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
一、 填空
1、《老子》又叫做《______》.
答案:道德经
2、孔子,名____,字_____。
答案:丘,仲尼
3、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等六部中国上古经典。
答案:诗、尚、礼、乐、易、春秋
4、四书指《___》、《___》、《___》、《___》等四部儒家经典。
答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概括的六大哲学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道、墨、法、名、阴阳:
6、八卦是乾、___、震、___、离、___、兑、___。
答案:坤、艮、坎、巽
7、董仲舒哲学的宗旨是:
答案:“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
8、王充《论衡》一书的宗旨是______。
答案:疾虚妄。
10、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答案:《明夷待访录》
11、孟子的四端说中,仁之端是___________。
答案:恻隐之心
12、三纲领八条目是对先秦儒家修养理论的概括,其中三纲领指:_____、_____、_____;八条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佛教华严宗的四法界指:_____、_____、_____ 。
答案: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14、唐代禅宗最著名的禅师是____。
答案:慧能。
15、冯友兰的“贞元六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二、名词解释
1、 和实生物
2、 道法自然
3、 无待
4、 名教与自然
5、 明心见性
6、 慎独
7、 仁者以通为第一义
8、 俱分进化论
答案略
三、 指出下列哲学思想和哲学典故的出处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答案:孔子:《论语·颜渊》)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答案:慧能:《坛经》)
3、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答案:王阳明:《传习录》)
4、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
(答案:陆九渊:《象山语录》)。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儌。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答案:老子:《道德经》或《老子》)
6、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答案:张载:《正蒙·太和》)
7、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答案:庄周《庄子·秋水》)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周易·乾·象传》)
四、论述
1、 天人合一的几个方面
2、 儒道互补的哲学基础
3、 佛教中国化的启示
4、 明清之际的哲学转型
答案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