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叶2017,45(1):4l一42 Guizhou Tea 宋代茶文化论文综述 汪文忠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浙江杭州310004) 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 阶段,也是当今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就目前能收 有混淆。最后,作者论述了建盏的兴起与斗茶文化 的关系,因为建盏的黑色釉和兔毫状纹顺应了北宋 集的一些关于宋代茶文化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对当 前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关于宋代 茶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器 物、技巧、文化。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分析宋代茶文 化的发展以及对宋代茶文化的研究成果。 1 器物方面 《建窑兔毫盏的兴起与宋代宫廷斗茶文化》一 文中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介绍了建窑的窑址和发展 起源,认为建窑分为白建和黑建,我们所说的建盏一 般是指位于福建建阳的黑建生产的黑瓷。通过对建 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北宋末期 至南宋中期正是建窑黑釉瓷盛行的时期”的观点, 这与多数茶文化论文中以及后文中提及的建盏盛于 徽宗时期的观点是一致的。文中解释了兔毫盏的成 因,土质含铁成分较高,“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 釉面,在1300oC高温下,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 却时析出赤铁矿小晶体而形成。”其次,文中提及了 宋代饮茶之风和饮茶文化,认为自宋代始,茶文化由 中间阶层向上下两头扩展,茶文化才得以成为全民 族的礼仪与风尚。宋代宫廷茶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朝廷茶仪,主要体现便是贡茶制度和皇帝赏赐茶 叶,同时也使得武夷茶名振天下,致使士人阶层也对 其称赞有加,各种饮茶习俗也随之广泛传播。宫廷 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形式便是斗茶。文中作者认为 “斗茶无他法,点茶而已”,而在沈冬梅的《茶与宋代 社会生活》一书中提出“点茶与斗茶的鉴别标准与 技术要求基本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斗茶 在水脚生出的先后时间上要比出个高低上下而 已¨j,’可见从目的上说,点茶与斗茶并不一样,此处 [收稿日期]2017-02-23 的时尚和特殊的斗茶要求所以才得以流行开来。后 来因为烧制技术要求较高和斗茶文化的衰弱,兔毫 盏也随之减少,成为历史。 此篇论文结构简单明了,对许多史料都进行了 考古发掘成果的研究,使其更有说服力,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第一,建盏于徽宗时期开始盛行,在这之前 便已产生,但作者对于徽宗之前的建盏与宋代宫廷 茶文化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探讨,对于徽宗及以后 的宋代宫廷茶文化与兔毫盏的关系也没有做更深的 说明。第二,文中已提到建盏的盛行时间是北宋末 期至南宋中期,只对徽宗时代的宫廷与建盏加以描 述,对南宋宫廷的茶文化与建盏的情况却只字不提。 2 文化及技巧方面 《北宋茶诗与文士雅趣简论》一文中阐述了文 人通过饮茶的技雅、境雅、人雅来体现文人的雅趣。 宋人追求技雅首先体现在取水之道上,对于水的追 求又先在于水的清、轻、洁,即水质要求澄澈,无杂 质,清洁而不浑浊。取甘水,取活水也是宋人所看重 的,其中提到煎茶也需活火。他们认为活水,如山 水、江水,比井水等多了一种自由与不羁,这与文士 希望在饮茶中得到心灵的解脱是相契合的,但在不 得已之时也用井水来煎茶。对技雅的追求还体现在 文雅隽永的煎饮过程,其重要内容便是点茶,斗茶与 之基本相同,“胜负的标准,一斗汤色,二斗水痕,汤 色鲜白,汤花咬盏持续时间长者为胜,水痕早出者为 负,晚出者为胜。在煎饮的过程中,击赏绚烂多彩的 汤华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宋人通过繁复的击拂程序 来得到色香形味俱全的汤华,追求视觉、味觉、触觉 上的享受。此处作者虽然没有提出,但笔者认为与 ・42・ 贵 州 茶 叶 点茶是有一定区别的,此处应该也包含了分茶的赏 鉴。追求境雅也是宋人雅趣的体现。品茶的场所主 要有花间野外,其中包括松竹、花间、月下等,还有清 轩幽亭,琴棋书画等场所。在人雅方面,主要有独 啜、对啜、聚饮等形式,分别代表不同的心境。独啜 将茶词推广的黄庭坚的最早做茶词的考证,作者认 为在北京任国子监教授时黄庭坚始做茶词。黄庭坚 的茶词影响了包括苏轼等人茶词的创作,至晚年亦 还有一定的影响。 两篇文章都有提到茶词留连佳客、送别的功能, 《研究》提出还有续余欢,享受妓乐的功能,而《小 议》提到还有表现主人礼数周到,增加朋友情谊的 作用。 是在孤独中体味茶的神韵,对啜是在对话、清言、密 语中进入茶的胜境,聚饮是在活泼、畅怀舒啸中得到 品茶的乐趣。总之,品茶是文士们的精神家园,超越 自身,体味生命存在的意义,以此超脱世俗而获得心 关于茶词盛行的原因,《研究》给出了以下几个 灵自由。 《宋代茶词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和《小议 宋代侑茶词和茶汤词》(以下简称《小议》)这两篇文 章论述内容和论点相近,故将两者相比较而研究。 《研究》开篇就将茶词做了定义,“专指宋、元人在宴 席上送茶、侑茶时所唱的歌词”,而《小议》无此定 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宋人的饮宴唱词有侑酒词、 侑茶词和侑汤词。侑酒词且按下不表。《研究》中 指出宋人宴饮分为前筵与后筵,侑酒词是前筵所歌, 茶词与汤词是后筵所歌,《小议》虽没有明确说明, 也提到了茶词与汤词是留客所用,必是后筵无疑了。 其中《研究》提出:“《全宋词》收词19900余首,而咏 及茶的词共256首,约占总数的1.3%,其中可断为 茶词的约52首。这些茶词中题目标明“茶词”、 “茶”、“咏茶”、“送茶”、“侑茶”等的,共有39首”; 《宋代茶词与宋代文人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提到: “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茶词甚丰,《全宋词》中的“茶” 字231个,标名“茶词”或“汤词”者,共37家约69 首”,此处数据上统计有所出入,原因有待考证。 《研究》中将宋代的茶词分为三个阶段,北宋,南北 宋之交,南宋。作者认为歌茶词之事起于北宋仁宗 庆历年间,乃一代之风气,非少数人之咏唱。作者从 元人费著的《岁华纪丽谱》的一则史料中得出以下 结论:1、茶词源于宋仁宗庆历年间。2、茶词源于蜀 地。3、以茶词送茶首作俑者为宋祁。4、第一位做茶 词的词人是蜀人周之纯。5、以茶词送茶在成都官员 中已成为规矩。6、茶词歌于宴罢之时。7、送茶歌词 者为官妓。8、已明确提出“茶词”名称。对于较早 理由:一,茶词的兴起是宋代娱乐发达的产物;二,宋 代茶文化的发达和文人士大夫的茶悦之风;三,黄庭 坚的个人魅力;四,道学与妓乐并盛,文会与茶妓并 行。在《小议》中给出了两点理由:一、自觉的娱乐 意识和社会风气,这点与《研究》相同;二、同样指出 了黄庭坚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研究》论述更加严谨全面,学术贡 献更大,相比较之下,《小议》浅尝辄止,未做深入探 讨。从其根源来说,《小议》的许多观点能看出《研 究》的影子,可见是参考了《研究》的,文章之后的所 列的参考文献目录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3 总结 对于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在这几年很热 门,从论文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但质量参差不齐。对 于一些问题,如建盏的产生时间,兔盏的审美起源, 点茶的兴起时间,都没有很好探讨。有些观点过于 偏颇,如《从茶诗词看宋代茶文化中的女性角色》此 处写到因为女性生活的封闭性,导致女性的孤独生 活,体现在品茶上不能感受品茶的欢乐,有失偏颇, 所选女性如李清照等都是经过南渡的诗人,国仇家 恨夹杂,难说是女性的共性。但这么一股茶文化研 究热,对于茶文化来说也未必不是幸事。 [参考文献] [1]沈冬梅.茶与宋代社会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7. (审稿:胡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