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溃退(kuì) 屏息敛声 督战(dū) 残绝人寰 ..B.颁发(bān) 眼花瞭乱 遗嘱(zhǔ) 殚精竭虑 ..C.仲裁(zhōng) 摧枯拉朽 辱没(mò) 锐不可当 ..D.娴熟(xián) 震聋发聩 悄然(qiāo) 一丝不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B.近期,我县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

C.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 ....D.新版《鹿鼎记》将于2018年6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 .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走到路口时,看到一片热闹的景象。 B.一进屋子,我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油画。 C.这次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D.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5、下列对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4)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

1 / 10

A.比喻 引用 描写 比较 B.拟人 描写 比喻 反语 C.拟人 比喻 描写 反问 D.比喻 反语 比喻 反问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②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③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A.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③①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__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④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⑤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

B.③②④①⑤ D.②⑤①④③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

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2 / 10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②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③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④今垂⑤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聚落:村落,村庄。③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④迨:至,到。⑤垂:将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桃始花 .

②历东、西二林,抵化城 .③因与集虚辈叹且曰 .④属引凄异 .

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遗爱草堂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B.时节绝晚 哀转久绝(《三峡》) ..

C.余与河南元集虚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D.于是孟夏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1.(1)开花;到达;于是;连接。 2.D

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②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 / 10

③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4.(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烟火里的疼爱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晚,舟车劳顿的我很没精神。原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包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清瘦的母亲端来菜肉馅儿,拿出圆筛子,放上一碗水,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再好阻止。灶台旁放着的花茶,那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就问:“怎么没泡呢?”

④她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包饺子。“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更省事吗?”我对她的这种矛盾说法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得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既心暖又心疼。

⑥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耗费时间精力的,如包饺子、擀面、烙饼之类,她更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回到家的第二个晚上,她捧出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拍着南瓜给我看:“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学来了。”听她得意的语气,我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做南瓜饼耗时货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钟头。

⑧母亲愿意用整晚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

4 / 10

微出来都会想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也会想到她,吃不到就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

⑨我看着母亲用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边,在瓷盆里精致得很,仿佛是艺术品。再将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然后撒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那里了。

⑩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她应该是挺开心的,这个中秋不再是一个人过了。

⑪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锅里的南瓜裘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的她的快乐。外面的月亮就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

⑫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就用筷子夹了一块让我张嘴尝。她常说“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⑬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作疼。我说:“给你吹吹吧,再贴上创口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

⑭母亲憨憨地笑着:“忙着做好吃的,一点儿都没觉得。你回来了我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⑮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我会永

5 / 10

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1.文章围绕“我和母亲”写了三件事,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____→____→“我”给母亲贴创可贴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从加点词语含义角度分析)

(2)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标题“烟火里的疼爱”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写的是母亲,却多次提到了外婆,有什么作用?

2、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

6 / 10

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 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一阵“嘟嘟嘟”的声音,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第一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器,一件件识别出来。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村子。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但“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⑪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比如在老家,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他

7 / 10

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⑫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节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纯粹的安静里,我听见了小狗肉掌摩挲路面发出的“刷刷”声。 B.作者觉得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C.“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D.在乡村里,挑担子卖鱼的人都有天生好歌喉,并善于创作歌谣。

2.文中写道:“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作者在④—⑥段中是如何描述这幅“多层次多声部”的画面的?(提示: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回答)

3.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4.品析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第⑩段画线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句中的“才华横溢”指什么? (2)请品析第⑪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5.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 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8 / 10

参考答案:

一 A C D D A

(1)①君子好逑 ②道阻且右 ③微君之故 ④纵我不往; ⑤气蒸云梦泽 ⑥皆若空游无所依

(2)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二 三

1. 母亲为“我”包饺子 母亲为“我”老南瓜饼

2.(1)“无声无息”是“没有声音和气息,形容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声响”的意思,文中指南瓜饼中承载着的母亲深沉无私的爱默默地融入了“我”的生命中,不求回报。

(2)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色的美丽皎洁,营造舒适宁静和谐的氛围,烘托出“我”和母亲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

3.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母亲是通过做饭来表现对儿女的疼爱。③“疼爱”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歌颂了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

4.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总结了全文;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侧面表现了母亲想象外婆一样通过做饭来表达自己对女儿的爱,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文中的主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苛刻,对子女却无私奉献,愿意倾其所有。 1.B

2.示例:文章④—⑥段写到了蝉鸣、鸟啼、蛙鸣,还有番鸭喝水的声音。连绵

9 / 10

的蝉鸣是背景,悠扬的鸟啼是重要的点缀,各种蛙鸣,间或几声番鸭喝水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低声部,这些声音有高有低,或远或近,汇成了一部动听的乐曲。作者将各种声音分解之后渐次道来,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3.示例1: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因本段删除后不会影响文章结构的顺畅性和内容的完整性,而且第⑦段所要表达的要关注微小、细节的声音的文意在其它部分已有涉及,所以删去后可以使文章更为简洁紧凑。

示例2:将文章第⑦段删去不好。《八月迷情》中的埃文听到了很多声音的细节,借物小人艾莉斯蒂能听到非常细微的声音。他们因为对世界满怀新鲜与好奇,甚至感恩与敬畏,所以就能体会到许多原本容易被忽略和错过的的声音。这段插叙使文章的主旨更深刻,所以不应删去。(建议:示例2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到位,因此对持此类看法的学生应加以鼓励)

4. 示例:文中的“才华横溢”指卖鱼的、收破烂的、卖花的……各种叫卖声都各具特色,表现出了民间叫卖者过人的才能。

(2) 示例:文中“呼呼”的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炉火的旺盛,呈现出了一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碗、碟、筷发出的“各就各位叮当恳切”的声音,形象生动地传递出一份温馨的人间烟火味。

5.示例:生活中,我们经常错过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声音,经常错过街市巷陌中习以为常的市声,因此常常错过许多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其实,我们荒废的不止是听觉,还有感知世界的能力。作者以“我们的耳朵错过了什么“为题,实际是想引发人们对这种“错过”的思考,期望我们不再错过,懂得用耳、用心去体会世间那些可能微不足道、习以为常的美好。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