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能力与教学技能的区别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教学能力与教学技能的区别


教学能力与教学技能的区别

现在有一种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相混淆的现象。比如,有人把师范生职业技能定义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组织能力”,把“三字一话”训练叫做“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又把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称为“技能”。为此,有必要澄清二者的区别。

为了澄清教学能力与教学技能的区别,必须弄清楚能力与技能的含义和区别。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以个人内在化思维为主要运作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靠个人内部语言达到对事物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比如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分析都属于能力范畴。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为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个人近乎自动化的外在动作表现出来,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

由此可以看出,能力和技能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动作性行为方式,后者是动作性的行为方式;前者是内心思维活动的过程,后者是外在肌肉运动的过程。比如,就写字而言,领会笔划、笔顺是属于能力范畴,流畅顺利的书写则属于技能范畴。就上课记笔记来说,听教师讲课并理解讲课内容是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而用几乎是自动化的动作记笔记则是一个人的记录技能,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现在需要明确的是,能力不是外在的连续动作过程,技能不是内在的思维转化过程。这就使我们看到许多把能力和技能混为一谈的地方。例如,《教与学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写到:“智慧技能是在掌握概念和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的基础之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原先的学习情境相类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混淆了能力和技能的含义,把具有动作化的外在行为方式错误地与思维化的内在加工方式混为一谈。智慧本身不是技能,而是一种思维加工能力。《高师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学体系研究》(四平师范学院《高师研究》1992年师范生基本技能专辑)把教师职业技能定义为“是高师生为胜任未来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组织能力”,这也是把能力和技能混为一谈。师范生基本功训练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行为方式,它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加工方式。为此,我不同意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本身已经涵盖了技能概念的全部外延。心智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力量,而不是外在的动作方式。所以用心智概括技能这本身就混淆了能力和技能的界限。比如《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把心智技能说成是认识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把解题、心算、阅读和作文作为心智技能的主要表现。而在论述能力时又把学生数学运算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快、答案正确说成是能力,这不正与心智技能所说的心算相矛盾吗。此书还把学生在学习中善于从具体事物中进行抽象概括、抓住关键、懂得快、记得快说成是抽象概括能力,这不正与心智技能的主要特征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相重复吗?所以,我认为技能只包括动作行为方式,而不包括心

智活动方式。能力最根本的特征才是内在的思维运动。它外在的表现——在各种活动中的运用——是才能。我认为,把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是引起能力和技能相混淆的主要原因。

由以上对能力和技能的界定,我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正确分析教材,准确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和整个知识体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恰当取舍、补充和调整。依据教材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等思维运作方式。它不包括“三字一话”训练、板书训练、教态变化、教具的制作和使用等动作活动方式。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口语表达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教具制作技能和教学演示技能等动作行为方式。它不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方法选择和启发式教学等思维运作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