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庆生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5期
崔庆生
中图分类号:TR3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3-0009-03
一、电子商务市场情况概述
(一)电子商务定义
广义的电子商务,泛指利用包括INTERNET在内的一切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所有业务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INTERNET提供的通信手段而进行的网上商业交易活动。
(二)目前银行的电子商务客户主要分为三类:
1、第三方支付类客户,是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中最核心的一类客户,拥有众多的上、下游企业,同时掌握了大量的交易数据;
2、电商平台类客户,这些电商平台拥有大量的专属客户群体,而且交易量较大。
3、P2P平台类客户,这类平台客户的上、下游企业也很多,资金量也较大,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较高。
(三)这三类客户所处的市场情况如下:
1、第三方支付市场
截止目前,我国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及企业共有269家。由于第三方支付客户手握大量的客户群体,具有广阔的支付渠道、先进的营销理念以及创新的服务方式。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客户的渠道,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介入到原本不在服务范围内的客户。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第3季度,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出现较高增长,交易规模达到了1340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7.1%。由此带动的备付金存款沉淀具有了一定规模,成为商业银行今后在存款营销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网上支付分别以46.4%、20.0%和13.1%占据市场前三位,第二梯队快钱6.2%,汇付天下5.7%,易宝3.3%,环迅2.6%。
2、电商平台市场
目前,国内B2C市场格局日趋明显。天猫、京东和腾讯位于第一梯队; 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唯品会、1号店、当当、国美在线、凡客诚品位于第二、三梯队。综合化全品类的平台包括京东、天猫、亚马逊(中国)以及苏宁易购等。其余平台大多都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拥有各自的客户群体。
在国内的大型电商平台已逐渐发展成型的背景下,众多的电商平台已逐步开始关注移动端市场。移动端也将取代PC端成为用户接触电商企业的“主屏幕”,这也已经是业界公认的趋势之一。数据显示, 2014年移动电商增速远高于整个B2C领域。
(三)P2P平台市场
凭借着互联网的优势,P2P平台让资金需求方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贷款申请,包括各类贷款的在线申请、业务审批、信息查询、放款操作等步骤。因此互联网市场中出现了一批网上中介平台,专门撮合资金供、需双方达成交易,其中发展最迅猛的就是P2P网上贷款平台。
P2P信贷模式就是将出借人的资金分散给多个借款对象,符合经济学中“不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的原则,投资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散。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成为信用的传播者和使用者,P2P信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社会的闲散资金重新进行配置,合理地引向众多信用良好且需要帮助的客户群体。
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与采购的企业比例为24.7% ,22.8%。其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开展在线销售与采购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8.4%、36.5%、34.9%,和34.3%、36.5%、33.8%。
二、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经过最近四、五时间的不断摸索及创新,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电子商务业务合作模式,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一)第三方支付客户
经过四、五年时间的业务合作,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形式主要包括B2C、B2B支付、超级网银、网银代发、代扣、快捷支付、信用卡快捷支付及信用卡分期业务等。目前与商业银行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客户数量发展迅猛,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客户综合贡献度较低。
(二)电商平台客户
相比第三方支付客户,目前电商平台客户的发展还不够全面。业务合作范围相对狭窄,一般局限于支付渠道的合作。由于电商平台客户不像第三方支付客户那样依赖银行支付渠道,因此合作内容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B2C直联、银企直联等传统业务。
三、未来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策略
随着人民银行对于支付渠道统一管理的逐步实施,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业务合作模式也需逐步调整,以最大限度减少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1、在现有第三方支付客户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品架构,整合客户需求,促进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以备付金存管业务为抓手,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份额。过去第三方支付客户主要依赖银行结算渠道推进业务,但随着人行逐步对支付渠道的统一管理,势必将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创新业务合作方面积极推动,针对资金沉淀量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客户特点,利用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备付金存管银行等产品进一步密切银企合作关系,为日后争取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拓展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电商平台客户,以商业银行的特色存款业务以及跨行实时代收、代付业务为抓手,扩大与同电商平台客户的业务合作范围。提高商业银行存款份额及中间业务收入。跨行实时代收、代付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网银渠道,为客户提供的跨行实时转账服务,可以有效地解决客户跨行间公对私转账的业务需求。特色存款业务则是商业银行为争取资金沉淀而研发的产品,能够根据客户存款实际期限实现靠档计息。
3、在人行进一步加强对于P2P平台资金监管的政策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借助政策优势,大力营销客户资金托管,吸引资金沉淀。P2P客户是各家商业银行目前重点关注的目标类客户,商业银行也已经就资金监管问题与P2P客户初步展开磋商。近两年来,P2P平台交易额不断攀升,理财产品及小额贷款产品销售火爆,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事件也在不断增加。基于此,人行有意授权商业银行对于其资金实行监管。因此商业银行应借助有利政策背景,从资金监管角度出发,寻找双方合作契机。
与P2P公司的业务合作也将会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的架构,实现全面、立体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希望商业银行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不断推进自身产品的创新,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密切与电子商务客户间的银企合作关系,提高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
4.加强对电商客户的下游客户营销与合作,特别是现代物流企业客户。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物流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交易需求,国内的物流公司将逐步完善其物流配送体系,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抓住机会加深与现代物流企业的合作,丰富自身的客户群体,提高综合收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业务,将受到各家商业银行总、分、支行的高度重视,在未来的规划中具有战略性的特殊地位。
第三方支付业务已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基石,大型的电商平台将成为电子商务业务领域的引领者,更是各家商业银行深入挖掘的对象,而P2P平台的合作创新无疑将会为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业务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维护现有第三方支付客户,进一步加强与电商平台客户的合作,大力拓展新的P2P平台客户,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局限于第三方支付,而是与电子商务业务领域客户建立全面、立体式的合作。积极推荐各项金融产品,争取更多资金沉淀,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将是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1月
[2] 电子商务业务模式的发展与探讨,《物 流技术》,王晓平,2010年6月
作者简介:崔庆生(1979-),男,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北大学经贸英语,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
(责任编辑:赵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