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纸牌屋》是迈克尔·道布斯写的政治惊悚小说,它讲述了党鞭弗朗西斯·尤恩·厄克特是如何一步步排除异己,在风起云涌的英国政坛当上首相的故事。本文主要从情节构思、人物特色和整体感悟三个方面来写。 【关键词】阴谋;野心;背叛;死亡;权力 一、情节构思
执政党党鞭厄克特在新一轮政府选举中功不可没,但却由于首相太过保守不愿变动人员造成他未能进入内阁,长期的不得志使得他决心背叛首相,以一人之力扳倒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首相亨利·克林里奇。
这部小说分为三个部分,正如它的名字《纸牌屋》,整个情节就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纸牌游戏。在洗牌的部分,厄克特与年轻而且具有野心的《每日纪事报》记者玛蒂·斯多林合作,利用她揭露政府不可让外人知晓的信息,并且通过言语诱导让她发表对政府和首相不利的新闻。他利用党鞭职责之便和执政党宣传处处长罗杰的弱点和野心,控制他,让他为自己卖命,完成那些必须隐藏在黑暗中的背叛行动。首先,厄克特让罗杰泄露政府取消医院拓展建设计划的消息,让首相在每周例行的质询时间难堪,和亲密的伙伴党主席威廉姆斯勋爵产生隔阂,并让自己获得首相信任;接着他设计首相,以首相弟弟名义弄了个假地址,并且用印度商人的捐款,以首相弟弟的名义购买股票,制造首相弟弟利用首相职权谋取私利的假象。倒牌部分,厄克特让罗杰把对政府不利的民意调查泄露给玛蒂,对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彻底离间首相和威廉姆斯;设计外交大臣帕特里克,录音带录下未来让他放弃首相竞选的把柄;给首相哥哥埋下的炸弹也在这一部分引爆,首相和政府失去民心。发牌部分,首相被迫下台,各个有野心的政客宣布参加首相竞选,展开角逐;厄克特利用新闻界的支持者塑造良好形象,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刻宣布竞选;在利用各种手段迫使竞争者退出后,厄克特成功成为新一任首相,并且除掉了傀儡帮凶罗杰和知道真相的女记者玛蒂。
这三个部分情节跌宕起伏,初读如坠云雾,不知所以然,再读惊现神来之笔,不禁惊叹于厄克特的思虑之周全,步步为营,心狠手辣。更多的时候厄克特只是埋下一个引线,而那些新闻记者,反对党的人是最强的助攻。有时候处在权力顶峰的人和支持他的政党,他们的周围躲藏着一群又一群狼,只待他们力竭便会蜂拥而上。 二、人物特色
我第一个想说的不是主人公厄克特,而是那个女记者玛蒂·斯多林。她怀揣
着一颗想在属于男人的新闻界打拼出一片天地的野心来到伦敦——一个风云变幻的政治中心。她处事强硬,面对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上司毫不畏惧,行事干脆利落不按常规,但却和许多单身女强人一样,生活糟糕,内心孤独。她一开始接近厄克特是觉得在他的身上可以得到有价值的新闻材料,满足自己的野心,随着了解的深入她不受控制的爱上了这个像她父亲一般的危险而充满诱惑的男人。她因为深入追寻一切背后阴谋的真相,偏离了上司的新闻方向被炒鱿鱼。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到厄克特身边寻找慰藉,尽管她一无所有,但她并没有放下自己对新闻的热爱。当她在厄克特面前抽丝剥茧一步步发现阴谋背后的真相的时候,她的生命也一步步走向终结——恼羞成怒的厄克特摔死了她。
厄克特,整本书阴谋的实施者,它像一条毒蛇隐没在暗处,伺机而动,它是一个优秀的狩猎者,例无虚发,招招毙命。他心思深沉,富有谋略,思虑周全,行事坚决果断,对他人有着极强说动力。抛开他的所作所为,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担任党鞭,掌握着所有政客的秘密,为政府在幕后默默地善后,在人前保持着无比良好的形象,可以说在公众面前毫无瑕疵,而且因为他从政几十年的资历让公众相信他的能力,这也是他后来顺利被民众选举为新一任首相的重要原因。我想他的背叛不仅仅是因为他没能进入内阁,而且因为他不像威廉姆斯一样被首相信任和尊重。他在首相面前必须小心翼翼,仔细揣度首相的意思,他提出的建议被首相否决甚至嘲讽让他感到屈辱。其实他是个十分敏感的人,特别是对于那些可以给他压力的人,比如首相。首相给他的压力我想不是来自于人格上,而是权力上。如果是人格上的压力,换来的应该是厄克特的尊重敬仰,而不是他的背叛。同样他也十分嫉妒威廉姆斯,因为他拥有首相的信任,我想这是他后来离间他们的最主要的原因。对于那些他可以掌控的人,他可以显露出谦卑的姿态,同样也可以恰到好处的显出强势的模样。他善变的嘴脸,老练的说话技巧很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可再优秀的能力也掩盖不了他冷血残酷的事实。他为了自己的野心让克林里奇兄弟身败名裂,让其他竞争者被迫退出。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害死了对他忠心耿耿的傀儡罗杰和深爱他的女记者。
而罗杰,那个被厄克特榨干价值后用掺杂鼠药的海洛因毒死的宣传处处长,他的身上有着许多政界人员的缩影,表面光鲜亮丽,可灯光后面是腐朽不堪的身心。他被毒品控制,挪用公款满足吸毒的欲望,招妓,酒后驾车。他懦弱胆小,缺乏主见,有野心而无谋略,因而厄克特略施小计便把他牢牢的控制在手里,让他成为他的傀儡、替罪羊。最后他死于掺了鼠药的海洛因,更确切的应该是死于他自己的浑浑噩噩。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成就了自己野心的厄克特怎么会允许知道自己死穴的人继续活下去?罗杰做的最对的事就是让佩妮没有深入这场阴谋,虽然说他死后,佩妮也许就会毁了,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但是
她最起码还活着。也正因为他没有让她深入,最有可能揭露厄克特阴谋的人在玛蒂死后也不存在了。
最后的人物,我想说一说前首相亨利·克林里奇和他的哥哥查理·克林里奇。首相亨利,我不知道他最初执政时的模样,但是在书中开头新一轮的选举中,他连同他的政府表现的都不那么尽如人意。他们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久的政党,也因为这个原因,人民对他们没有新意的政府感到麻木感到厌烦。而首相和政府本身呢?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自己曾经对自己有过这样的要求,现在把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真是五味陈杂!他们也许有一些好的政策方针,但是他们并没有处理好突发事件的能力。就拿医院扩建撤销和削减自卫队的决策泄露而言,在这两件事发生之后,他们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事件的恶化,而是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让舆论一直朝着对他们不利的方向发展。即便是最后他和哥哥蒙受不白之冤他被迫下台,他的言论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从头至尾他都在受着厄克特的摆布,与好伙伴威廉姆斯决裂,信任有虎狼之心的厄克特,对厄克特的背叛之心从未有过察觉。他,气数已尽,下台是早晚的事。而他的哥哥,同生于一个家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查理·克林里奇,颓废、消沉,整日酗酒,一事无成。也是因为他糊里糊涂的过日子让厄克特有了可乘之机,一举扳倒他的弟弟亨利,让他俩身败名裂。从很多方面而言,这兄弟俩是很失败的,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在经历许多的事情之后他们的兄弟之情依旧如故,这也是整本书残酷压抑氛围中最让人暖心的一部分了。也许他们没有给彼此的事业带来帮助,甚至可能是带来负面影响,但他们都是彼此的好兄弟,也希望在作者没有写到的时间里,他们能够少受些苦难„„ 三、整体感悟
书的封面,六十多岁的厄克特坐在权力的宝座上,保持着他平素处惊不变的冷漠面孔,眼睛因为光线的原因模糊不清,让人看不出情绪。从他放在椅背的双手上流下鲜红的血液,一手放松,一手紧握,背脊直挺。我很想问他一句:又高又硬的宝座上,你,不冷吗?你,不害怕吗?
明显显现颓势的执政党和首相,跃跃欲试的反对党,坐山观虎斗的新闻界记者,一昧求新的群众和企业家构成了一幅波涛汹涌、暗流涌动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就像是一个赌场,不到最后谁又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手法十分巧妙,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被关在一个玻璃笼子里,可以清晰的看着阴谋一步一步的发生,可是我却什么也做不了,我尝试着呼喊,没有人能看到我,也没有有人能听到我,而厄克特,他却知道这个玻璃囚笼的存在,所以当他在阴谋得逞的时候,他总会往我这边露出微笑,或轻蔑,或高傲,让人想抓狂,而我却无可奈何。我们是两个空间的人,
我们可以互相观望,甚至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可是我们永远无法融合彼此生活的轨迹,毕竟我们之间隔着一个次元。我在玻璃后面看着他们一个个地落入圈套,成为厄克特手中的牺牲品,亨利、查理、罗杰、佩妮„„直到最后的玛蒂,那个被爱蒙蔽双眼的女人,她最终也逃不出这个陷阱,成为了最惨烈的牺牲品。那一刻我恨不得打破这个玻璃,站到他的面前,控诉他的一切罪行,可是我却什么也做不了。玛蒂死了,他却用轻飘飘的一份声明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他首相的工作上来。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伪善的脸,可我却再也不想去撕了它,因为我们所有人都输了,没有人能阻止他登上权力的巅峰。
厄克特的所有的计划都像是一场豪赌,泄露信息,嫁祸查理,杀死罗杰和玛蒂,任何一件事的暴露都将使他跌落神坛、万劫不复。在前两个部分,亨利的下台是大势所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等那些头昏脑涨的新闻记者们逐渐冷静下来,会不会有人发现其中的事件太过巧合,又会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玛蒂。这个我们不知道。那佩妮呢?那个现在最接近真相的人,悲痛过后她会不会发现所有事情背后的不同寻常?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因为作者让厄克特发表了他的那个虚伪的声明之后便结束了对这个故事的讲述,让人恨不得掐死厄克特却又无可奈何。
厄克特在整本书的心理状态十分的复杂。最开始的时候,亨利获得首相选举胜利,劳苦功高的厄克特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从幕后走到人前,他的心里满怀期待,准备在新的职位上大展身手。而首相的态度却让他掉进冰窟,失望透顶。感到愤怒和屈辱的他决定背叛,自己主动获得权力。在设计一系列的阴谋的时候,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无比的沉着冷静的,他无比清楚自己每一步可能造成的后果,即便无法预计,他也愿意看到政府和首相陷入困境。在亨利下台后,他的野心逐渐在公众面前显露,得意、痛快我想对于他心情的描述在贴切不过了。最后除掉罗杰和佩妮的时候,我想,他已经疯了„„
正如译者所言:“好的文字总是令人失语,伟大的作品更是令人心存敬畏,不敢多加评论。”我所能做的只是将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写下来,以供回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