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也应运而生。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人工智能造福于人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加速发展,且并未形成完善的人才体系,因而人工智能产业如今面临的最大发展问题是人才资源不足,本文基于此项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为日后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发展问题;人才短缺;对策
当下社会追求创新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也在日益发展,创新人才供不应求。正所谓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资源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人工智能产业是技术要求十分高的产业,其对人才的筛选条件也十分严格,因而各国对顶尖人才更是求贤若渴。根据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进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在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背景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在高端人才紧缺的当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却在不断地快速扩张,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出现抢夺人才的现象,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主要集中于理工学校,比如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但由于留学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的高端人才却大多数在国外发展,这使得我国人工智能的高端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而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中国更偏向于培养理论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相对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严重缺乏的实践型人才、资深人才,高端技术型人才数量堪忧[1]。
1.2 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滞后
我国的科技发展相对于其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且我国在发展前期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等,而在中国的大多数院校设立中尚未出现有关人工智能专业,即使有人工智能学课程,也缺乏专业性,不能形成完善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而相对比美国而言,其在高中阶段便设立了人工智能有关的课程,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保障,由此可见,我国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力度不强,难以培养出大量的人工智能人才,这也拉开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而加强我国现阶段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势在必行,加快教育模式的改革,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1.3 海外顶尖人才引进力度不够
为了推动智能产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企业不惜重金吸引国外顶尖人
才,因为智能产业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综合领域,加之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極为稀缺,世界各大各企便开始了疯狂的“抢人”大战,比如美国的Facebook、苹果手机等知名品牌均开始招揽顶尖人才以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组建科研团队等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因而其在市场上的份额也日益扩大。而对于中国而言,海外顶尖人才引进力度还比较弱,因而中国应加强对海外人才的投资力度,掀开人工智能新的篇章。
1.4 产学研用配套体系支撑不强
在我国现有科研体制背景下,中国科研院所偏重于对科研理论的研究,并没有采用实验去验证,导致偏离人工智能产业的生产目标,缺乏强大的产学研用配套体系支撑,导致劳动的重复率极高,造成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在美国国家则会向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巨额经费以扩大科研规模,注重科研体系的完备性。实际上完备的产学研用体系能准确地对人工智能进行定位,并且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技术资源。对比可知,完善的产学研用配套体系对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2 解决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人才问题的对策建议
2.1 加快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的数量和质量
针对我国人工智能学科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加快高校技术型人才建设迫在眉睫。优化学校教育机制,重点培养与人工智能有联系的学科,并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学科素养。其次要将智能产业人才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再者,要让高校教育形成规模效应,加强高校与高校、校企之间的合作,在不断地探讨交流中提升学科教学水平。最后,建议中国向美国学习,在高中教育阶段适当引入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尽可能早地发掘对人工智能有兴趣的学生,为日后的人工智能建设提供更多专业人才[2]。
2.2 加快培养聚集高端人才,加大海外顶尖人才引进力度
对于起步较早的海外,其教育模式也更有利于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因而我国要在加快高校教育体制、加快培养聚集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海外顶尖人才引进力度,只有在培养和引进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人工智能产业输送大量的人才,形成完备的科研团队,推动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国家及相关的人才培养部门要对高校进行有效指导,有计划地培养行业所需人才。同时也要给予所引进的顶尖人才一些优惠政策,为其开设专业渠道,吸引更多顶尖人才的加入。再者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开发提供经验。
2.3 完善产学研用配套体系建设
完善的产学研用体系有利于提高科研效率,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政府应利用自身职权积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做好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的
培养和输送工作。同时还要建立与产学研用体系相配套的制度,从法律层次更好地保障科研人才的权益,为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3]。
3 结束语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便利,这也是高端技术人才为现代社会做出的伟大奉献,但随着人工智能产业不断高速发展,我国却尚未形成完备的人才资源分配体系,在人才需求上出现的缺口较大,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在我国的努力下持续稳定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中国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本文主要分析在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只有做到尽可能早地培养人才,才能让人工智能产业稳定地发展,从而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李俊平.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6,187-190.
[2] 张昕.人工智能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3] 乌镇智库,网易科技,网易智能.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R].乌镇: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16,143-145.
刘育京(2002-),男,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市铁一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