.3% 最高分: 86 最低分: 0 100 0 0.0 70----80 554 2.3% 80----90 90----100 39 0.2% 0 0.0 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成绩基本情况统计表5 客观题:满分值: 44.0 总人数: 23596 平均分值: 25.8 及格率: 44.8% 最高分: 44 最低分: 0 40.0----44.0 357 1.5 44.0 7 0.0 选择题分数段 35.0----40.0 人数 比例(%) 1649 7.0 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成绩基本情况统计表6 主观题:满分值:56.0 评分均值: 及格率: 总人数: 23596 19.5 11.8% 最高分: 最低分: 0 (二)几组高考数据分析与启示
15
(1)从海南省高考政治近5年平均分对比表1看,海南省高考政治近5年难度系数稳中有降,近3年试卷的难度系数俳佪在0.45—0.5之间,说明试题的难度下降,主要考查考生的四项基本能力和思维品质。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四项基本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2)从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选择题每小题平均分统计表2 看,满分为44分,平均分值为 25.8,及格率为44.8%,平均难度系数为0.258。难度系数在0.69以下的试题只有4道,这4道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着力考査考生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其余18道选择题难度系数较小,说明大多数试题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性和综合性,重视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培养与训练。
(3)从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非选择题每小题平均分统计表3看,满分为56分,平均分值为 19.5,及格率为11.8%。低于选择题人均分6.3分,平均难度系数为0.195,与选择题相比,说明非选择题的难度系数较大。其中,非选择题第24(2)问(因选修2各校均未开设,分析时除外)难度系数为0.198,难度较大,说明考生“四项基本能力”,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较差。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重视考生“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4)从2015年海南省高考政治成绩基本情况统计表4--6看,全省人均分为45.3(其中,选择题为25.8,非选择题为19.5),全卷人均分低于去年全省人均分4.9分,及格率为14.3%,最高分为86分,最低分为0分,整卷难度系为0.453,高于去年。表明2015海南卷重视考查考生基础性知识和综合能力,着重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审题能力、阅读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的转换迁移重组与生成能力、思辨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二)从阅卷看考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
2、四项基本能力培养未落实, 3、解题技能和方法未掌握, 4、组织表达不严谨。
四、命题导向:引领课改,优化策略
1、转变观念
2、务实“三研”
3、改革创新 4、培养兴趣 5、狠抓基础 6、强化能力 7、典题训练 8、拓展思维 9、重视反思 10、动态调整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