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一地鸡毛》的底层叙述

浅析《一地鸡毛》的底层叙述

来源:爱站旅游
第15卷第8期

2017 年 8 月

Vol. 15 No. 8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ug. 2017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7.08.012

浅析《一地鸡毛》的底层叙述

李佳桐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从底层叙述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主人公琐碎生活的描写,展示了

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还原了现代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样貌。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一地鸡毛》的底层叙 述:在小说的内容上,是由琐碎的日常片段拼凑出的生活图景,还原了生活的本相;在人物形象上, 小说的主人公是知识分子,关注的也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挣扎与沉沦;在价值 取向上,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以权力和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当今社会的控诉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之 情,批判与悲悯共存。

关键词:刘震云;《一地鸡毛》;底层叙述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3X(2017) 08-0049-03

“底层是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拥有上 都相当匱乏的阶层。”[1]刘震云在30余年的创作中, 一直扎根于社会底层,关注着小人物的生存境遇。 在《一地鸡毛》中,作者以知识分子小林为中心,描写 了小林一家鸡毛蒜皮的小事,还原了真实的底层生 活,表现了主人公在现实生活重压下性格思想的转 变和道德观念的堕落。刘震云以冷静的笔触对当代 生活进行了批判与反思,用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底 层生活的悲悯,并对未来生活寄予了诗意的期盼。

班、下班,都成为刘震云描写的对象。这些看似无聊 平庸的琐事,却构成了小林生活的全部内容。

一斤馊了的豆腐,一箱打折的可乐,都有可能引 发一场家庭的风波,生活的悲与喜都离不开最简单 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是小人物的寻常生活。作 者借助这些琐碎的生活片段,表现了普通人的矛盾 纠葛以及底层生活的窘迫状态。“一地鸡毛”象征的 就是乱七八糟的生活琐事,人们享受着琐事带来的 平凡的快乐,也渐渐地被琐事磨平棱角,走向平庸。 人活着就会被琐碎的小事纠缠,生活带来的不仅是 烦恼,还有淹没和吞噬。

(二)还

―、情节内容:还原生活本身

新写实小说的“新”就在于不再像传统写实小说 那样对意识形态进行再加工,而是尽可能地还原生 活的本相,达到细节的真实。《一地鸡毛》描写的就 是普通职员小林平庸琐碎的生活状态,这些看似微 不足道的片段,却恰恰构成了芸芸众生最真实的生 活,拼凑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样子。

(一)琐碎的生活图景

《一地鸡毛》没有宏大的历史结构,没有纠葛的爱 恨情仇,只有平凡的近乎平庸的日常生活。小说的第 一句话就是:“小林的一斤豆腐变馊了。”一斤豆腐不 算什么,作者却通过这一件生活的琐事牵扯出了零零 碎碎的事件。小林为老婆的工作调动四处奔波、接待 老家来的客人、给孩子看病、送孩子上幼儿园、帮同学 卖板鸭,甚至于夫妻二人每天的吃饭、睡觉、吵架、上

原真实的生活

如果说池莉的《烦恼人生》对生活进行了诗意的 展现,那么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则是完全展现了生 活的世俗化和生活化。正如刘震云自己所说:“我写 的就是生活本身。”[2]由此可见,“作家把平民最看重 的形而下的‘生存’推到了人生问题的首位”[3]。

《一地鸡毛》讲述了主人公小林生活中的家长里 短、碴碴碰碰,由鸡毛蒜皮的小事拼凑出了平凡的生 活画卷。小说中叙述的小林的生活状态没有被丑 化,也没有经过理想化的修饰,而是还原了现实生活 的本真形态。这是小林一家的生活,也是当代知识 分子甚至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所有小人物的生活。 生存的困境好像围城,把人挤压得透不过气来。这 种对生活的反映,也体现出作者本人的生活观念,作

收稿日期:2017-05-08;修订日期:2017-05-26

作者筒介:李佳桐(1995 —),女,满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50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二)道

2017年8月

者把自己看作是小人物中的一员,在创作中,作者不 再让自己担任精神的启蒙者和引领者,而是成为了 “‘民间歌手’和‘大众哲人’”[4]。只有走进生活,才 能更好地描写生活,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

德观念的堕落

小说中,小林怀揣着满腔的热情,昂首挺胸步入 职场,却在权力的威胁下低下了头。他放下了自己 “幼稚”的初心,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职场中人。他 以为自己已变得成熟,其实这正是沉沦、堕落的表 现。为了入党,小林给领导送礼。在老婆想调动工 作时,夫妇俩又故技重施,在遭到领导的拒绝后,两 人并没有认为领导清廉,而是觉得两箱可乐的礼太 轻了,可见两人的思想已经开始扭曲。在妻子坐班 车、孩子入托的事情上,小林夫妇都是借了有权有势 二、人物形象:知识分子的沉沦

新写实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 小人物,正如《一地鸡毛》中的小林一样。小说中的 小林,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市场经济浪潮的 冲击下,知识分子迷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之中,为了 生存而苦苦挣扎。

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往往不是什么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变动,而是纠缠在自己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 小事,这些琐事把人们拖进生活的漩涡,让人们丢失 了理想、迷失了自我,甚至失去了道德,最后随波逐 流于世俗之中,成为了一个平庸的小市民。《一地鸡 毛》反映的就是知识分子在世俗中的挣扎与沉沦。

(一)人物性格的转变

《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和他的妻子都接受过高等 教育,他们的家庭属于知识分子家庭。在步入社会 之初,他们都有过青春的理想、热切的追求,也曾坚 定自己的精神信仰。小林在刚踏上工作岗位之时, 他充满朝气,踏实工作,对一切的苟且与不公正都进 行抵制。小林的妻子在结婚前也是女性知识分子的 代表形象,她文静清纯,眉清目秀,是一个让人感受 到淡淡诗意的姑娘。

而在深入社会之后,小林和妻子的自命不凡在现 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小林放弃了远大的抱负,老婆 孩子热炕头成为了他最大的理想。他变得谨小慎微, 精打细算,会为了豆腐和白菜而斤斤计较,也会为了 家长里短而和妻子吵架。这样的小林不会让人觉得 卑微,反而更加真实可信。小林的妻子在婚后变得唠 唠叨叨,不爱打扮,整日操心柴米油盐,为了一斤豆腐 也会和丈夫吵起架来,从一名知识女性变成了平凡的 家庭妇女。世俗的生活磨平了他们的棱角,锉去了他 们的锐气,使他们成为了平庸的市井小民。

除了小林夫妇之外,“小李白”也是人物性格转变 的类型。大学时他充满激情,文采飞扬,最后却在大 街上卖起了板鸭,曾经汹涌的理想终抵不过现实的消 耗,最后归于平静。讽刺的是,最初对卖板鸭行为不 以为然的小林,后来也因为卖板鸭挣钱多而爱上了这 个工作。小林等人性格、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知 识分子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世俗化、平庸化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处于一种类似‘围城’似的境地 之中,在生活中奋斗挣扎,淹没于世俗中,他们放弃了 责任感与忧患意识,成为世俗小市民。”[5]

人的光,两人虽心有不甘,但还是默默享受,对原则 的坚持终抵不过利益的诱惑。正如卢海燕所评论的 那样:“现实生活中的琐事长期侵蚀了小林的思想意 志,处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小林对于金钱的看法产 生了很大的变化,本应该是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的 小林已经逐渐地消逝。”[6]

小说中,小林最后也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甜头,他 捞到了一个微波炉,并为此沾沾自喜。他曾为了没 能招待乡下的老师而感到内疚,但在小说结尾,当他 听到老师逝世的消息时,却觉得这还比不上排队买 白菜重要。至此,小林夫妇已经完全背叛了自己的 道德观念,人情的温暖败给了世俗的生活,小林的人 生变成了灰色。

在小林夫妇的生活中,“馊”了的不仅是一斤豆 腐,还有两个人被利益腐蚀的心。在市场经济浪潮 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的生活就 像小说中的一地鸡毛,纷乱不堪又毫无头绪。

三、价值取向:批判与悲悯并存

《一地鸡毛》从底层叙述的角度,亥[J画了小人物 艰难的生存境遇和生活状态,对于艰难的来源—

权力主义进行了深度的批判,并用冷静的笔触对社 会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刘震云站在民间的立 场,在对于人情世故的描写上表现出悲天悯人的情 怀,打动了无数读者。作者的感伤并不是绝望,在表 现社会现状时,作者更期待的是光明的到来。

(一)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刘震云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真实地揭示了底层生活的苦难,并对苦难的来 源即对权力与利益的追求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可 以说,在刘震云的小说里,人物的辛酸与不幸,都源 于对‘权力’的渴望与追逐。”[7] 287小林本来是一个积 极向上的知识分子,却在工作中学会了圆滑的人情 世故,一步步掉入了职场的“大染缸”,他学会了送 礼,学会了低声下气,最后自己终于也成为了收礼的 一员。作者在批判小林的自私与冷漠时,实际上是

第8期 李佳桐:浅析《一地鸡毛》的底层叙述 51

把矛头对准了金钱化与利益化的社会风气。在市场 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迷失了自 己,放弃了心中的精神信仰,成为了权力的附属品。 刘震云挖掘出人性恶的一面,对权力异化人性的社 会现象提出了批判。

鲁迅在中国文学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国民 劣根性的揭示。刘震云延续了“五四”时期对国民性 的思考,对社会现状进行了反思。像小林这样意志薄 弱的人,实际上是权力主义的帮凶,他们在受到权力 的迫害时没有反抗,而是推波助澜地成全了权力的剥 削,这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深思。有论 者这样评价刘震云:“作为一个民间知识分子,他的彻 底的反思精神和怀疑精神,他的绝望的反抗,他的过 于通达的对人生与历史文化的感悟,都使他与鲁迅的 传统有了某种连续性。”[8]181不过刘震云不像鲁迅先生 那样站在知识分子的高度上去分析国人,而是从平民 的立场去看待底层生活,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更加 真实,更贴近生活,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对底层生活的悲悯

生活的重压下放下了原则,成为在污浊社会中随波 逐流的一员。作者表现出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背景下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空虚,他们在灰色的生 活环境中沉沦,变得麻木不仁,对此,作者感到悲哀 和痛楚。小说的结尾写到小林做了一个梦,在梦中 他在鸡毛和皮屑中睡觉,柔软舒服,度年如日。这实 际上是一种讽刺的写法,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被 生活的琐事牢牢裹住,磨去了所有美好的棱角,这种 喜剧语言形式的背后,是作者深深的哀痛。

参考文献:

[1]

范家进.底层叙事:文学界的一场话语自救运动[J].海

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7-55.

[2]

丁永强.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J1.小说评论, 1991(3) :12-18.

[3] 李晓玲.社会底层小说的叙述特色[J].当代文坛,2005

(3) :35-38.

[4] 张业松.新写实:回到文学自身[J].上海文学,1993(7):

72-80.

[5] 郭艳红,王芳.世俗中的挣扎与沉沦—

从刘震云《一

曹文轩认为:“文学的职能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 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而这一‘基础’ 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 怀。”[9]219刘震云的创作始终站在平民的立场,刻画 了底层人困窘的生存状态,在对苦难的思考中表现 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地鸡毛》中,作者就对小林 夫妇处处碰壁的窘迫生活状态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刘震云小说的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对物质生活 的关注,更体现在对人物精神贫瘠的揭示。小林在

[7]

地鸡毛》看知识分子的困境[J].电影评介,2008 (5): 104.

[6] 卢海燕.品读刘震云《一地鸡毛》中的小人物生存状态

[J].短篇小说(原创版),2〇12(19) :89_9〇.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 郭宝亮.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

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9] 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刘震云的小说世

Brief Analysis of the Bottom Narration in Ground Covered withChicken Feathers

LI Jiat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81, China)

Abstract : Liu Zhenyun?s novel of Ground Covered zvith Chicken Feathers shows the survival of small peo- ple?s dilemma, and restores the bottom-level life of modern society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rivial life of the protagonist from the bottom narration perspective. The analysis of the bottom narr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ree aspects. In the content of the novel, the trivial daily fragments are put together to restore the phase of life. In the character image? the novel protagonist is the intellectual? and it concerns about the life struggling of little people represented by intellectuals.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the novel expresses the author?s complaint about the current society with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power and interest, and the love of the people at the bottom, with the coexistence of criticism and compassion.Key words : Liu Zhenyun ; Ground Couered xvith Chicken Feathers ; bottom narration

(责任编辑:韩自波实习编辑:杨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