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方法:

以读助讲 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学习新知,合作交流: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小组间赛读。读出韵律节奏。完成学案基础达标。(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问题。

(3)、自己再次诵读全诗,思考设问导读。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2、品读《牧童》,共享童趣:

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让学生自主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3、 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教师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

1、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能有感情地背诵。

2、完成巩固练习第1题、第2题的(1)、(2)和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清平乐村居》,理解“相媚好”、“亡赖”等词的意思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词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词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以读助讲 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知,合作交流:

1、自由轻声地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文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学生自主回答,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在小组内互相背诵。 2、完成巩固练习第2题的(3)和第3题。 四、拓展延伸:

完成学案中的拓展延伸,可在课下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