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
【摘要】伴随着现代企业的构建与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时期,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不同。本文没有集中于研究各个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而是把与财务管理目标相关的知识也纳入进来,包括财务管理目标确立的原则、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等等,并对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最大化
1 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1 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理财活动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的目的:一是为了在企业中建立一种先进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为了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1.2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原则
(1)财务目标与组织目标
财务活动作为组织的一种重要活动,必然服从组织总体目标。但并不一定等同于企业目标。当企业的社会目标或技术目标等非经济目标处于支配地位时,此时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处于从属地位。当企业的经济目标处于支配地位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主要目标高度相一致,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就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经济目标是一致的。
(2)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
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矛盾的方面。企业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创新,引进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为社会带来新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企业财务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方面;然而企业也可能单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非法行为或违背商业道德,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害职工和其它企业利益,破坏资源等等。一个良好发展的企业既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又要兼顾企业的社会目标,并在两者中谋求均衡。
(3)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
企业的分目标可以概括为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非财务目标包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研究与开发、生产率、人力资源等其他标准。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因此,企业的非财务目标在与企业目标协调的同时,也必须与企业财务目标取得统一。
1.3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点
(1)相对稳定性
财务管理环境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也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概括出符合财务管理基本环境和财务活动基本规律的,能被人们公认的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2)多元性
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是多元的。在这多元目标中,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目标,称之为主导目标,其他一些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主导目标的实现有配合作用的目标,称之为辅助目标。它要求我们首先确定正确的主导目标,抓住主要矛盾,然后确定与主导目标协调一致的辅助目标。
(3)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是由不同层次的系列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之所以具有层次性,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要求我们把财务管理的共性与财务管理具体内容的个性结合起来,以总目标为中心,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2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分析
2.1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近现代最为流行的理财观点,被当今理论界视为最优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是通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资产总价值最大。然而持不同观点的人认为该目标计算公式中与未来企业报酬和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很难预计准确,很可能出现很大的误差,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计量的准确性,这种观点实际上仍缺乏可操作性。
2.2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在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并得到过广泛运用。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较多的缺陷:一是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是一个绝对
数,它没有反映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便进行比较;二是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问题,不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三是没有考虑实现利润的风险问题,可能导致经营者不顾风险大小而去追求更多的利润;此外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倾向。因此,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目标。
2.3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和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主要优点是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
3 关于选择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股东这一个利益集团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原因如下:
一是弥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不足,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
二是它弥补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不足。股东财富最大化只强调股东的利益,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整体的价值达到最大,兼顾了包括企业股东在内的所有相关者的利益。
三是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
参考文献:
[1]刘华.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会计之友,2005(4)
[2]刘巧英.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1)
[3]杨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现实思考[J].会计之友,2005(7)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