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本卷120分 120分钟) 一、古诗词名句填空。(10分,每空1分)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 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 故园东望路漫漫,_ ____。(岑参《逢入京使》) (6)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不乏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请写出前后相连的两句: , 。 二、语言基础和表达。(23分)
9.麻城经济正飞速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请写出一句祝福的话。(2分) 10.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祈qǐ祷 斑斓 气冲斗dòu牛 锋芒必露 B.污秽huì 脑髓suí 一拍既合 来势汹汹 C.嫉jì妒 澎湃pài 鞠躬尽瘁 人迹罕至 D.骊lí歌 屏障 炽chì痛 杂乱无章 11.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方格内。(2分)
A.人声鼎沸 万丈狂澜 芳草萋萋 九屈连环 B.回环曲折 亦复如事 绝壁断崖 家喻户晓 C.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潜心惯注 一反既往 D.丛山迭岭 义愤填膺 一泻万里 博学多识 A B C D 1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2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就罩住了。
A.撑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牵 拉
C.支 放 套 牵 拉 D.撑 撒 系 拿 扯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
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14、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是否学以致用,是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欢快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C.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五岁左右。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15.对下列各句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理由”“水平”“天空”“上升”都属于名词。 B.“发展经济”“欣赏电影”“爱热闹”“消灭错误”都是动宾短语。 C.“在今天凌晨举行的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第20轮比赛中,皇家马德里队以3比0的比分战胜了毕尔巴鄂竞技队,提前2轮第32次夺得了西甲联赛冠军”中“提前2轮第32次”是定语。 D.“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习惯、态度在我心中”。
16、某班正在组织《童年》的阅读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交流内容:(4分)
①《童年》的作者是 作家(国家) (作家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分)
②请简要介绍《童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50字左右。(2分)
17、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1分)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20XX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分)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37分) (一)古文阅读(10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 (2) 泯然..众人矣 ( ) (3)尝.主编《资治通鉴》( ) (4)俟能讽诵乃已.( ) 19.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邑人奇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
为众人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1.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2~26题。(共10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住在心理,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习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22、此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国的 。(3分) 23、“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2分) A、“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今天讲得容易 D、“我”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4、“这可怜的人”指的是( )(2分)
A、韩麦尔先生 B、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们 D、韩麦尔先生,我们 25、文中的“我”是指 。(1分)
2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记住了自己的语言,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
B、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只有记住自己的语言,人民才不会甘心做亡国奴,国家才有希望。
C、这句话表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深挚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亡的痛苦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7~29题。(共7分)
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①去年,在德国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儿:一辆由氢气作为燃料驱动的电池汽车,行驶在慕尼黑的大街上。这种汽车的设计理念是“零排污,高标准.......”。这种新型汽车用氢气作为燃料,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其性能更为优越,舒适度完全合乎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②德国这辆车的行驶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发的汽车,将要进入一个以氢气为动力能源的新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变革,伟大的进步。
③实际上,国际一些知名汽车公司早已在这个领域内着手研究。2000年,戴姆斯—克莱斯勒公司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汽车;福特公司展出了以压缩氢气燃料的电池样车;日产汽车公司也开发了一种配备高压氧气瓶、以纯氢气为燃料的汽车……
④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现有的汽车大都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因此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同时,现在世界上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燃料电池在汽车上应用。
⑤因此,正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和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才促使人类去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并争取它的早日问世。
⑥燃料电池种类繁多,但对汽车来说,目前国外的电动汽车一般还以氢气做燃料。氢的储量极为丰富。可以这样说,地球上平均每100个原子中,竟有17个氢原子,因此它的来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氢燃烧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污染;氢弹的放热效率高,1克氢燃烧可以放出14万焦耳的热量,约为1克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3倍;氢的用途极为广泛,不仅聚变时放出原子能,而且燃烧时产生化学能。
⑦人们在氢燃烧研究应用领域中不断取得的成果,描绘出人类不久将迈进无污染可循环能源——氢能源时代的美景。
2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2分)
28、第①节中“零排污”、“高标准”指什么?(2分)
2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现有的汽车大都..
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
(四)深层阅读理解。(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30~33 题。(共10分)
唱给父亲的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①第一次听乡村歌手唱《父亲》,我就被深深地打动。歌词很陌生,又没有字幕,但那凄婉深情的句子还是极为清晰地钻入耳鼓撼人心魄
②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说养儿能防老/男儿只有清歌一曲……
③歌手的嗓音听来有些沙哑,但用来歌唱父亲却恰到好处,配上这些很有洞穿力很有震撼力的语言,一下子就把人击中。一曲未了,许多人早已泪光盈盈。
④打小就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一类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都是感念母恩的。有一句歌谣很明白地道出个中原委:爹的恩情还好报,娘的恩情报不完。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形式,含蓄、深沉,有时不露声色了无痕迹,所以常常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被忽略。然后我们从含蓄中学会含蓄,从深沉中学会深沉。我常想,作为男人,应该更爱父亲才对。多少年来,我习惯了听母亲唠叨,听母亲倾诉,却极少与父亲交流。我不是不爱父亲,只是羞于表达。这恐怕是男人普遍的风格。我从小就不敢跟父亲说话,一直怕他,现在回家,做得最多的也就是无言地陪父亲喝酒。父亲说:人狂栽跟头,狗狂挨砖头。
⑤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其实什么都比我强,庄稼活犁耧锄耙没有能瞒他的,称得上真正的“庄户把式”。但“庄户把式”的儿子特别是作为长子的我,却什么都不会。父亲不让我学,只让我读书。直到如今,父亲依然不让我沾农活。一个“庄户把式”不让儿子学农活,除了深爱还能作何解释?这样一个简单问题,我却是20年以后才真正弄明白。对于父亲的苦心和全部的爱,我一直不懂,有时还跟父亲赌气,现在想来,真是不孝之子啊!
⑥父亲今年七十有四,身体一直很好。可现在已大不如从前,住过一次医院,明显见老。春节后回家,看见他苍老的面容和灰白的头发我的心就开始隐隐作痛。父亲的烟瘾大,咳得厉害,给他买条好烟,他舍不得吸,拿到小商店一比几以优换劣。父亲养了几十只羊,每日里便轮流与我七十有六的老母亲赶羊上山。山上风大石头多,我一次次劝他别养羊了,特别是冬天,老弱身躯已经顶不住磕绊和山上凛冽的寒风。他怎么也不听,就为了每年多收入两千块钱。我陪着他喝酒,想想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在他跟前,寂寞的日子该有多长,心里不免歉疚。我想告诉他,二老双亲的健康长寿才是儿女最大的幸福,可我依然什么都没说。离开的时候,他站在老屋前送我,一脸慈祥和不舍,我说:“大,我走了。”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
⑦让我用什么作为报答,我的父亲?都说养儿能防老,我却连清歌一曲都没有呵!
⑧回到单位,心里总是没有着落,四处找《父亲》的歌词,终于在网上找到。打开音响,整个房间就充溢了歌唱父亲的天籁之音,我静静地听着,心灵感受到一种从来未有的净化和升华。 (选自《扬子晚报》张洪才/文 略有改动)
30、选文第④段中说“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形式”,那么父爱的形式是 (2分)
31、选文运用微小的一些生活片段来表现父亲的性格特征,将这些生活片段简洁地概括在下面横线上。(2分)
32、“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我”为什么会流泪?包含了“我”怎样的感情?(2
分)
33、作者引用歌曲《父亲》有哪些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4分)
内容方面:
结构方面:
五 、写作。(50分)
请以“难忘那段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