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掷一掷”案例分析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掷一掷”案例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实践活动课“掷一掷”案例分析

数学中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其探究的数学内容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对于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要上好这节课并不容易。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0~51页。

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组合问题

教材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学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 2.关于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不可能是1和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

虽然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二、设计理念

本册是课程改革的实验教材,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具体设计体现在:

第一步,教师和学生示范游戏。

首先,教师提出规则,学生猜想结果。可能掷出的结果共有11个,教师选择了其中的5个,而学生可选的有6个,所以学生认为自己赢的可能性比老师大。这里,教材设置了一个悬念,为学生进行猜想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接下来,开始游戏。通过对游戏结果的统计,学生发现与自己原先的猜想并不一致,从而产生认知冲突,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提供了可能。在这里,教材使用了画“正”的方法收集数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步,学生小组内游戏,进一步验证。

通过示范游戏,学生已经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和数据收集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四人一组,轮流掷,并直接根据掷出的结果画出条形统计图。从图中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掷出的和在2至12中间位置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在两边的可能性比较小。 第三步,理论验证。

以上都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看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哪些和的可能性小,这种实验的方法是否能反映客观情况呢?还需要经过理论的论证。教材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利用“组合”的知识来探讨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

由上可以看出,本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