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金融研究综述

互联网金融研究综述

来源:爱站旅游
2015年第1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1.2015 总第255期 ECON0MIC RESEARCH GUIDE Sefial No.255 互联网金融研究综述 杨琛珠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 1 189) 摘要: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金融模式将互联网的精神实质内在化,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运作方式和绩效。对当 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认为当前的相关研究集中在理论方面,在实证上有待于克服数据收集 困难,对互联网金融与其他经济实体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是未来研究的一大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网贷;众筹;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O1一O112—02 引言 融对互联网的利用(阎庆民等);一些则认为互联网金融是 融入了互联网思想的全新的第_1种金融模式(谢平、李钧等); 互联网金融这种普惠化的金融模式,使互联网的潜力得 根据查华超(2014)的观点,当前已有的互联网金融形式不 到释放,以更低的成本创造出更高的财富。截至2014年5月 能称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但是不否认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21日,相关的中文文献已接近3500篇(乔海曙等,2014),对 存在性。 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成果和最近进展进行总结和梳理,具有重 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在国外早已存在,只是其被称为电 本文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金融区分开来,因 子金融,或在线金融等,Allen(2002)简单地将电子金融理解 此不考虑网银和手机银行等只明显依赖于技术的模式。 为使用电子载体提供金融服务。国外关于电子商务、P2P网 (一)P2P网络借贷 络借贷等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互联网金融”这一说法将 有关P2P网络借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实证研 关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统一起来,是中国本土化的概念创 究较少。中国P2P网贷行业始于2007年成立的拍拍贷,具有 新,在2012年由谢平教授提出,因此基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 线上和线下模式共同发展的特点,处于对有效商业模式摸索 兴起态势,本文主要关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国内的理 的无序阶段(宋鹏程等,2013)。这种平民化的借贷模式,汇集 论进展。 了广泛的参与者,降低了准人条件,提高了交易效率(王小丽 等,2013)。但是,网贷公司跑路风波表明,由于统一监管制度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本质探析 的缺失和征信的不完善,资金流向信息缺乏透明,业务操作 谢平(2014)把互联网金融界定为处于传统金融和瓦尔 不规范,无抵押和担保的贷款机制,潜在高信用风险和网络 批斯一般均衡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它改变了传 安全的隐患都在P2P网贷平台上明显地积聚(李钧,2013), 统金融的支付方式、信息处理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 因此,亟需建立统一的法律监管体系和行业自律组织,以及 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谢平、邹传伟,2012)。还有些学者从大 重视技术的支持,完善全国征信体系。在实证方面,由于数据 数据、信息、技术、行业边界等角度界定互联网金融,不存在 的获得存在困难,研究进展有限,陈霄(2014)认为所借款项 统一的定义。 的特征、借款人的信用和地区对借款人的成本有显著作用,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融人了开放性、共享性和整合性 同时借款者可能存在赌博式融资行为,曾江洪等(2014) ̄用 的哲学思维(王曙光,2014),在转移资金、汇集资金和信息 拍拍贷的面板数据验证了P2P网贷平台上出借人的理性羊 获取等方面使金融功能得以优化(李鑫,2014)。互联网金融 群行为。 的核心在于资金业务,实质还是金融(邱冬阳等,2014)。关 (二)第三方支付 于“互联网金融”只是虚有其表的新名词还是名副其实的新 相对于其他模式,第 方支付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一 金融,学界看法不一。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 些学者对第i方支付模式的运作机制和特征进行了探析、比 收稿日期:2014—11—05 作者简介:杨琛珠(1991一),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网络经济研究。 较与评价(杨兴凯等,2008)。风险和监管问题是第三方支付 研究的最多领域,宏观上,第i方支付具有货币创造能力,对 三、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 商业银行的货币发行形成了冲击(杨彪等,2012)。微观上,网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使其重视 络的技术不完善可能引发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信 互联网的作用,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受 用风险,沉淀资金容易导致资金滥用的风险(徐勇等,2010)。 到更大重视,产品选择灵活性增大;客户征信体系的建设步 解决这些风险问题,需要在操作层面、信息披露层面和资金 伐增快 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管理和风险评价的 用途方面予以建立相应的法律,全方位构建监管体系。 能力增强(陈华等,2014)。对于宏观经济,互联网金融有助于 (三)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 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增加社会福利,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余额宝等各类理财产品和互联网 同时改变传统的货币需求量,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宫晓 金融门户等产品或服务模式相继出现。有关理财产品的研究 琳,2013)。 集中于对产品的模式、影响及风险的分析,分析的理论性不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互联网 强,有待于进展。互联网金融门户这种纯平台化的模式发挥 金融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以提高信用审核效率,降 了渠道价值,是互联网产品销售的创新(刘英等,2013)。目前 低融资门槛(李文启,2014)。通过纯服务性平台、电商企业的 对于这种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案例的分析,且文献数量较少。 小额贷款平台和众筹等平台,小微企业实现了与平台的协同 (四)众筹、互联网货币和大数据的应用 共赢(徐洁,2014)。这些平台能促进借贷双方的资金匹配,利 众筹这种起源于美国的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是比较新 用社交网络或消费网站的软数据,全方位评价借款者的信 鲜的概念,其实质是将项目众包给投资者,实现高融资效 用,使闲散资金及时进入产业,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刘芸 率(孟韬等,2014)。苗文龙等(2014)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将众 等,2014)。 筹模型与传统银行进行对比,认为众筹可以反映社会需求,从 总结 而满足“优”的技术创新的融资。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引起了人们对货币的本 互联网金融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全民广 质和虚拟货币的内含风险的反思。王素珍(2014)认为比特币 泛参与的金融模式使开放、共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融入金 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缺乏,不具备完全的一般接受 融体系,金融的潜力有了更好的发挥路径。随着网络技术的 性,因此不能成为真正的货币。而无法发挥货币当局的核心 发展和对商业模式的探索,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推动更多的 作用,数量的有限以及价值基础的缺乏是盛松成等(2014)对 创新浪潮,法律监管措施的同步,是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 虚拟货币的货币本质进行质疑的原因。虚拟货币和实体货币 重要因素。 并存是不可扭转的趋势,有必要对其审慎监管,为互联网金 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 限在理论方面, 融的有序竞争铺路(贾丽平,2013)。 且创造性的观点较少,数据收集困难是导致实证研究相对空 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赋予了互 白的重要原因,因此,未来的研究有待于在实证方面突破,此 联网金融活力,引起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和信用评价的转型,成 外,互联网金融与其他经济实体的相互作用是一大研究方向。 就了阿里金融等融资平台,建立大数据战略是互联网金融时 期待未来有更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多维度揭露问题本质, 代制胜的关键(康书生等,2014)。 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思路。 参考文献: 【l】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_金融论坛,2014,(7):24—29.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_金融研究,2012,(12):11—22. [3】陈霄.民间借贷成本研究——基于P2P网络借贷的 ̄.-iz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11:37—48: 【4】邱冬阳,肖瑶.互联网金融本质的理性思考[J】_新金融,2014,(3):19—22. 【5】李育林.第三方支付作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4):11—17. 【6】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86—88. [7】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2):50—53. 【8】王素珍.从货币本质看比特币[J】.中国金融,2014,(9):16—18. 【9】贺本岚,黄旭,韩斯胡.第三方资产管理平台发展状况与商业银行的对策[J].金融论坛,2014,(6):61—79 [10】李文启.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1.中州学刊,2014,(8):51-54. 【责任编辑吴明字】 一ll3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