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艺术类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作用及其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 艺术类学生社团 建设与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多年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经验,就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的特点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艺术类学生社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类型社团的显著特点。
1.艺术类社团数量多且比例较大。从高校艺术类社团绝对数量比较多,占高校学生社团的比例普遍较高。如截至到目前,南京某高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总数37个,其中艺术类社团有8个,占全校社团总数的21%。再放眼整个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来看,艺术类学生社团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根据笔者从网上对全国的20多所高校的调查,目前艺术类学生社团数量占高校社团总数大都在20%左右。
2.艺术类社团涉及艺术领域广。艺术类学生社团几乎涉及艺术的所有门类。艺术类学生社团可划分为:造型艺术类社团,如美术协会、动漫协会、摄影爱好者协会等;表演艺术类社团,如音乐爱好者协会、舞蹈协会、话剧协会、京剧欣赏协会等;语言艺术类社团,如小说研究会、诗社、散文协会等;综合艺术类社团,如电影协会、影视评论协会等。
3.从艺术类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内容和影响力上来看,高校的艺术类学生社团相比较其他类型的社团,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影响力上也相对较广,特别是艺术类社团中的音乐、舞蹈、戏剧、小品、摄影、绘画等
艺术形式为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不仅存在高校学生社团所共有的问题,而且要面临着艺术类社团所面临的特殊困难。
1.艺术类社团自身所面临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社团内部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不健全。很多艺术类社团常在思想上有艺术家“不拘小节,而忽视了社团规章制度的建设;有些艺术社团存在诸如社团章程等规章制度,但在社团具体运作中,也常出现有“法”不依的局面。
(2)社团内部管理不规范,会员的流动性很大,社团对会员缺乏吸引力和约束力。目前高校很多艺术类社团,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很容易成为该协会(社团)的会员,社团活动也是想参加就参加,想离开就离开,没有任何的约束,社团的会员流动性很大。
(3)社团自身缺乏优良社团文化的积淀。一个社团的发展就必须继承这一社团在以前运作中所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然而,实际上很多艺术类社团在活动之后并没有认真的总结,即使总结了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经验,有了点经验也没有很好的延续下去,这样每一任社团的领导集体,都面临几乎是从头再来的局面,没有很好的积淀。
2.艺术类社团所面临的外部困难
(1)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一些高校的老师甚至一些管理者看来,艺术类社团的作用仅仅是唱唱歌、跳跳舞,搞点文艺活动什么的。管理者认识上的不全面,给艺术类社团的发展带来障碍。
(2)指导教师缺乏。艺术类社团常有较强的专业性。目前高校艺术类社团的数量多且涉及的领域广,这种现象往往会出现在某一具体的高校内,这就很难找到全部专业对口的指导教师,特别在一些理工科高校,这种供需矛盾显得比较突出。
(3)社团活动投入不足。经费、场地和设备的不足是高校学生社团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对艺术类社团发展的影响尤为严重。艺术类社团要组织一台文艺晚会,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其次,艺术类社团对活动场地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如舞蹈协会需要练功场地、话剧协会需要排练场地及其基本的音响设备、书画类协会需要画室、影视类协会需要最基本的多媒体设备等等。然而,从目前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很难全部满足这些艺术类社团的需要。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有机配合,来进一步促进高校艺术类社团建设与发展。
(一)指导艺术类社团苦练内功,在提高管理水平和会员素质上下功夫。
1.积极引导社团加强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如社团章程、例会制度、选举制度、财务制度、活动制度等。促社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社团逐步在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
2.引导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学生社团的领导层素质。高校团委可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在社团内建立团支部等方式,对社团的主要领导成员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作为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3.努力提升会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社团吸引力。如舞蹈协会,协会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要让大部分社团成员在舞蹈方面有所进步、有所收获,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全面认识艺术类社团的作用,努力为其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对艺术类学生社团要全面认识,明确定位。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加强高校艺术类社团的建设,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特别是共青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领域、延伸工作手臂的需要。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特别是共青团组织要对高校艺术类社团的地位、作用及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为艺术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2.对艺术类社团提供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笔者认为可在学校的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允许艺术类社团走出校园、通过参加演出活动、活动赞助等形式来获取一些经费。在指导老师的配备上,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这些指导教师以激励,如给社团的指导教师算课时量、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等。
3.对艺术类社团提供制度保障。作为高校的管理部门,特别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规范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为它们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如指导学校成立社团联合会或社团管理中心等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完善考核、评优和监督等相关管理制度等。
高校艺术类社团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
情感世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只要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者和社团自身在工作中,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高校艺术类学生社团必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高校学生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报告.共青团江苏省委学校部、江苏省学生会联合会秘书处.2004
[2]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效学生社团建设的若干意见(团苏委联〔2003〕18号)
[4]刘岗.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3(3)
[5]龙昆,梁岱.和谐校园中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及其建设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7(12)
[6]闫海水.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浅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