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技术管理组织保证措施
1.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负责人、质量总监担任副组长的技术管理小组,主要分管技术质量管理部和深化设计部。
1.2施工质量技术组织保证
依据项目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施工过程将采用三级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
第一级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交底,即项目技术负责人给技术质量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和深化设计部交底。
第二级为技术质量等相关部门交底,即技术质量管理部和各专业承包商给各自所辖技术质量专业组交底。
第三级为技术质量专业组交底,技术质量专业组给各专业施工队交底。
2计量管理的技术保证措施
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单位将根据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保证计量工作符合国家的计量规定的要求,使整个计量工作完全受控,
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提出需求计划,及时配备工程所必须的测量设备,并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使用过程中,应及时编制计量器具台帐,定期进行复核、检验,以保证计量器具有效性。
3检测、试验管理的技术保证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检测、试验工作及其重要,它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和验证的关键性环节和手段,我单位历来非常重视此项工作。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制定如下检测、试验管理的技术组织措施。倘若我单位有幸中标,将针对本工程制定出具体详细的试验检测方案,报监理人、发包人审批后实施。
3.1检测试验工作的原则
1)各负其责的原则
项目部将成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核心,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全面管理的检测试验组织机构。
(1)项目经理:理顺检测试验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主要人员职责,在人力物力上支持检测试验工作。
(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检测试验工作总体安排和策划,负责编制检测试验实施方案。
2)委托试验的原则
现场不具备试验能力者以及凡规定必须经复验的原材料则由技术质量管理部委托有资质能力的试验室进行试验,主要有:钢筋、水泥、砂、石、砖、防水材料、砌块材料等。
3.2检测试验管理及内容
1)试验工作的管理
依照现行规范或业主、监理人的要求所有施工试验及进场原材料的复试必须接受监督,见证试验,要求试验取样、制样必须有监理的见证人、试验人员或物资设备部及专业承包商试验人员共同参加。
2)检验程序
材料物资进场后,由物资管理部验证规格、数量,检查随货文件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检查外观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需进行复试的材料,应标注“待检验”标识。
需进行抽样复试的材料,应在监理的见证下进行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而不合格材料,应及时退货,绝不可用于工程中。
3)试验程序
需进行试验的材料,在监理见证下完成试块、试件的制作后,送至试验室进行标准试验,达到日期后,项目试验管理人员从试验室取回试验报告,上报技术质量管理部,然后将试验信息反馈至其他各部门。
4)试验工作的主要内容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主要试验内容如下:
(1)钢筋:钢筋原材料进场复试取样、送检;钢筋直螺纹连接取样、送检;钢筋受拉试件测试。
(2)钢材:钢材进场检验;钢结构焊缝无损检测;焊接工艺评定试验;钢柱构件受拉测试。
4隐蔽工程施工的技术保证措施
本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具有体量大、专业复杂、覆盖面广的特点,其控制的关键在于技术组织。我单位针对隐蔽工程的技术组织,重点加强对协调准备、检查验收两个环节的组织控制。
4.1协调准备
通过与各专业承包商或工种协商,确定各专业穿插顺序,限定相应施工的时间。
4.2检查验收
实行质量“三检”制度,实现“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的控制目标。见下表。
4.3实施奖罚
结合《工程质量奖罚制度》,根据检查验收的相关记录兑现奖惩。
5技术复核
1、为避免发生工作差错而造成重大损失或对后续工序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在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工程特点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编制项目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以及责任人。
2、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责任工程师、作业队有关人员等进行技术复核,做好记录,及时存档。
3、技术复核的项目,其复核结果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复核无误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每项复核必须建立复核记录。在技术复核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技术补救方案,出现的不符合项比较严重时,应联系企业技术管理部门、企业总工、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制定相应技术方案。企业可对严重质量问题进行追责。
4、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复核;项目部内业技术工程师对施工方案、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变更核定复核;现场管理各工程师对施工交底进行复核。
6施工资料管理的技术保证措施
资料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证明工程质量的客观依据,是评价管理水平重要的见证材料。因此我单位在收集各种施工资料时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严格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6.1文件资料发放和处理流程
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往来文件,均通过总承包单位进行接收或发放。
6.2文件资料管理要求
1、设立专职资料负责人,负责文件资料接收、发放和保存等工作。文件资料由资料员统一收发,统一编号,统一记录。
2、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文件资料进行存档和整理,并对处理结果跟踪检查并做记录。
3、对文件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控制,定期发放有效文件和资料的目录给相关文件资料的持有人,及时收回作废的文件资料,确保所有单位和人员使用的是有效的文件和资料。
4、工地设置资料保管专用办公室,采取防潮、防虫措施。配置资料柜、文件夹。
6.3技术档案整理要求
1、工程档案资料按天津市档案局关于建设工程竣工资料备案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满足发包人对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及时做好收集、汇总、整理工程档案。
2、工程资料记录是施工过程中自然积累形成的要求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直至工程交工验收结束。
3、工程资料要求内容真实,数据准确,不后补,不擅自修改,不伪造,不外借。
4、资料的整理,要求字迹清晰、装订规范、内容齐全完整,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6.4文件资料归档
文件资料处理,按照接收、分类、发放、处理、反馈的流程进行,完成后的的文件资料由资料员检查归档。
8质量纠正及预防措施
8.1总则
1、一般不合格,由作业人员依据检验人员的指令直接实施整改,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2、对经常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及严重不合格,责任部门应调查导致不合格的原因,并组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3、对导致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1)设计和规范问题,包括设计要求不合理、不完整,使用非有效版本文件等。
2)工序控制和检验问题,包括工序控制不当,操作不符合程序规定,操作者、检验人员不具备相应技能,缺乏培训,检验规程不全面、不准确等。
3)工艺装备和测试设备、环境问题,包括设备能力不足,测试设备与要求不适应,设备缺乏保养维修,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设备或检测的影响等。
4)材料及现场管理问题,使用未检验的材料或标识不清造成的混料或错料,检验和试验技术状态不清,施工条件不符合要求等。
8.2纠正措施
1、纠正措施要求的提出
1)对经常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由责任部门和作业人员调查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并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2)对发包人提出的不合格产品,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并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2、内部质量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
1)技术负责人应根据不合格报告,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2)涉及质量手册、管理规定等质量体系文件修改的纠正措施,由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制订并实施纠正措施。
3)纠正措施的验证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结果。
3、质量例会、讲评及会诊
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每周质量例会和每月质量讲评。对质量好的要予以表扬,对需整改的限期整改,在下次质量例会逐项检查是否彻底整改。同时由责任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突出的质量问题采用质量会诊制。
8.3预防措施
1、制定预防措施的信息源为:与工程质量有关的信息,不合格记录,让步记录,审核报告,发包人服务报告,发包人投诉等。
2、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述信息源,发现、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研究确定预防措施,明确执行该项预防措施的单位,并组织实施。
3、有关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由技术管理部负责分析所涉及的材料、工艺、物资设备、操作规程、作业人员技术等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找出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针对不合格原因制定并组织实施预防措施。
4、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记录实施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