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星 !叁塑 曼 吴元凯(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4、科研工作缺乏引导。由于政策和措施 E灌 圈 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与建设的研究 文◎赵友贵周捷重庆巴南) 2、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教研室 发展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师资建设和 课程建设的成效。教研室应制订自身的《专 、【 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积极推进以工 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大力开展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研 究和改革课程体系;通过发挥校企合作的专 摘要:教研室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科 研、师资培养的基层组织,是学校专业支撑 的基础。教研室工作和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 到专业的发展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抓好教 研室建设,就把握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和 质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文章从分析高职 的原因,教研室缺乏依托专业开展科技服务 的积极性,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少,教师投 入的时问与精力少; 5、工作职责发生错位。教研室还没有完 工作状态。教研室工作职责和管理功能发牛 基础,就能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教学 个进入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基本认知状态和 院校教研室工作和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对 高职院校教研室的地位、作用与基本任务、 组织建设、工作内容及工作制度进行了研究 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研室;3-作与建 设 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是学校按照 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与科研基层组织。教 研室是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支点,支撑着 各专业、各系(部)和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 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 风和学风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的重心从外 延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内涵质量提高的 新形势下,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l6号)文件精神和高职院校人才培 养工作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 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 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在高职院 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作用,使教研室工 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努力开创教研 室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以适应深化教学改革 的需要 有着特别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一、教研室工作现状不适应高职教育的 发展形势 近年来,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 展的一个类型,已进入转型时期,教学改革 正向纵深发展。可是,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 养工作评估,发现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和基 础建设的某些方面还不到位,教研职能与教 学管理职能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要 求,主要表现为: 1、学院与系(部)对教研室的功能、目 标、研究不够,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投入 的精力、人力、物力不够,对教研室工作的 关心和支持不够; 2、教学工作不堪重负。教研室敦学任务 太重,教师总量跟不上专业发展与招生规模 扩张的需要,已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阻 力; 3、教学研究不够扎实。教师缺乏教学研 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存在不研也能教的错 误认识;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研究不足,创 新意识不强;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高职 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有待加强; 错位,存在重行政,轻业务的倾向,导致了 教研室工作方向与性质的偏离,影响了教研 室学术性与教学性作用的发挥。 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学校的教 学与管理改革必然受阻;专业 孑课程建设将 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敦师自身的发展也将受 到制约。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教 研室建设,切实加强对教研室的领导,把提 高教研室工作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 的工作列入议事f }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 和帮助教研室改善条件,提高教学和学术水 平。同时,各级领导往工作中应当充分注意 与重视教研室工作的学术性质 涉及到学术 性质的问题要尊重教研室的意见。 二、教研室的组织建设 l、教研室‘般按照专 或课程进行设嚣 组建。 2、教研室人数:教研室教帅人数≥5 人,设敦研室主任一名,敦师数超过10人可 设副主仔一名。 3 教研室职称结构:教研室内具有高 级职称的教师 得少于1名(理想结构:高级 30%:中级40%;初级30%)。 4、平均教龄:3~5年(理想教龄:5~8 年)。 5、承担课程:5门以上(含实践性课 程,公共课教研室除外)。 6、学年甲均工作量在额定l:作量的90% 以上。 全校每位仟课教师、兼职教师、实验技 术人员都要编入相 的教研室,参加教研活 动。为了方使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数或课 程门数较多的教研室 ,uJ‘根据课程设置情 况,分设课程教学小组。 三、教研室工作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工作 组织实施敦学,开展敦学改革、教学建 设,是教研室的巾心工作。主要包括: 1、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窀要 格执行经 学院审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全面安排并完成 系(部)F达的教学任务。要充分保证教学 第一线的力量,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帅 任主 讲任务,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各教学环节(包 括教学常规)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开展敦 学,确保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地运行。 q 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 建设;积极开发新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 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增强学生 的就业能力。 3、深化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 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 难点。教研室担负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 职能,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制订与 之相适应的课程建设规划:大力开展精品课 程与重点课程的建设,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 开发课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 的任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实时跟踪 专业前沿,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 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 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专业教 学资源共享,逐步实现专业的交互与融合, 提高课程敦学质量。 4、重视教材建设。确定本教研室所开 课程的教材选用计划,自编教材计划,教学 参考资料的选用或编写计划,组织教师与行 、【 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 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5、严格教学考核工作。确定课程考核 方式和内容,编制和审定考试题目及评分 标准,按照学院有关考试工作规范指导和督 促考试、考查、阅卷及评分工作。开展教学 考核评价科学化的研究,积极开展课程考试 制度改革,重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 核相结合,发挥课程考试在人才培养中的作 用。 6、加强敦学文件和教学资料的建设和管 埋。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和 毕 l 综合实践指导书、习题集、实习大纲, 以及电教软件 ̄[JCA1课件的制作,分批建立试 卷厍或试题库。重视常规教学档案管理,做 到教学文件齐令,教学环节资料完整规范。 (_I)科研工作 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提高师 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研室工 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 l、存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教研室要提 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学水 平的提升。立足专业本身,有组织、有计划 地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教 师总结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撰写较高 133 臣灌 匝 星 受 水平的教改科研论文,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为教学 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方针。合理组织专业教 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开展“四技”(技 △ 求,专业教研室应制订详细的顶岗实习教学 计划和教学大纲,包括顶岗实习课程目标、 教学任务书、顶岗实习指导纲要及顶岗实习 考核方案等,毕业实习综合报告可以结合顶 查、有总结,有成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应建 立必要的工作制度。 1、教研活动和会议制度:每周一次全 室例会,政治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可交替进 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 岗实习的岗位技能训练任务完成。 行,并建立详细的活动记录。 活动,主动争取横向立项课题,积极承揽“四 (3)顶岗实习教学计划要满足:专业顶 2、集体备课制度:数名教师教同进度的 技”项目,努力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多出科技 岗实习时间要达到半年以上;专业对口顶岗 一门课,应有集体备课制度;不同进度的同 研发和教学成果,促进教师知识更新。 率达到80%以上: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至少完 一门课程,也应加强集体研究和交流,公共 (三)师资培养工作 成一套完整的岗位技能训练项目和达到考核 课和基础课教研室尤应重视这一制度。 教研室建设工作的深度与高度,归根到 要求的其它训练项目的要求。 3、听课、试讲制度:教研室正副主任及 底取决于师资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研室 2、实践教学 教学组长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并组织教师 建设的关键工作,主要包括: (1)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 互相听课交流。对于新开课教师,要建立试讲 1、根据学院、系(部)师资队伍建设 节,教研室要重视和做好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制度,安排老教师审阅备课讲稿,并组织有关 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室实际情况,制订 的设计,改变实践教学依赖理论教学的状 教师随堂听课并予指导。待部分章节得到老教 教师和实训(验)技术人员培养规划与年度 况,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 师和学生的认可后,才能正式安排开课。 实施计划,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 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工 4、教学检查制度:开展“三期”(期 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比较合理的专兼 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 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活动,及时掌握 职高质量师资队伍,规划要落实到人,做到 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学动态和教学情况,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 四定:定方向、定任务、定要求、定措施。 (2)专业教研室要按照教学计划与教学 质量。 2、重视“专业(学科)带头人”、“青 大纲规定的实训(验)内容与要求开出实训 5、考核制度:按期对本室教师和实训 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和“教学名师”、 (验),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 (验)技术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包括师德师 “教坛新秀”的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其带动 质量。有条件的实训(验)室和校内实训基 风、教学与科研、业务进修等方面),做好 作用。加强教学梯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增 地应逐步开出选修实训(验)课,并努力做 工作量的核算以及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评定 强教研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教师执教 到面向全院、面向社会开展对外服务。 工作,考核结果要与本人见面,并建立教师 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 (3)推行“双证书”制度。要积极推行 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定职晋级、评奖评优的 3、督促并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 既反映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又 主要依据。 修提高和知识更新。教师进修提高应贯彻三 反映实践技能程度的“双证书”制度 专业 6、工作计划和总结汇报制度:学期初, 个为主的原则:以在职进修为主,以自学为 教研室要针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认真选 教研室主任要制订出教研室工作计划;学期 主,以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提高为主。同时 择职业资格证书,并在专业教学设计时,嵌 末,教研室主任应总结一学期的工作,分别 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部分教师脱产进修, 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做好强化学生职 向教研室全体教师报告和系(部)主任书面 参加社会实践和下企业基地锻炼、参加讲学 业能力的认证和鉴定强化训练安排,使有职 汇报;教师个人应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 及学术活动等,大幅度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 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 出小结并向教研室写出书面汇报。 “双师素质”水平。 人数达到8O%以上,并不断提高 “双证书” 7、教研室档案管理制度:教研室要重视 4、审议新开课和开新课的教师资格。 的获取质量。 教学档案工作,建立本室教师业务档案,责 对青年教师和新开课教师,要指定有经验的 3、实践教学条件 成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和 老教师“传帮带”。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学院改善办 归档工作。 作,开展“青蓝工程”活动,以老带新,帮 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五、结语 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动手关”和 点。专业教研室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 又好又快的促进教研室建设与发展,是 “科研关”,切实把好教学质量入口环节。 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以提升内涵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兼职教师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课程 容和基础工作。只有当教研室成为最强劲的 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建设的规划要求,提出本室所属实训(验) 教学、科研、学术的基本单位,才能保证高 专业教研室要逐步加大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 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年度仪 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 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 器设备购置计划,报院、系(部)审批后付 断提高。 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 诸实施,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教研室要 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同时,要注重针 加强本室所辖实训(验)室内部管理,建立 参考文献: 对兼职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建立兼 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好仪器设备的保管与维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职教师业务档案库。 护,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四)实践教学工作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研室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 实践教学的建设和管理是专业教研室推 要以学院与社会结合为前提,合理利用校外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 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 【z].教高[2000]2- ̄-- 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主要包括: 的,以有效措施为保障,既遵循高等职业教 3.林元霄.高职高专院校教研室建设的 l、顶岗实习 育规律,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若干思考(J/OL].http:// ̄vw.1wkoo.COlll (1)专业教研室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 要求,按照学院有关标准着力校外实训实习 4.何同林,冯丹.高职院校教研室工 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并组织实施以培养学生 基地建设与管理,真正把校外实训基地办成 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 综合职业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提高专业技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究,2007,(5) 能、职业素质为目标的顶岗实习教学工作。 四、教研室工作制度 5.刘素芳.教研室工作内涵浅析【J】.郑 (2)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要 为保证教研室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 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