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来源:爱站旅游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把握全文的文言现象及诗歌大意,品读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来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4学时 一.【知识链接】 1.解题: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著有《长恨歌》。行,又叫“歌行”,其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2.作者简介: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人生观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

的是他的讽喻诗。一生留诗歌3000多首,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写作背景: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消失,消极情绪日渐增多。《琵琶行》即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二.【自主学习】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湓.浦口( ) 铮铮..( ) 贾.人( ) 荻.花( ) 霓裳..( ) 六幺.( ) 银篦.( ) 裂帛.( ) 幽咽.( ) 浔.阳( ) 慢捻.( ) 倡.女( ) 悯.然( ) 舫.船( ) 虾蟆..陵( ) 呕哑..( ) 嘲哳..( ) 阑.干( ) 琴弦.( ) 红绡. ( ) 钿.头( ) 憔悴..( ) 贬谪.( ) 转徙.( ) 搽.粉 ( ) 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

①明年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________ ③穆、曹二善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年长色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遂命酒,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___ ⑦曲罢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 ⑩寻声暗问弹者谁________________ ⑪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 ⑫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 ⑬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________ ⑭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

⑮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 ⑯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①言: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②命:遂命酒( ) 命曰《琵琶行》( )

③为:因为长句(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④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

⑤泣:满座重闻皆掩泣( ) 座中泣下谁最多( ) 4.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 古义: 今义: ②因为长句 古义: 今义: ③秋月春风等闲度 古义: 今义: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今义: ⑤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今义:

5. 词类活用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②遂命酒 ( )

③歌以赠之 ( ) ④商人重利轻离别

( ) 三.【合作探究】

1. 试找出《琵琶行》一诗中的主旨句(诗眼),并概括本诗的主题。

2. 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文中作者借助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分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3. 作者与琵琶女在生活境况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由此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4. 分析本诗的写作特色。

四.【拓展阅读】

作文素材积累(三)

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代造就了一代英雄曹操。可以说他的成功在于他自己能够严格的遵守规则。他制定了这样一条军令:骑马经过农田时不得践踏庄稼。一次曹操自己的马因为鸟儿

而受惊,跑到麦田里踩坏了一大片麦苗,为了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他割头代首以示惩罚,此举也使得众将士膺服于心,军机森然。无独有偶,拿破仑远征军有很多士兵得了疾病,他下令大家下马,用马来驮伤员。为了遵守规则,他徒步走在了士兵的前面。试想,曹操和拿破仑如果因一己之私心而不遵守规则,之后还能顺畅地施行军令吗?最后又怎能建立不朽的功业呢?如此可见,如约守规的人更容易成功!

②历史同样也告诉我们,绕开或是忽视规则,肆意放大自己的个性和意志,结局注定是失败的。秦始皇在横扫六和、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完全不顾百姓的疾苦。而最终收获的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泪水。同样大唐天宝后期,唐玄宗贪恋女色,只知道饮酒做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光芒四射的李唐王朝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③悠悠中华,千秋岁月。历代王朝的兴盛与强大,哪一个脱离了“收获”的规则?哪一个放纵了自我的私欲?那一个个功成名就的英雄,有谁膨胀了自己个性,又有谁游离在规则之外?

④规以制圆,矩以制方,依规矩方圆乃成。小小的葡萄藤结果尚难以逃离规则的约束,又何况万物之长的人类呢?请君细细斟酌吧! 五.【课后反思】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 —— 斯里兰卡 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 —— 巴尔扎克 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 歌德 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 书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