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练习题

来源:爱站旅游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这四种景物。

[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B.流露出对江边月色的惋惜之情。

C.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4]文中画横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天地。

成功的花(一)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完成练习。

粗瓷碗

1 / 8

刚刚进入长身体的年龄, 却又赶上闹饥荒的年代。 老是睁着一双贪婪的眼睛, 望着一碗稀粥半碟菜。 妈妈把那碗稀粥端起, 又轻轻地轻轻地放下碗。 面对儿子,她无法下筷子, 稀粥里映照着她一双泪眼。 这一天,我又放学回家, 看见桌子上碗筷已经摆好。 我发现我的饭碗变得很大, 妈妈的饭碗却变得很小。 至今我仍把那个粗瓷碗珍藏, 因为碗里盛着一个爱的海洋。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贪婪(lán luán) 稀粥(zōu zhōu) 映照(yìn yìng) 粗瓷(cí chí)

[2]分别找出描写母亲和儿子神态的句子,对比体会其中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饭碗变得___________,妈妈的饭碗却变得_____________。”原因是母亲想让我能多吃一些,这表现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

[4]你那玲珑剔透的“小瓷碗”中是否也有一个爱的海洋呢?仿照例文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类文阅读。

稠李①树 叶赛宁

馥(fù)郁(yù)②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鬈(quán)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向下淌; 留下辛香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发亮,

就像璀(cuǐ)璨(càn)③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2 / 8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金灿灿的绿痕, 映着太阳的光芒。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注释)①稠李:蔷薇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3米,是一种极其耐寒的观赏树,被广泛用于绿化和园林规划上。除此之外,稠李还可入药。②馥郁:形容香气浓厚。③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1](诗歌朗读)读诗歌,其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B.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C.金/灿灿的/绿痕 D.映着/太阳的/光芒

[2](观察描写)读优美诗句,感受诗人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可多选) ①味觉 ②嗅觉 ③视觉 ④听觉

(1)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留下辛香的绿痕,在银色中闪光。 (_____)

(2)缎子般的花穗,在露珠下发亮,就像璀璨的耳环,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_____)

(3)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为她深情地歌唱。(_____)

[3](体会情感)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下面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A.诗人笔下,绿色、金色、银色等各种色彩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意境美,传达出诗人愉快、舒畅的心境。

B.“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句中对露珠的描写不准确,因为露珠是没有味道的。

C.“稠李树伸开了枝丫,发散着迷人的芬芳”一句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稠李树的美丽和芬芳。

D.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扬起碎玉的浪花”“在峭壁上弹着琴弦”的都是小溪,“她”是指稠李树。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4](对比思考)读完叶赛宁的《白桦》和《稠李树》,有人做了这样两个比喻:①纯洁、文静的少女;②艳丽、活泼的姑娘。你觉得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选一选。(填序号)

白桦:(1)_____ (2)_____

[5](积累运用)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几个来描述诗歌中的这棵稠李树,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馥郁的稠李树 金灿灿的树枝 辛香的绿痕 缎子般的花穗 迷人的芬芳 蜜甜的露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日积月累。

鹿柴

3 / 8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A.孟浩然 B.王维 C.李白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两句诗运用了( )的写法。 A.以动衬静 B.以静衬动 C.动静结合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诗人____的作品。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真挚感情。 [3]“腊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这首诗后两句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它是哪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阅读。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3]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__________的感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中“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字解释为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诗句。

(1)天上的鸟儿都向着高空飞走了,孤独的一朵云也不愿意留下,悠闲地向远处飘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诗词阅读。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③子规:鸟名,杜鹃鸟。

[1]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____时节的景象。其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 / 8

[2]“雨如烟”写出了雨的特点:_____。读到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我们觉得尤为有趣,原因是__。

[3]“闲人少”的原因是村子里的人“_____”(填写诗句)。诗人说“闲人少”,目的是__。

[4]这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___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_______的赞美之情。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初一夜月 [明]苏福①

朔日②盈虚③又一初④,嫦娥底事⑤半分无? 却于无处分明有,浑似⑥先天太极图⑦。

注释:①苏福(1372~1385):明代潮阳(今广东惠州)人,2岁丧父,5岁还不会说话。后来出口成章。8岁时就写了《三十夜月诗》(30首)。1385年,他14岁时到京城参加考试,皇帝朱元璋亲自面试后,非常赏识他,因为他年纪太小没有录用,派人护送回家,并通知地方官每月资助。②朔(shuò)日:农历每月初一。③盈虚:指月亮由缺到圆,又由圆到缺的变化过程。④一初:一个开头。⑤底事:什么原因。⑥浑似:完全好像。⑦先天太极图:解说宇宙万物最初如何生成的图形。

[1]圈出押韵的字,并说说初一的夜晚明明看不到月亮,作者为何要写“初一夜月”?

[2]小作者由初一夜晚天空漆黑一片联想到“先天太极图,这是一种______联想法。

9. 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10. 课内阅读。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5 / 8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1]天晴了的时候,作者都在小径上看到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怎样描写小白菊和凤蝶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人的笔下,小白菊和凤蝶儿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请你也试着写几句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繁星(一五九)<节选>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她是中国诗人,现代女作家,著名的______________文学作家。

[2]诗中第一个加点的“风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加点的“风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把这首诗送给妈妈,她会有怎样的反应?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金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第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____),第二小节主要描写的是(______) A.朝霞映照下的白桦 B.白桦的气质美

[2]“玉立”一词体现出了白桦的__________,“灿灿的金晖”衬托出白桦的____________。

[3]“徜徉”一词可知道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细腻的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_____”字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

[4]在读这首诗歌时,我们除了感受到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 / 8

13. 古诗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第一句诗句写的是_______的时候,江面上呈现出______种颜色:______________。

[2]“铺”的意思是_________,使人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_,请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 [4]“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诗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________________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首句中“_______”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_______。 [3]“孤”字的意思是______,表达出诗人______的情感。

[4]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作喻,自唐宰相姚崇作《冰壶诚》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颗、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王昌龄在此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怎样的心志与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内阅读。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 爽快)又温柔; (炫耀 照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垢”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垢”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污秽,肮脏;②脏东西;③耻辱。“尘垢”中的“垢”应该选用第______种解释。 [3]该片段选自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雨后天晴时的景色。诗中依次写了雨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全面、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的

7 / 8

生活的向往。

C.诗歌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的生活的向往。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