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来源:爱站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作者:万彦军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5期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音乐教育的工作迎来了春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是令人欣喜地。然而,任重而道远,如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更大热情和潜能,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个一线音乐教师都将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课题。 关键词:提高;初中音乐;有效

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发行使用,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深入推进,给音乐基础教育灌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现在的音乐课如果说用“万木争春,千帆竞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我觉得也不以为过。教材可以进行增删整合,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形式……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我们这些音乐教师感到由衷喜悦。下面就来谈一谈几年来我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这里提到的情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指创设一个安静的欣赏音乐的氛围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更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新颖地、别具一格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们能很快的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这是上好一节课很关键的一步。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举例说明:在八年级下《丝路驼铃》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学片段: (一)情境创设

学生进入教室,课前大屏幕播放一组西域特色的风景画面(配乐采用的是小提琴钢琴合奏的乐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设计意图:营造课堂气氛,幽婉动人的具有异域特点的乐曲和充满异域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画面展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课件背景图片和音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选择应用,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效果。) (二)新课导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音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航船,承载着人类发展中积淀的文化和情感,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魅力,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今天这节课上,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做一次音乐的旅行,去聆听,去了解,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上动人的乐歌鼓舞。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我国古代往西,通往中亚、西亚至欧洲的一条重要商道。(因主要运输中国丝,丝织品至欧洲,故称丝绸之路)

大屏幕:演示丝路具体路线(从古代长安出发,今西安,沿河西走廊至敦煌,过玉门关,阳关,阳关分南北道经今新疆地区,至西亚和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条陆路商道)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入手,介绍西域的概念,flash动画演示效果很直观,学生能简单明了的了解西域的地理空间概念,这样还可以为下面的教学过程作铺垫) (三)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国和欧洲的政治交流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如我国的许多民族乐器就是来自于西域。

大屏幕:各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图(筚篥、琵琶、扬琴、曲笛、梆笛、箜篌等) 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融与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从历史地理知识的介绍导入自然过渡到丝路的音乐,选择介绍不常见的乐器,通过音画的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开拓音乐视野,加强对本课主题的认识。)

(四)师:从西安出发,我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当时教学的效果可见,这段5分钟左右的导入效果是很好的,从学生的神情可以判断出,安排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发挥了视听通感的作用,教师简介明了紧凑的讲解过度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这是我开的一节公开课的课前导入,事实证明效果是很好的,虽然只有5分钟,但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起,精神专注,效果很好。 二、合理布局,内容重组

我还曾听过八年级下的一节课《亚非拉掠影》,这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就是教学效果不佳。究其根底,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过多杂了,在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如何击鼓的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进行练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又忙着学非洲舞蹈,最后匆匆进行表演唱,整堂课就像过节吃饭,不停端上各种佳肴,一道没吃完又上另一道,如此这般,别说吃不出滋味,更来不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消化?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实,这节课只要教师放缓节奏,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干脆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引以为戒,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有人曾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幅水墨画,有浓墨,也有淡彩,有布局,也有留白,我觉得非常恰当,翻开新课程音乐教材,绚丽多彩的民歌民乐,流传百年的音乐精粹,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庞杂的教学内容与仅仅20课时的教学矛盾困扰着我们,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明确讲述,那么一周一节课是不够用的,即使能明确讲述也成了满堂灌,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集中了。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以上所阐述的观点,这些点滴反思只是我们探索前进沧海中的一粟,通过我们所有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追求,不断实践总结,我们音乐教育的天空,将会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灿烂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