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9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36No.9 2015年9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Sep.2015 中国高校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张改焕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475000) 摘 要:我国正处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全日制培养是当前教育结 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我国全日制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应探讨其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保障我国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译硕士研究生;教育困境;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263—03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 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 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 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学位委员会于2007 门人才而设置。”“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 年3月30日发布了“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从上 设置方案》的通知”,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 述论述中可以看出,作为专业学位一种的MTI专 学位。 业学位具备职业性,但专业却不完全等同于职业, MTI在中国高校设立的这几年里,取得了很大 职业要求的是具备从事某一行业的操作能力,但专 的进步与发展。自2007年获准设立,2008年开始 业不仅包含了从事某一行业所具备的实际操作能 招生以来,MT!专业学位招生院校从最初的15所 力,而且还包括了针对某一行业所具备的高深的理 增加到现在的159所。但是MTI专业学位硕士相 论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 对传统的学术型硕士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我 能力,并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到职业当中去。因此, 国在招生制度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职业性、专业性和研究性是MTI专业学位研究生 MTI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不能满足当 教育的三大基本特征,三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作 前的社会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急需和学生就业困难 用,共同规范着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这种柑障的社会现象,招生院校在教育及培养方面 方向。它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 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高校如何走出MTI 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困境,这是当前中国高 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 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河南大学MTI全日 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高等 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探讨了目前中国高 院校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 校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困境及存在的问 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 题,并对该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建议,为保障我国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顺 (二)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 利发展提供借鉴。 究生教育的区别 一、MTf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一)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MTI MTI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从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 根本上来说它是专业学位的一个培养方向。1966 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 年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专业学 养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而学术型 研究生接收的硕士教育则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 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理论教育,以大学教 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MTI专业学 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培养规格各有侧 学位的错误思想。专业学位攻读者在培养机构中也 并未被当作正常的研究生对待,使学生本身的自我 认同感不高,因此学生学习起来的积极性也会大打 折扣。 (二)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MTI专业学位教育 的独特性 重,MTI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职业认证 等需要突出翻译的职业化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 性的紧密结合。 首先,从培养方式来看,学术型学位以传统的 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培养为主。而MTI专 由于MTI专业学位有不同于学术学位的培养 目标,其课程设置也应和学术学位有所区别。但是 业学位则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重视 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 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成立导师组,发 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 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 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以 河南大学为例,其翻译学术型学位的授课老师都是 对相关理论有很深造诣的教授或副教授,他们奋战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模式以及课程设置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框架 并无明显区别,并不能体现MTI专业学位培养所 应有的特点。这与高校对于培养全日制MTI专业 学位研究生的准备不足,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 制度和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三)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经验极其匮乏 虽说MTI专业学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化 的翻译人才,但是大多数的MTI专业学位研究生 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自身的翻译实践经验 极其匮乏。以河南大学MTI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来 说,80%的学生并没有与翻译相关的实践经验,而 剩下的20%的学生的翻译经验也是很少。 三、对策分析 (一)提高公众对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 认知度和认可度 在国内语言相关理论研究的前线,成为了河南大学 乃至中国语言研究的佼佼者。而MTI专业学位的 老师们则有着高级的专业职称,丰富的外事翻译经 验以及较高的口笔译水平,学生们则是直接的受益 者。 其次,从课程设置来看,翻译学术型学位强调 学术型,课程偏重理论性,比如河南大学开设的翻 译学术型学位的课程有认知(功能)语言学、句法学 导论、历史语言学、语义学导论以及数理语言学等 等相关课程。而专业学位的课程更加重视应用性, 公众对MTI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度和认可 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以发展的群众基础,要 培养良好的群众基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并有专门的实习学分,课程少而精;教学内容体现 宽、新、实的精神。相关课程有外事翻译、高级口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等等。 最后,从职业认证来看,翻译学术型学位授课 内容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不利于通过翻译资格水 平考试。而对于MTI专业学位则有全国翻译资格 水平考试,分为笔译、口译两大类别,口译又分交替 传译和同声传译两个专业类别。翻译专硕应用性的 特点和知识结构,更有利于通过这个考试。 二、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困境 (一)公众对于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 知度和认可度均不高 首先,院校在具体的招生过程中,应大力宣传 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信息,比如培养目 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以及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 况等等。给有这方面报考意向的学生以清晰明了的 参考,便于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避免产生很 多人因为不了解而报考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而 导致最后选择从事其他的行业,以及由此所带来的 高级应用型人才资源浪费。此外,MTI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不是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衍生物,所以 在学校的招生过程中,不应当把专业学位作为学术 学位的调剂方向,而是应当从各自的专业性和独特 性出发,采取“相互”的招生方式,设置各自的 首先,在“重学术”的思想导向下,我国教育长 期以来一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 招生条件,分别招收适合各自培养目标的学生,一 方面可以避免公众歧视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也利于招生单位招收到适合自 己培养方向的学生。 其次,转变MTI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模式。 践的教育一直不被认可。其次,由于在院校招生的 实际操作中,MTI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学术学位研 究生的调剂方向,不免让人误认为专业学位是学术 学位的附属品,从而产生MTI专业学位不如学术 一公众之所以对MTI专业学位不认可,有很大一部 264一 分原因是因为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还 不能够保证,不能引起公众对该专业学位研究教育 的关注。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要提高公众对该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还应当提高本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MTI专业学位研究生 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MTI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 对学生的评估方面,不应像学术型学位教育一样, 只注重学术论文的质量以及学术研究能力,而是应 该在此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 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采用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 教学模式,侧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 力。MTI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实践,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 研究。同时也应把学生平时的实践表现能力、创新 研究能力列入评估指标中。以河南大学为例,该大 学外语学院在很早以前就设置了MTI评估室,并 就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 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界限,导致MTI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 会企业对翻译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从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有专业的老师负责,对MTI的研究生的相关实习 认定做了极其严格的考察标准。就拿英语翻译硕士 出发.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根 本,是其得以达到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要培养出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 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根据MTI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保障基础理论 知识的基础上应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 这两类课程着手,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仅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 的能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实 践操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们不仅仅是某 个领域的职业人员,而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没有应用型人才,再伟大的学术创新,再优秀的理 论成果,都无法付诸实施,也无法对经济社会发展 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三)多方努力为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创造更 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2010年1月27—28 Et,学位委员会第 27次会议界定: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 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发展,培养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 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 种学位类型。MTI专业学位是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 产生的,因此,高层次的翻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 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 为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资金支持。院校也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办学,切 切实实地为MTI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供各种各样 的实践机会。 (四)评估方式实现多元化 . 的研究生来说,笔译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须交15 万字的翻译练习,而口译专业的学生则须交400个 小时的口译材料。不仅如此,学生的职业认证资格 考试成绩也会被学院作为评审国家奖学金、优秀研 究生等奖项的重要参考指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鼓 励和引导了学生努力加强自身对语言的实际应用 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理论基础把握的表层。 我国正处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MTI 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全日制培养是当前教育结构 调整的核心内容。我国全日制MTI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 题。本文结合河南大学MTI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的现状,探讨了目前中国高校MTI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困境及对 策进行分析,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保障 我国MTI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借 鉴。 参考文献: [1]章晓莉,郁诗铭.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模式的g- ̄--b改革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 (10):55—59. [2]刘国瑜,李昌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质的 审视与思考U】.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 [3]郑国生,王磊.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特征分析与比较U】.高等农业教育,2011,(4). [4]韩西,刘云龙,吴磊,侯忠伟.基于知识转移的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1.重 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8):102— 105. (责任编辑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