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及推进策略

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及推进策略

来源:爱站旅游
2011年9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Sep.2011 Vo1.1O No.3 第10卷第3期 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及推进策略术 孙菲菲 ,闫志利b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a.职业教育研究所,b.学报编辑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立足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中职教师岗位具有教育对象特殊化、所处环境复杂化、工作内容 多元化、社会角色综合化等四个特征。从知识结构、职业态度、素质提升等三个角度,分析了目前中职教师专 业化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育观念、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学 能力和身 U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目标取向。同时,从社会、政府、学校及教师等视角,探讨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 展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991(2oa1)03—0088一o4 Goal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dvancing Strategy of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un Feifei‘,Yan Zhili (a.Institute ofVocational Education,b.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Qinhuagdao Hebein 066004,Cki:) Abstract:It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hatt special students,complicated working environment,mulitple job con- entt and integrating social role are four features for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lnRin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ere also analyzed in terms of knowledge struc- ture,profession lnanner and quality improvement.Based on the above,the education idea,caz槐r morality,profes- sional knowledge,teachig ab 哆an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qualiy were deftined as the goal orien ̄tion in pro・ 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The strategy of advancing was also put forward to achieve professionalization base on the erpspective of the society,government,schools and teachers.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teacher;professionalization;goal;strategy 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中职教师经过严格 一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的学习,在现实教育教学 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到符合岗位需求理想水平的 个过程。“十一五”期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 共同实施了“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各省、 一、中职教师职业的岗位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中职教师职业的岗位特征,是确定 其专业化发展目标取向的前提。有别于其他教育 层次和教育类型,中职教师明显具有以下四个方 面的职业特征: (一)教育对象特殊化 市也都组织了相应类型的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 了中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但这些培训大都是 专业(或称为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基于中职教 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更需要的是岗位综合素质的 中职教师的教育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体, 大多是中考落榜生。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各种 专业化水平提升。近年来,有关职教教师专业化 招生限制的取消,生源综合素质呈普遍下降趋势。 发展的内涵及培养体系建设、具体路径等已有报 道 .3J,本文重点讨论了中职教师岗位的职业特 征以及确立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推 进策略等问题。 中职学生大多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差生” (文化基础差、组织纪律差),家长、教师、同学等 长期的“另眼相看”,导致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据调查,中职学生单亲家庭、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研究(11YJA880132)。 收稿日期:2011—05—30;修回日期:2011—08—30 作者简介:孙菲菲(1985一),女,山东省青岛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3期 孙菲菲等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及推进策略 留守儿童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中,大都缺少家庭 予厚望,期盼学生能够通过接受中职教育成为 及社会之关爱。区别于普通高中学生,中职学生 既要进课堂学理论又要下车间学技术,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J。长时间的冷落遭遇、多重的学习任 务以及就业的迫切心理,导致患有心理障碍的学 生明显高于其他任何非特殊教育的任何层次和类 型的学生。 (二)所处环境复杂化 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型,我国中职教育理论研 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内外环境仍需改善。中职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路径虽有研究成果,但 尚未形成社会共识。中职教师培训体系建设虽初 见成效,但发展起步晚、水平较低。所有这些,都 不能完全适应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J。 特别是部分人士对中职教师存有偏见,认为从事 普通教育的教师是“正规军”,中职教师是“土八 路”。从编制性质看,目前中职教师有事业编、企 业编、政府人事代理、学校人事代理、外聘和临时 等多种类型,工资支付有财政、学校、企业等多个 渠道。特别是学校的外聘教师和临时教师,其实 际身份多是社会上一些有实践技能的企业下岗工 人或是刚毕业、尚未正式就业的大学生,这些人员 虽与正式编制教师干着同样的工作,却享受着学 校的最低工资待遇。从工作环境看,中职教师常 常受到来自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实习工 厂的噪音、卫生条件等多项困扰。 (三)工作内容多元化 中职教师的劳动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 合,工作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教学方面,普 通中学教师讲授的知识更新缓慢,而中职教师则 必须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及时了解本专业 发展的最新动态。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 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中职教师既要进教室、又要进实习 实训车间(实验室),既要会做课件、又要会使用 专业工具及设备、设施等。同时,教育对象的特殊 性又决定了中职教师担负着比普通中学教师更为 繁重的育人任务,必须付出更多的脑力和体力。 如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既要为学生做出 操作方法的示范动作,又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 精神状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防止出现人 身伤害等安全事故。 (四)社会角色综合化 当前,政府、社会和学生家庭都对中职教育给 “德技双馨”的职业劳动者,这些任务最终将由中 职教师来承担。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 成为“政工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善 于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德育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性要求中职教师成为“工程 师”,既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娴熟的 实际操作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要求 中职教师成为“职业指导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 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同 时,中职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要成为 “讲师”,等等。这些角色往往基于一个教育教学 活动之中,一名中职教师个体之上,要求中职教师 的专业化必须基于岗位要求,实现综合化发展。 二、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科学评价中职教师个体素质的现实状况,是 推动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客观地分析, 目前中职教师个体素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缓解 了师资紧张的状况,各中职学校陆续招聘了一些 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从教,中职教师队 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以非师范类青年 教师为主体的趋势。这部分教师虽具有较强的专 业理论知识,但没有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系统训 练,也没有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 识,对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等知之不 多,不能准确运用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等,面对问题不断的学生束 手无策 J。同时,这部分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 来学校工作的,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操作技能,距 “双师型”目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二)业务素质提升不快 中职教育学科门类多,专业性强,知识更新 快。培养符合社会满意、企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 人才,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经 常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及进工厂、下车间,及时掌 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实现与时俱进。但由 于中职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任务繁重,常常感到精 力不够,继续学习的意愿不强。同时,由于中职教 师所从事的专业存在较大差别,难以与其他专业 教师沟通,缺乏有利的学习和研究的共同平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O卷 此外,与高职学院相比,中职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明显不足,部分中职教师在心理上、行为上拒 绝创新,在时间上无暇顾及。 (三)职业倦怠问题突出 相对于国家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同 层次学校的教师而言,中职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 资福利待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部分教 的专业化进程,又会对学生德育产生重要影响。 在当前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职教师首先要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优秀的工作作 风,能够以此影响和带动中职学生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幸福观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形成。 其次,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把成为一名专业化 的中职教师作为一生的价值取向,把献身中职教 师的职业信念。受既得利益的引诱,部分中职教 师工作几年后或直接考入公务员,或直接跳槽到 其他企事业单位。还有部分中职教师把主要精力 投入到第二职业上,严重影响了岗位工作任务的 完成质量。同时,由于中职教师具有多重的社会 角色,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心理压抑、情绪波动。 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厌烦,对学生 缺乏爱心,工作缺乏动力。部分中职教师认为自 己社会地位低下,缺乏成就感。特别是在职称晋 升、评先评优等方面遇到挫折时,常常会对学校、 对社会满腹牢骚。 三、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 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会有一个终极目 标,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进 行适应性调整。在现实条件下,中职教师专业化 发展应确立以下目标取向。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中职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观念,只有在实践 中逐步体会、不断总结才能逐步确立。中职教师 应根据自己所担负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社会角色 的多样性,努力使自己实现“一专多能”,成为专 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育 教学的组织者、榜样和价值的导向者、学生心理的 调节者、技术开发推广者、学生就业的推荐者 等 J。同时,还应认真履行好家长代理人角色, 担负起学生心理辅导、生活关怀等多项任务,并在 特定时间和特定阶段,及时有效地对各种角色进 行转换。要树立“有教无类”的观念,坚持大多数 中职学生的自然潜能尚未开发、人人都能成才的 理念,正确认识每一名学生的可塑性,充分挖掘他 们身上蕴藏的无限潜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不弃 不舍,最终唤醒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自信,帮助 学生准确定位人生,使每一名学生的个体优势都能 得到有效发挥,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修养职业道德 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既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 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逐步培养实事求是、 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公正平等、民主法制的理性 精神,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自由创造、 自我完善的主体精神。三是要真心地热爱职业教 育事业,对中职学生要充满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并表现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 (三)丰富业务知识 中职教师必须掌握与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 应的相关业务知识。一是条件性知识,或称为基 础性知识。面对特殊的教育群体,中职教师应全 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 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引导学 生树立高尚情操,实现“德技双馨”;二是专业类 知识,或称为本体性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 标要求中职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 识,精通教材及教法等;三是文化类知识,或称为 外延性知识。通过分析中职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 发现,中职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 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 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等。四是实践性知识, 或称为实践操作技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 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中职教师必须具有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和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教师需 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努力使 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提高教学能力 由于中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素质较低,缺 乏学习热情,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有比其他任何教 师都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善于维持课堂秩序,精于 处理发生的任何事件。为提升学习效果,中职教 师要结合本专业实际,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 学艺术,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充 满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思 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面对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中职生源素质变化的现 第3期 孙菲菲等 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取向及推进策略 91 状,中职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 职教师的岗位特征,将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 力,善于在实践中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 (五)保持身心健康 中职教师职业的岗位特征表明,中职教师在 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将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 这是中职教师与其他各层次、各类别教师最大的 区别。在进行实训实习教学、实际操作各类机器 师标准区分开来,实行考与评相结合中职教师职 称评定方法,充分调动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 极性。四是建立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 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功能,通过资源的有效整 合和时间的合理安排,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 水平。要分年度制定中职教师的培训计划和培训 设备时,中职教师要认真做好安全工作,防止造成 人身伤害。当前,中职教育承受着来自社会各个 方面的压力,中职教师在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中,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宽广的胸怀和 良好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较强的耐受力、敏捷的 反应力、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 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今后l0年,我国中职教育发 展将在“量”的扩张基础上逐步实现“质”的提高。 完成规划目标,必须全力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 展的进程。 (一)营造社会氛围 首先要提升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社会认可 度。采取培树典型、强化宣传等方法,引导全社会 正确认识中职教师的职业特征和岗位特点,客观 评价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进而增强中职 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 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环 境。要将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放在区域经济、人 文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 积极性,倡导共同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中职教师 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实现校企双赢或多赢。三是 建立健全中职教师社会化培训体系。基于中职教 师社会角色多样化和工作内容多元化的特点,积 极为中职教师提供包括相关专业技术研讨会议等 形式的各种社会活动参与机会,分层次、分内容地 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健全支撑体系 首先是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应通过建立专项 基金、专项补贴等经费统筹制度,逐步完善以财政 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投人机制,确保中职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其次是建立考核奖励机 制。应针对中职教师职业的岗位特点,建立并实 行区别于普通中小学教师的中职教师考核标准, 实现奖优罚劣。三是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基于中 目标,建立培训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中职教师培训 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强化学校责任 推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职学校负有 直接责任。首先是领导认识要高。学校领导应将 推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 中之重,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及时 掌握每一名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其次是各项服务要好。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上 级安排的骨干教师培训、校内培训及各种科研、实 践活动等,为中职教师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研究 及实践机会,确保达到预期目标。三是要优化发 展条件。在校内组建方便人际沟通、交流与分享 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中职教师 学习集体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成员全面 发展。通过开展集体反思等活动,提高中职教师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研室职 能,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网络资源等建设,为 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 (四)激发教师意志 一是不断加强中职教师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建设,切实做好车间、实训场地等的安全检查及维 护工作,确保中职教师身体不受伤害。每年为中 职教师进行一次的专项体检,防治各类职业疾病 的发生。二是坚持搞好中职教师的政治思想和心 理健康保障工作,帮助中职教师树立积极进取的 工作态度和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意向,合理规划自 身的职业生涯,树立终身从事职业教育和终身学 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岗位热情。 三是按着略高于同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教师收 入的原则,对中职教师各项福利待遇实施倾斜政 策,进而达到稳定教师队伍之效果;四是加强推进 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适应时代 的发展,不断推出提高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下转第95页) 第3期 郑君梅等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 参考文献: [1]唐锡海.谈高等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管理[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4):49—52. [2]王丽.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8:11. [3]王宪平,唐玉光.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5):22—26. [4]刘兴顺,安连义,魏建培.关于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设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4):51—53. [5]吴闽波.从教师职业专业化角度审视我国教育资格认证制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94—95. [6]学力、同等学力、同等学历有何区别[J].河北自学考试,2003(2):23. [7]沈鸿敏,卢慕稚,刘求实.日本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8(9): 】9—24. (上接第91页) 参考文献: [1]程宇.职教大计,教师为本[J].职业技术教育,2009(15):64—67. [2]朱新生,施步州,庄西真,等.职教教师专业化内涵及培养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4):50—54. [3]潘建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路径:纲要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00—102. [4]林莉莉.中职生数学厌学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34)164. [5]和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J].教育研究,2010(2):84—88. [6]江建华.农村职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干预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4):30—32. [7]徐涵.从制度层面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职业与教育,2007(21):1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