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日记(15篇)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小学数学日记(15篇)
小学数学日记(15篇)

小学数学日记(15篇)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日记1

数学不仅是各门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它从不顾及直观感觉的约束而自由地飞翔着。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日记摩尔庄园,供大家参考。

“摩尔庄园”是在我们小学生中非常流行的一个游戏,可以让大家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自己。同时,我也发现,“摩尔庄园”中也蕴藏着不少的数学小知识,在游戏之余,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

我在游戏里的家里没有家具,在游戏的“杂志”中,我发现一套漂亮的小家具,价值3300摩尔豆,但是,我只有3000摩尔豆的存款,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买到这套家具呢?

于是我开动脑筋,发现摩尔豆存到银行是有利息的,利率为每天3%,也就是说,我的3000摩尔豆存到银行,每天的利息为:3000*3%=90摩尔豆。 一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3090摩尔豆; 二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2=3180摩尔豆; 三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3=3270 摩尔豆; 四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4=3360 摩尔豆。 也就是第四天后,我的存款便可以支付家具的费用了! 小学数学日记2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拿今天上超市买火腿肠,盐和味精来说吧。妈妈给我20元,让我买回这三样商品,至于怎么买,让我自己做计算。

我上了超市,先找到了火腿肠,哇,有我喜欢吃的火腿肠,只要5·4元,我就拿了一包。又找到了盐,看起来盐不算太贵,2·5元一包,我便顺手拿了一包。最后又找到了味精,我看了一眼,便宜的都太少了,用不了几天就又没了,所以,我买了一包稍大的,5。6元,我就拿了一包。 我算了一下总价钱,5·4+5。6+2·5=13·5元,哇,还挺便宜的,只要13·5元。20-13=6·5元,还剩6·5元呢,买什么好呢?

我想了一下,6·5元,可以买两瓶2·4元的牛奶回家,和弟弟一人一瓶啊。于是,我买了2瓶牛奶。2·4×2=5·8元,两瓶牛奶一共需要5·8元,6·5-5·8=0·7元,也就是说,收银员应找回我0·7元。

一次有趣的数学旅行就结束了,我带着用自己的数学智慧买回的东西回了家。看着奶奶用我买的盐和味精,我心里甜滋滋的。 小学数学日记3

课本67页有一道课外实践题,要求用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写出周长和面积,并比较出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周长嘛,当然都是24厘米啦。面积就要一个个去算了。长方形面积:24÷2=12(厘米)。12厘米可以拆成1厘米和11厘米,2厘米和10厘米,3厘米和9厘米……就取5厘米和7厘米好啦。5×7=35(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只能用24÷4=6(厘米),6×6=36(平方厘米),就算出面积了。圆形面积:好麻烦,用3.14×(24÷3.14÷2)?≈45.86(平方厘米)。最后比较一下:35平方厘米11111/1111。 数学日记4

1月25日 星期六 有雨

这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方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务必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要抓耳挠腮之际,妈妈就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但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之后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方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方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了,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5

一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啦小孩。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来摊主设啦个可得奖品的游戏。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啦个圈,并等分成啦12份,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2、3……12、奇数格上放啦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偶数格上放的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板正中有枚小指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啦。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交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么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1、3……等奇数格上,也有可能停在2、4……等偶数格上。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后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为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这时还应该往后走5格,6、7……10,停在“10”号格上啦;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6+6=12,就停在“12”号格上啦。所以,小朋友得到的都是些便宜的小贴纸,而贵重物品是绝不可能得到的。这个摊主肯定赚。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啦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啦,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数学日记6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在人类的世界里,数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的数有很多,有车牌号,房门号,页码,手机号码……等。可见,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多么重要,多么不可缺少啊!

昨天,妈妈买了一些樱桃。我一见樱桃,口水立马流了“三千尺”。妈妈见了我那馋样子,笑眯眯的拿着樱桃洗了一些。我问妈妈:“妈妈,这樱桃一共才洗了几颗啊?够谁吃啊?”妈妈见我这样,忍不住想逗我一下,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仿佛在想着什么。思考了片刻,取出几颗樱桃,说:“我给你出道题,算对了,樱桃就全部归你啦!”我忍不住了,嚷着催她赶紧出题。妈妈顿了顿说:“2个2个数剩1;5个5个数剩2;7个7个数剩3。你算算吧。”我飞也似的拿起笔和纸奔回房间坐下,咬着笔思索起来:先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不对!是最大公因数!……更离谱!我再次陷入沉思中。突然,我想可以用试的方法来“对付”这道难题啊。我一个一个试,虽然是试,但不是瞎找一个数字就安到上面。先找2的倍数再加1,如果也符合了其他两个要求,那便是这个数了,如果不是,不用再2×()+2……那样很麻烦,直接再加上一个2不就行了。就这样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数——“17”! 我像离了弦的箭,跑出房门,给妈妈喊出了答案,妈妈笑逐颜开,还又给我奖励了一些樱桃。我开心极了,不仅是因为得到了我喜欢的樱桃,更是因为我获得了数学知识。

数学是奇妙的,它如一个万花筒,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姿态万千的世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

数学日记7

数学有一套抽象的理论,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就要试图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引导同学们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为了帮助大家,特此搜集了和爸爸学小学生数学日记。 今天早晨,我写完作业,准备出去完。这时爸爸走了过来,他面带微笑地问我:“儿子,我问你,比例尺学过了吗?”“当然学过了!”我大声地回答道。

“那好,让我来考考你。”于是,爸爸边说边在纸上画起了图。爸爸对我说道:“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为5毫米,图上距离是10厘米,你说这副图比例尺是多少?”“那不简单吗?10厘米=100毫米,5:100=1:20,”这张图的比例尺是1:20我脱口而出。爸爸笑眯眯地说:“对吗?”想想看,比例尺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那你是这样求的吗?”爸爸反问道。

我恍然大悟,说:“我知道错在哪里了,我算成了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了。着个图上的零件距离为100毫米,实际距离5毫米,比例尺20:1。”

“这就对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尺,比的前项大与后项,化简后比的后项一般为1,把实际物体放大后就要用这种比例尺。“儿子,你能及时改正错误,我为你骄傲。” 听了爸爸的夸奖,我很高兴。 数学日记8

期待已久的第二届数学节在同学们的盼望中开幕了!这次活动有许多好玩、有趣、精彩的项目。比如:挑战吉尼斯计算王、数学家的故事、24点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挑战吉尼斯计算王了。 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感到非常好奇,不由自主地想:吉尼斯______是世界最顶级的记录,难道是让我们挑战更多、更难的计算题,来打破记录吗?在焦急等待中,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发下一张题单,我一看:天啊!这么多竖式题,还要求十五分钟做完,靠我平时这样慢吞吞的速度哪儿做得完啊!我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加油!一定要既快速又准确地完成。老师一声令下:“预备,开始”!我迅速拿起笔,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开始答题。时间一眨眼过去了,答题时间结束,我的心情忐忑不安,特别紧张,生怕出了错。同桌交换对答案时,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他把我正确的答案“不小心”画了一个叉,当时我的心情很低落,趁空时间又快速地算了一遍,发现我的答案是正确的,吊着的心一下子落地了,赶忙叫同桌改正过来,我的题单全部正确。看来我是可以做到的,不要对自己没有信心,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战胜自己心中恶魔!

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目送数学节地离开,这次有趣的数学节真是令人难忘啊! 数学日记9

以前我学过估算法和四舍五入法,可是开学没多久,我们又要学估算法和四舍五入法,我觉得都学会了,再学也没有什么用。

可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今天放学,爷爷正在看报纸,见我回来了,便问:“今天数学学习了什么?”我无精打采地回答:“估算和四舍五入。真没意思。”爷爷追问:“没意思,怎么?没学会?”我说:“当然不是。我们以前就学过。我早就学会了。所以觉得没意思。”爷爷好象不相信。我说:“您要是不信,您出几道题,考考我吧。”说完,我心理暗暗高兴:真是太好了,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催爷爷快点出题。爷爷说:“我先给你出道估算题:咱们家的南房长9.1米,宽3.9米 ,南房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把9.1看成9,把3.9看成4,约是36平方米。”爷爷笑眯眯地说:“不错。再考你一道四舍五入。”我说:“快说吧,这是四舍五入法可是我最拿手的。”“把6.872保留到整数。”我有点疑惑:“保留是什么意思?”我问爷爷。爷爷说:“哈哈,难住了吧。告诉你保留就是四舍五入的意思,这下你输了吧。”我恍然大悟,“是7。”爷爷说:“对了。你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 可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呦。” 爷爷的最后一句话向把小锤重重地敲在了我的心上:是呀, 知识好比无限的大海,有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学习不要自以为是呀。 数学日记10

今天,我们数学考试考验了一次执行力。

莫老师来监考我们的数学。说是监考,还不如说是无人监考,莫老师再在课台上弄些课件。当我拿到数学试卷时,并没多难,我便做了起来。算数学,就是要用到草稿纸,所以,我特意准备了一些草稿纸,遇到没有把握的题或者没做的题,都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算,这样做起来就很轻松。很快,我就做完了一面,翻到第二面,我做得非常认真,周围的声音几乎为零。“哗啦”一声,我想知道是什么声音,便放下了笔,循声去看声音,原来是一位同学的圆规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出于无聊,我饶有兴趣看着,很快,我发现这位同学并不是不小心,而是故意的,她吧圆规传给另外一位同学,准备从地上划过去!大概是那位同学的没有圆规,然后她向同学借吧!这场画面后,我又开始认真做题,突然,邓枔新向我借圆规,于是我一声不响的就借给她他。可是渐渐到了后来,我被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目四分啊!加上一分!我就过不了优秀线,我打心眼里想过,不禁开始东张西望,我瞄到了黑板,被黑板诚信两个字吓了一跳,立刻收回余光,仔细想着,半天不敢动一下。

到了收试卷的时候,来了个360度大转变。莫老师并没有让我们直接交卷,而是让我们放进柜子里,不要说话。而我和同学们一样,没有管住,不停的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答案,还有同学把考试试卷拿出来,向同学问着答案,绝大部分同学都没做到老师要求的那样。莫老师见状,说:“没有做到执行力的同学起来。”只有一半的同学站了起来,莫老师说:“还有些同学没有站起来。”天呐!又考执行力,又考试卷,这两两联合,我们班几乎全军覆没!莫老师又叫组长把试卷收上去。 这次数学考试,加上突然的考试,我们还要得再接再厉! 数学日记11

3月10日星期一晴

预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让我们自学的过程。但是,这一次的预习却让我伤透了脑筋。我的脑袋里是一堆浆糊——乱啊!不管我怎么认真仔细地看,怎么绞尽脑汁地想,还是想不通。只得问同学。可大家伙也不太懂,我听后仍然是一头雾水,这“雾水”似乎比之前更浑浊了。看着书上这一幅幅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似乎长满了茎的“画卷”,使我眼花缭乱,我看自己该去配老花镜了。想了很久很久,我只能搞清楚比例尺是一个比,它是由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组成,也就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我在书本标上一个个问号,等着老师给我拨云见日。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已经学会了比例尺,还进行了考试,并且考了100分。看着试卷上一个个红红的勾,心里美滋滋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几节课,就要迎来数学课了,我的心早就激动不已。第一是可以解开心中的谜团了,第二是又可以学到新知识了。

老师来了。他带领我们探究“比例尺”的知识,怎么求比例尺等等。我也渐渐明白了。在我心中的谜团也像雾一般渐渐消失了。其实,只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统一的,再把它们的比化简,就是比例尺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幅图的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或是根据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距离。最核心的就是相关的三个公式了。学数学要融会贯通嘛!这样,才不会怕各种题目!只要你掌握这种方法,关于这方面的每一道题就都不在话下了,因为解题方法是想通的,只要肯思考就一定做得出来。同时比例尺还有前项和后项,那就可以像理解比一样的去理解比例尺了。

数学日记12

数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它看中的更多是数据的处理,手动的实践,我们写数学日记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数学,数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数学呢?因为数学它有魅力,我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

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数学日记1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今天起得很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妈妈叫醒了,说带我去旅游。我非常高兴,立即起床,顺手从抽屉里拿出两只袜子,准备套在脚上,可仔细一看,一只红色、一只白色,不配套!我只好丢回了抽屉,又随手拿出两只,一看,又不配套!可能是我手气背,居然连续几次都拿不到配套的袜子!我就嘀咕:“我就两种颜色的袜子,怎么就拿不到配套的呢?”爸爸在一旁告诉我:“你一次拿出三只试试看!”我一试,果然,三只袜子中有两只红色的,一只白色的!我高高兴兴的穿上红袜子,跟着爸爸妈妈出门了…

路上,我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呢?噢,对了!因为只有两种颜色,如果前两只已经是一对了,那么不要看第三只了;如果前两只是一红一白,那么第三只要么是红,要么是白,反正能与前面的某一只配对,这样就能保证一定有两只是配对的!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保证拿出一双颜色相同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这些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原理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保证至少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我想,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理”了。 数学日记14

斤和千克是一样的,而他们的用处却不一样,今天我问了奶奶,奶奶高诉我告诉我了斤和千克的互化方式。我简单地再这写一下;

1斤=0·5千克=10两=500克而且告诉我“千克”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1千克=1000克。“斤或两”应为“市斤或市两”,俗称“斤或两”是国家废除的计量单位,1市斤=10两或1市斤=500克。因此,千克和克,斤,两在量值上的换算关系为:1千克=1000克=2市斤=20两

而且我上网查了资料知到了《千克的认识》是培智学校数学教科书第九册中第四章《千米、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千克虽是生活中常用的重量单位,但由于斤在生活中还未完全消失,学生并不十分熟悉千克,因此建立千克的概念对弱智学生来讲更加困难。再者,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借助工具、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重量,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又通过称同一物体的重量,得出千克与斤的关系,很具体地感知斤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和一些让学生能好好的认识千克和斤 如上堂课让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调查作业,让我们去菜市场看看卖菜、卖水果小商贩是怎样叫卖的,但不知道我们完成的怎么样。也可这样说生:土豆0。5元一斤、葡萄2。5元一斤、豆角5元三斤……

数学日记1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

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推荐五:《小学生数学日记3篇》

小学生数学日记3篇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小学生数学日记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数学日记3篇1

今天下午,我在家里没有事干,便随手拿起一本数学课外读物翻阅,看见其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 小红用3个“8”和4个“0”写出了一个七位数,小红读这个数的时候,她的奶奶只听见小红读了两个“零”字。问小红写出的的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我冥思苦想,反复地思考和琢磨,终于按顺序想出了四种不同的答案,这四种不同的答案分别是:8080800、8080080、8080008、8000808。

从这一道题目中,我明白了无论做哪道题目都不能只满足于想出一种答案。考虑问题时要全面、有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牙膏。到了超市,我们直奔洗化柜,我们发现了同种竹盐牙膏有两种卖法:1、3个110克的牙膏组成清新畅享装是17.9元;2、一支重150克的牙膏是8元。 妈妈对我说:“书汀,我们今天打算多买一些牙膏回去慢慢用,你看这两种卖法的牙膏买那种省钱呢?”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妈妈又对我说:“今天我们把17.9元就当成18元你来算一算吧!”我立即说:“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问:“为什么呢?”我说我是这么想的:18元买三盒,用18÷3=6(元)那么110克的牙膏6元每盒。150克的牙膏8元每盒,也就是多2元钱多买40克牙膏,照样算1元可买20克牙膏。而买150克的牙膏1元买不到20克。所以我认为买清新畅享装省钱!妈妈听了以后高兴的`对我说:“太棒了!学好数学真有用!”

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还能省钱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小学生数学日记3篇2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小学生数学日记3篇3

6月1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推荐六:《买菜的数学日记》

买菜的数学日记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买菜的数学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买菜的数学日记1

今天我和姥姥去菜场买菜,来到卖鱼的摊位前,姥姥买了一条鲫鱼,一共6.6元,姥姥先付给买菜的人7元,接着又递给他1角。我奇怪地问:“姥姥为什么给他1毛?”姥姥说:“接着看下去。”只见买菜的人找给姥姥5角。我恍然大悟,原来7—6.6=0.4(元)=4角,这样就要找4个壹角的硬币,比较麻烦;但是姥姥的方法就比较简单:7+0.1—6.6=0.5元=5角,这样就只要找1个伍角的硬币,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就方便多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要学好数学,学以致用。 买菜的数学日记2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就在我睡在暖洋洋的被窝里时,就被已经练成了揪耳功的老妈给叫醒了,还对我说:“你这么大了,竟然不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还在睡懒觉。”“那不就等于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可我妈哪会听我说的话,还交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任务——买菜。

来到菜市场,我按照妈妈说的白菜一斤:一斤4毛6,瘦肉一斤:一斤3块5,辣椒半斤:一斤4毛4,牛肉半斤:一斤11块,怎么加呢?先算44÷2=2块2,11÷2=5块5,4、6加4、4等于9毛,2、2加5、5等于7块7,7、7加0、9等于8块6。哈哈,我真聪明。回到家妈妈直夸我棒。 买菜的数学日记3

周末我跟着妈妈去市场买菜,妈妈先去买了4块6毛钱的“藕”.可是妈妈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交钱,他先给了卖菜的人5.00元,然后又给了卖菜的一毛钱,我奇怪的问妈妈:“为什么,要在给他1毛钱呢?直接找给你0.4不就行了吗”妈妈说:“你继续看下去。”卖菜的又给了妈妈5毛,妈妈就和那个人成交了。

走的时候我问妈妈:“我还是看不懂,你能给我讲一下吗?”妈妈:“可以,这是因为那个人现去找4毛钱,很麻烦,我直接给他一个1毛,它在给我一个正好的五毛,不就行了吗。”他说完这句话后,我不觉为之一振,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太疏忽了,原来是这样呀。 看来我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是呀,以后我得多多尝试这种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