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郝姓氏起源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郝姓氏起源
郝姓氏起源

1、出自子姓,为其始祖为帝乙之子子期之后,以封地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省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

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出自复姓郝骨氏所简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

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

③ 唐时南蛮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时都噜别族汉姓为郝姓。

⑥ 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

姓始祖。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

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治所在长安,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

废。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

“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世祖大悦。即位后,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曾充国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留宋期间,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

此即郝姓“丰文堂”之由来。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三余堂”等。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省)。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

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59%。

诸葛亮《诫子书》赏析

2007年04月06日 作者:刘宝兴 来源:云南广通通信段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急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

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从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评析感悟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俭朴节约,廉洁自律,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第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唯有清心寡欲,方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目标。为了实现理想境界,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清心寡欲,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已任,努力克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抢车位

http://video.xunlei.com/dt/swf/v.swf?fullscreenbtn=1&id=46593&channel=joke&url=http://f1.flv.kankan.xunlei.com/data/xunlei_up_sflv/a4/15122e6846ba3abf5fd24a6c62ca77347ac2c9b4_1.flv&width=440&height=357&refer=

公制与英制对照表

模具 2009-02-14 21:06:01 阅读5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公制与英制对照表

八分英制 英制 十分(mm) 0.397 0.794 1.191 1.588 1.984 2.381 2.778 3.175 3.572 3.969 4.366 4.763 五分) 公制英制 八分英制 十分(mm) 13.097 13.494 13.891 14.288 14.684 15.081 15.478 15.875 16.272 16.669 17.066 17.463 公制英制 八分英制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25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3.750 5 5 5 5 5 5 十分(mm) 公制1/64 .016 33/64 .516 1 25.4 1/32 .031 17/32 .531 1 31.73/64 .047 35/64 .547 1 38.1 1/16(半分) .063 9/16(四分半) .563 1 44.45/64 .078 37/64 .578 2 50.8 3/32 .094 19/32 .594 2 57.17/64 .109 39/64 .609 2 63.5 1/8(一分) .125 5/8(.625 2 69.89/64 .141 41/64 .641 3 76.2 5/32 .156 21/32 .656 3 82.511/64 .172 43/64 .672 3 88.9 3/16(一分半) .188 11/16(五分半) .688 3 95.213/64 .203 5.159 5.556 5.953 45/64 .703 17.859 18.256 18.653 19.05 19.447 19.843 20.241 20.638 21.034 21.431 21.828 22.225 22.622 23.019 23.416 23.813 24.209 4 4.000 4.250 4.500 4.750 5.000 5.250 5.500 5.750 6.000 6.250 6.500 6.750 7.000 7.500 7.750 8.000 8.500 9 2 85 5 8 45 1 75 4 05 7 35 65 95 6 101.7/32 .219 23/32 .719 4 107.15/64 .234 47/64 .734 4 114.3 1/4(二分) .250 6.35 3/4(六分) .750 4 120.17/64 .266 6.747 7.144 7.541 7.938 8.334 8.731 9.128 9.525 9.922 10.319 10.716 11.113 11.509 七分) 49/64 .766 5 127 9/32 .218 25/32 .781 5 133.19/64 .297 51/64 .797 5 139.5/16(二分半) .313 13/16(六分半) .813 5 146.21/64 .328 53/64 .828 6 152.11/32 .344 27/32 .844 6 158.23/64 .359 55/64 .859 6 165.3/8(三分) .375 7/8(.875 6 171.25/64 .391 57/64 .891 7 177.13/32 .406 29/32 .906 7 190.27/64 .422 59/64 .922 7 196.7/16(三分半) .438 15/16(七分半) .938 8 203.29/64 .453 61/64 .953 8 215.15/32 .469 11.906 12.303 31/32 .969 24.606 25.003 8 8.750 9.000 10.000 6 25 222.31/64 .484 63/64 1(一寸) 0 .984 9 228.1/2(四分) .500 12.7 1.0025.4 10 254

http://v.sina.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