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备课人 授课人 1.草原 课型 授课时间 3.5 新授 周静静 许仁红 郝淑敏 周静静 学习风向标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预习节节高 师生同活动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认读新字、生词:绿毯、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羞涩、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好客。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拘束”中的“束”读作“sh ù”。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路。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板书)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通过课文的描述,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朗读品析,领略草原风光美。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又是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2.老师有感情地范读。 3.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说“一碧千里”的意思。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②这句话写出草原的什么特点? 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③出示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并感受一碧千里的草原。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艺术手法。 ②出示图片,理解“翠色欲滴”。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③这句话展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是指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 ②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A.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B.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C.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4.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一、补充词语 一( )千里 ( )( )欲流 ( )飘( )舞 忽( )忽( ) 一( )百( ) ( )( )欲生 ( )( )起舞 若( )若( ) 二、组词 骏( ) 凌( ) 驰( ) 偏( ) 吟( ) 俊( ) 棱( ) 弛( ) 篇( ) 怜( ) 峻( ) 池( ) 翩( ) 玲( ) 草原 风光美 草原美 人情美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