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如何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环球视线Global view如何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1974年1月,联合国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协定》,第一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由此,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状况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际市场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影响。文/石 舒在经济学上,假设是存在理性人,自然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自然应该购买价格更低廉的商品(假设商品本身基本无差别)。但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若一个国家的粮食全部或大部分依靠进口,在和平年代、在贸易交往顺利的情况下,似乎可行;但是世界形势多变,贸易往来时常会产生摩擦,若一国的粮食产品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性太大,是不符合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那么在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是行不通的。例如东北本地酒生产大豆,但东北人加工饲料所需的大豆原材料往往从美国进口,就是因为美国大豆的价格更低、质量更优。此时政府的干预就是必须的。

政府可以实施粮食保护价格,在国内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时候用高于市场价格的支持(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以维护国内农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绝不能放弃粮食的种植。相传,我国古代著名战略家管仲命令齐国百姓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桑,搞得本国丝制品价格奇高而粮食非常便宜。同时他又下令向周边小国出口低价的粮食,周边小国的农民于是都不种粮食了,而改种高利润的桑并向齐国出口丝制品。过了几年,周边小国的粮田几乎都成为桑田了,于是管仲下令禁止向周边小国出口粮食,结果小国粮食短缺,出现严重饥荒,这些小国的老百姓不得不大量逃亡到齐国,齐国轻易的降服了这些小国。这就是“种桑误国”的典故,尽管极端了一些,但若由市场完全说了算(小国的做法),这也是可能的,毕竟每个人在不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是最符合人性的。而由国家来收购粮食,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的储备粮;另一方面,为我国的粮食市场调节供需,维持市场上比较平稳的价格。

然而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买卖还是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的,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正逐渐融为一个整体,导致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受世界市场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在物流和仓储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国际上农产品的流通也越来越方便快捷,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外的农产品自然会大量涌入中国,因此,我认为,我国要想实现真正的粮食安全,需要我国农产品自身具有国际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自己能够“立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单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手段是不能够使我国真正实现粮食安全的。

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要大力强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真正将农业视为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从资金、科技、流通体系等方面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在劳动力资源不具备优势的现实情况下,必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粮食生产效率也能够得到显著地提高,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改善粮食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促进粮食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二、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把优质土地保护好。保护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这与全社会各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各个系统的支持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2

May. 2016

如何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三、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素质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很多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者选择了进城务工从事非农产业,留在我国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往往是老人和妇女,他们的文化水平通常不高,观念保守,大多凭经验种田,没有经过技术专业培训,缺乏吸纳新技术、新成果的热情和动力,不容易接受改变。因此在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时往往得不到预计的成果,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一大阻碍。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产量提高,是农业科技新技术能够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同时建立的科技体制应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接地气”,这样才能提高推广速度;还应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资体系,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使我国农业能够向着机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加快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贡献。

作出快速反应,形成多层次、分区域、多形式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五、加强粮食安全预警,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监测系统和粮食安全应急系统。加强对粮食市场的预测和监测,密切关注掌握市场动态,在出现粮食不安全的情况下,应及时发布信息并及时增加市场粮食投放量。

在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是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利用国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国内粮食结构,提高粮食质量的要求;是扩大对外开放、应对“入世挑战”的必然要求。具体措施为加快粮食外贸体制改革,适应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化需求;采取多头战略、转变贸易方式、在国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投资硬件建设等途径来实现粮食安全国际化;还要重视培养农业国际化专门人才,强化农民国家化竞争意识,提高农民素质,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组织农业生产,为我国粮食市场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在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情况下,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最主要的是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科技,进一步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等方面。还要重视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作者单位为山东理工大学)

 四、建立完备的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储备制度健全和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方法。需要逐步形成统一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还要健全储备粮食运作机制,进行粮食储备的经营活动。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现代物流集团进入国家储备粮的流转业务,以实现现代生产体系与现代物流业相得益彰的局面,便于对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变化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